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1篇
  19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6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熊洪 《杂交水稻》1996,(5):22-24
在大面积生产调查基础上,对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再生稻产量起主导作用,其次是穗实粒数。同时,结合研究分析了进一步提高穗数和结实率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再生稻每公顷2.25~3.00t的穗粒结构和技术要点,以供指导大面积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33.
5.12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省特别是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人们再次认识到自然灾害的残酷.  相似文献   
34.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再生稻在南方稻区各省都有种植。本文根据已报导的资料,综述了近30年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在生理生态、生育特性。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改进等方面已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再生稻进一步高产还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可作为指导再生稻生产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5.
2013年、2016年分别以40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和自然高温条件下鉴定了不同品种开花期的耐高温性。结果表明,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耐高温指数≥0.5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耐高温指数≤0.49的品种,两种条件下的耐高温指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原因在于部分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下鉴定的不耐高温品种在自然条件下因花时早而避开了高温伤害,仍表现出较高的耐高温指数。根据开花期耐高温性可以把杂交水稻分为耐避双重型、耐高温型、避高温型和高温敏感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36.
抽样调查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17县部分县乡249名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人员的基本情况和专业素养,分析了他们对水稻生长各环节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山地早地一般主产杂粮,至于水稻的生产也主要以陆稻为主,产量低下。近年来,人们提出了水稻旱种栽培技术新的设想,并用目前生产潜力较高的杂交水稻,来改革山区传统的水稻生产,提高山区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水稻在旱种的生态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将产生何种变化,对于探索水稻旱种的可行性、明确杂交水稻旱种的栽培特点等,迫切需要了解。为此,本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8.
以26个籼型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设施氮量、齐穗期疏花、剪叶处理,研究了施氮水平对杂交中稻整精米率的影响与组合间库源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整精米率的差值(低氮-高氮)分别与低氮和高氮下各组合相应的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中小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的叶粒比已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导致籽粒充实度差而整精米率不高;当施氮水平提高后,叶粒比和灌浆速率进一步提高,籽粒容重进一步下降,因而整精米率下降。大穗型组合在低氮条件下,不足以维持籽粒正常灌浆,籽粒容重和整精米率下降;当提高施氮水平后,叶粒比有一定程度提高,库源矛盾有所缓解,籽粒容重也相应提高以致整精米率增加。预测出在4.5叶左右按26.64 cm×19.98 cm规格、每穴栽双株和本田施纯氮150kg/hm2的栽培条件下,当群体平均着粒数≥194粒的杂交组合,整精米率比低氮水平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39.
去年罕见的高温天气曾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今年,暖冬春夏旱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的阴影还未消除,7月上旬,达州、广安、泸州、内江、宜宾等地又先后出  相似文献   
40.
2006年四川省遭受了50年未遇的特大高温干旱,给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进入冬季后气温偏高,特别是2007年1~2月雨水偏少,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