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探索DGAT1和DGAT2基因表达对猪脂肪沉积效率的影响。以3日龄宗地花猪为实验动物,针对DGAT1和DGAT2基因m RNA序列设计6对sh RNA序列,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将DGAT1和DGAT2的sh RNA干扰载体分别转染至猪的肝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采用RT-q PCR筛选出肝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的最佳sh RNA干扰载体,将最佳干扰载体再次转染肝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测定细胞代谢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干扰载体对肝细胞中DGAT1和DGAT2基因的最高抑制效率分别为78.45%和87.52%,对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DGAT1和DGAT2基因的最高抑制效率分别为82.24%和89.82%;肝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均降低,其中转染p GPU6/GFP/Neo-DGAT2-1实验组的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结果提示,抑制DGAT1和DGAT2基因的表达,可降低猪肝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代谢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究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对从江香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约20kg的从江香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以野乔菜替代部分基础日粮,替代比前期分别为10%、20%、30%,后期分别提高到20%、30%、40%。结果表明: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可显著降低从江香猪平均日增重,减缓生长速度;显著降低6~7胸椎间膘厚及胴体脂肪比例,显著提高瘦肉率;显著提高肌肉熟肉率,粗蛋白含量随着替代量的升高而提高,肉质得到提高。研究显示,野乔菜替代部分精料可降低从江香猪生长速度,提高胴体品质及肉品质,其适宜替代量为前期20%、后期30%。  相似文献   
14.
为给宗地花猪选种选育提供有效途径,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了36头宗地花猪的生长激素(GH)基因Taq I酶切位点多态性及其对屠宰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Taq Ⅰ酶切,宗地花猪GH基因全序列中产生了AA和AB 2种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在Taq Ⅰ酶切产生的2种基因型个体的屠宰性能中,AA型个体的后腿比率极显著高于AB型个体(P<0.01),其他指标均未达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研究从母系遗传的角度出发,对宗地花猪及与之地域相近的关岭猪和江口萝卜猪3个贵州地方猪种线粒体D-loop环高变区进行了克隆测序,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其他国内猪种和几个国外猪种序列,用邻接法构建了猪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国内猪种和国外猪种呈现出明显的2个大类群,宗地花猪、关岭猪和江口萝卜猪毫无争议的归类于国内类群;宗地花猪和藏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关岭猪反而较远,这表明宗地花猪作为关岭猪一个类型的传统分类方法存在不妥,宗地花猪可作为异于关岭猪的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遗传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宗地花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饲养条件对地方猪种宗地花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基因表达及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的影响,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放养型和圈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测定背最长肌的IMF、大理石纹、嫩度.结果发现,圈养型宗地花猪的IMF、大理石纹、嫩度均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5),pH、肉色极显著高于放养型宗地花猪(P <0.01);放养型宗地花猪背最长肌中H-FABP mRNA 水平显著高于圈养型宗地花猪(P <0.05);放养型、圈养型宗地花猪H-FABP基因表达与IMF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以上结果表明,不同饲养条件影响H-FABP基因表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IMF,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燕志宏  张芸  田松军 《养猪》2011,(3):47-48
对宗地花猪及其与长白猪、大白猪的杂种1代猪哺乳期(0~21 d)与保育期(22~56 d)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宗地花猪在早期诱食的条件下可顺利实现21 d断奶;哺乳期,大×宗、长×宗杂种猪与宗地花猪纯种猪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保育期,大×宗、长×宗及宗×宗结束体重和增重分别为(16.92±1.63)和(12.52±1.00)kg、(16.87±0.65)和(12.49±0.40)kg、(12.79±0.90)和(8.67±0.59)kg,杂种猪明显高于宗地花猪纯种猪,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柯乐猪在不同养殖条件下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能,本研究选取圈养组(6头)和放牧组(6头)共12头38日龄保育小猪(公母各半),每头体重均在10 kg左右。圈养组舍饲育肥,饲养期间任其自由采食;放牧组日常补饲日粮,补料营养水平与圈养组相同。2个处理组饲养至10月龄,且体重在100 kg左右屠宰,进行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结果表明:放牧组小肠(翻后)重、小排部肉重占小排比例显著高于圈养组,左胴体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显著低于圈养组,背腰部骨重极显著高于圈养组,右胴体重、脾重方面极显著低于圈养组;放牧组的肉色L*值、滴水损失方面显著低于圈养组;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活重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瘦肉率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2组柯乐猪肉质均为优质猪肉,无PSE肉和DFD肉。综上表明,圈养可以提高柯乐猪脾重、前颈部皮重占前颈比例、个体体重和胴体重,提高屠宰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梅花鹿鹿茸中C-myc基因的功能结构,采用RT-PCR方法克隆出C-myc基因,并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软件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梅花鹿C-myc基因开放阅读框大小为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C-myc基因无信号肽片段,整体表现为亲水性,其亚细结构定位于细胞核中的概率为65.2%;梅花鹿C-myc基因序列与山羊同源性较近,为98%;二级结构预测分析表明C-myc主要由α-螺旋、无规卷曲和延伸链组成。研究结果为今后探究C-myc蛋白质的相关性质及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梅花鹿鹿茸生长机制的调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DGAT1和DGAT2基因对宗地花猪脂肪沉积效率的影响,以宗地花猪为试验动物,针对基因DGAT1和DGAT2 mRNA序列设计6对shRNA序列,构建RNA干扰表达载体,将DGAT1和DGAT2的shRNA干扰载体分别转染至肝细胞中,采用荧光定量PCR筛选出最佳shRNA干扰载体,并测定最佳干扰组细胞代谢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所构建的6个shRNA干扰载体均能抑制肝细胞中目的基因的表达,肝细胞中DGAT1和DGAT2基因的最高抑制效率分别为78.45%和87.52%。转染干扰效率最佳的载体p GPU6/GFP/Neo-DGAT1-1和p GPU6/GFP/Neo-DGAT2-1后,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降低,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转染p GPU6/GFP/Neo-DGAT2-1的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DGAT1干扰载体的干扰效率略低于DGAT2干扰载体(P0.05)。综上,抑制DGAT1和DGAT2基因的表达,可降低肝细胞培养液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