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10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土壤中镉(Cd)、铅(Pb)污染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b含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逐渐减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转而下降,其中采收期受影响最大,Cd污染在6mg·kg-1其活性达到峰值,Pb污染则在300mg·kg-1时达到峰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增加,团棵期时,其活性提高的幅度最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是逐渐增加,并在团棵期受Cd,Pb污染的影响最大,现蕾期受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升高背景下不同形态氮肥对小麦的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利用开顶式气室(OTC),采用二因素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00μmol/mol(正常大气浓度,C)、600μmol/mol(高于正常大气浓度,E)2个CO2浓度和硝态氮(NO3--N,A)、铵态氮(NH4+-N,N) 2种氮肥形态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组合下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旗叶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2年结果表明,高浓度CO2处理(E)可显著提高小麦旗叶Pn、Ci,而对旗叶Gs、Tr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小麦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及产量显著升高。高浓度CO2条件下,2种氮形态...  相似文献   
63.
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成熟时期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线性拟合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烟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B/(R G),色度坐标b可以作为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主要颜色特征参数,叶绿素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767以上.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种植中小麦的适宜群体配置模式,设置20 cm-20 cm(R1)、12 cm-12 cm-12 cm-24 cm(R2)及13 cm-20 cm(R3)三种行距处理方式和120 kg·hm-2(S1)、157.5 kg·hm-2(S2)及195 kg·hm-2(S3)三种播量,研究了行距和播量对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小麦生育时期的变化而不同。在孕穗至开花期, R1S1处理的小麦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及气孔导度(Gs)高于其他处理,开花期后R2S2处理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其中,R2S2处理的小麦LAI、叶倾角(MTA)在开花期后高于其他处理,在花后10 d之后其SPAD、Pn值最高。在不同处理中,R2S2处理产量最高,这主要归因于其有较高的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高产的最佳群体配置是行距12 cm-12 cm-12 cm-24 cm和播量157.5 kg·hm-2。  相似文献   
65.
不同冬小麦品种株高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小麦株高的高光谱估算适宜模型,通过连续两年田间不同品种试验,在拔节至抽穗期同步测定小麦冠层高光谱数据和株高,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株高与可见光波段呈负相关,与近红外波段呈正相关,与可见光波段的相关性总体上高于近红外波段。株高可以利用统一的光谱参数进行定量反演,其中以F698、D550、Dy、λr、SDr/SDb和(SDr-SDb)/(SDr+SDb)等光谱参数拟合效果较好。经两年的独立试验数据检验表明,以参数F698、D550、Dy及(SDr-SDb)/(SDr+SDb)为变量建立的株高估算模型表现较为稳定,尤其是以光谱参数(SDr-SDb)/(SDr+SDb)建立的模型,建模决定系数为0.85,预测决定系数和均方根偏差分别为0.86和4.27,相对误差为9%。因此,该参数可以作为估测小麦株高的有效光谱参数,对小麦生长中期的株高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66.
烤烟地上部器官形态建成模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烟草地上部器官的模拟模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系统测定了烟草不同生育时期器官的生物量,构建了烟草不同生长阶段器官形态的动态模型.通过对2007年烟草器官形态的模拟,表明烟草地上部不同生长周期的器官形态模拟值与田间试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735~0.997,达极显著水平,表明模型对烟草地上部器官形态发育动态具有较好的预...  相似文献   
67.
施氮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矮抗58和郑麦36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叶片和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开花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花后14 d达到高峰,且倒1叶>倒2叶>倒3叶;子粒的GS活性趋势和叶片一致,但子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在氮素调控作用下,当施氮量在225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2个品种叶片和子粒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矮抗58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不能显著提高,但是却能使郑麦366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2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大,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是8 673.39和8 359.60 kg.hm-2.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2个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且郑麦366高于矮抗58.  相似文献   
68.
 【目的】揭示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豫麦34冠层光分布特征、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尿素、鸡粪及鸡粪和尿素配施方式下,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的冠层结构、产量构成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施用鸡粪有利于提高豫麦34旗叶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促进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提高,增大小麦群体的平均叶倾角(MLA),降低群体的冠层开度(DIFN),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小麦群体的叶 面积指数(LAI),有利于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改善。【结论】综合考虑小麦产量、经济系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等因素,3种肥料处理以鸡粪与尿素配施为最佳,配施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群体光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69.
不同氮素形态对专用小麦苗期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给专用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提供依据,采用砂基水培方法,研究了强筋小麦豫麦34、郑麦9023、郑农16,中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小麦豫麦50一叶一心期叶片的氨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和不同氮素形态(NH2-N、NH4 -N和NO-3-N)对四叶一心期氨同化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叶一心期,不同类型专用小麦GS总活性表现为:弱筋型>中筋型>强筋型.胞质型GS(GS1)活性高于质体型GS(GS2).不同品种间GS1活性差异小,GS2活性差异极显著,且强筋型>中筋型>弱筋型.GOGAT活性表现为弱筋型和中筋型略高于强筋型.四叶一心期,强筋型品种和弱筋型品种GS活性以硝态氮处理最高,中筋型品种以尿素处理最高.同时,GS1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不受品种和氮素形态的影响;GS2受品种和氮素形态影响较大.NH4 -N下,中筋型和弱筋型小麦GS2活性均提高,强筋小麦均下降;NH2-N下,中筋小麦豫麦49的GS2活性持续提升,豫麦34的GS2活性保持平衡,其他品种均降低;NO-3-N下,强筋型和中筋型品种的GS2活性均下降,弱筋小麦增加.说明弱筋小麦GS2活性对氮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中筋型小麦,强筋小麦GS2受氮素的激活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70.
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时空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等氮技术进行原状土柱法试验,设置单施尿素(N)、有机肥(OM)和尿素与有机肥配施(N OM)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肥料处理对土壤铵态氮含量的时空变化以及小麦产量、地上部氮含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在同深度剖面上在各个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布较均匀.不同肥料处理下,1.2 m土体中铵态氮总含量均在抽穗期出现最大值.在拔节期出现最小值.其中,在越冬期和拔节期表现为尿素>配施>有机肥,在抽穗期和扬花期表现为有机肥>配施>尿素, 在灌浆盛期表现为配施>尿素>有机肥,在成熟期表现为有机肥>尿素>配施.小麦全生育期总含量表现为以尿素最高、配施次之、有机肥最低,分别为186.6、184.1和183.3 mg·kg-1,但其差别不显著.有机肥处理土壤剖面上NH4 -N含量整体变幅较大,其次为配施和尿素处理.在3种不同肥料处理下地上部每柱总氮含量顺序为配施>尿素>有机肥.配施处理的在叶片、叶鞘和茎秆中的氮含量均低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在颖壳中的氮素含量配施的低于有机肥处理而高于尿素处理.在配施处理下的籽粒氮含量最高,分别是尿素和有机肥处理的1.12和1.26倍.尿素、有机肥和配施处理下的氮收获指数分别为73.09%、70.70%和75.84%.在配施的处理下,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高于尿素和有机肥处理,并且产量比尿素和有机肥处理提高了6.2%和11.3%.综合考虑小麦产量、品质与生态环境效益,3种肥料处理以尿素与有机肥配施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