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2012年4月在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林内设置5块样地对银合欢豆象幼虫进行调查。采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法,对银合欢豆象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及回归模型均判定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聚集均数"法分析表明其聚集原因可能是由于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因子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进行了植株不同方位间虫口密度差异显著性检验,建立了序贯抽样模型和理论抽样数公式。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群落水平多度格局与物种水平多度格局,概述了国内群落多度格局应用研究状况。其中节肢动物群落多度格局研究最为丰富,许多学者利用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多度格局对栖境质量进行评价。国内由于多度分布模型的拟合比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复杂且困难得多,远没有群落多样性研究广泛;国内的物种多度分布研究往往集中在用现有的模型去拟合目标群落的多度分布,缺乏在物种多度分布的研究尺度和抽样方法方面,以及多度分布机制和新模型探索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这些内容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白蜡吉丁啮小蜂蛹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寄主幼虫的体内,为人工聚殖和应用于生物防治,在7个温度梯度下观测了白蜡吉丁啮小蜂蛹的发育速率,并应用“最小二乘法”测得该小蜂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823±1.381)℃,有效积温为(78.851±0.442)日度。  相似文献   
44.
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蜘蛛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谋干热河谷采用网扫法和陷阱法调查了8个人工林蜘蛛群落多样性。采集蜘蛛标本1 703号,计155种,分属20个科;其中园蛛科、平腹蛛科和跳蛛科种类丰富;猫蛛科、跳蛛科、平腹蛛科、园蛛科个体数量丰富。各人工林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S值在25~39,Margalef指数值在4.119~8.216,Shannon-Wiener指数值在1.868~3.267,Simpson指数值在0.051~0.271,Pielou指数值在0.580~0.902,Jaccard系数q值在0.130~0.317。研究显示,不同植物组成的林分蜘蛛群落多样性不同,植物组成丰富、灌草层盖度较大的人工林,蜘蛛群落多样性高。各人工林蜘蛛群落间相似性水平较低,体现出蜘蛛群落间的异质性。人工林将为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较丰富的天敌资源,具有较大的保护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为了揭示四川省蚂蚁物种分布规律,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蚂蚁物种的分布格局,共发现蚂蚁5亚科37属77种。结论认为:气温和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植被类型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林窗效应可以提高蚂蚁物种的丰富度。针阔混交林栖息的蚂蚁物种最多,多为土壤内筑巢,地表觅食。不同地方蚂蚁物种对筑巢场所的选择与气候因素有关。随着纬度降低,到达树冠上觅食的蚂蚁物种比例递增。因为对环境要求严苛,大部分蚂蚁物种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这些物种很容易因受到人类干扰而在局部地区陷入濒危境地。王朗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栖息着丰富的蚂蚁狭域物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6.
以转基因单倍体小黑杨对天幕毛虫幼虫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转基因小黑杨可延缓天幕毛虫幼虫发育,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TT1和TT3分别使1~3龄的幼虫发育延缓1.24d和2.92d;取食TT18~19d的幼虫平均体质量与对照相比下降1.42%~17.37%、取食TT38~19d幼虫平均体质量下降10.77%~24.80%;取食TT14~18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9.52%~49.32%、取食TT34~18d的幼虫校正死亡率为11.11%~52.70%;取食转基因植株TT1幼虫的蜕皮指数2.969~3.769、毒力为0.010~0.026,取食转基因植株TT3幼虫的蜕皮指数2.906~3.714、毒力为0.032~0.041。  相似文献   
47.
[目的]揭示青藏高原蚂蚁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坡蚂蚁物种分布格局。[结果]在该地区记录蚂蚁2亚科13属30种。气温、海拔、植被类型对蚂蚁物种的分布和丰富度起主要作用,低海拔地带气温较高,食物资源丰富,栖息着更多的蚂蚁物种。草丛栖息的蚂蚁物种最丰富,在土壤内筑巢和地表觅食的物种最多。光亮黑蚁(Formica candida Smith)是青藏高原东北坡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物种,可作为该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结论]大部分蚂蚁物种因受环境制约而分布范围较窄,生态适应能力弱,很容易因人为干扰而变得脆弱。虽然物种多样性偏低,但是在该地区栖息的蚂蚁物种和其他地方相比有明显差异,脆弱的生态系统中栖息着耐寒、耐干旱的物种,对高海拔缺氧环境表现出良好适应性,对高原生态系统土壤改良和植物种子扩散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