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论述了发菜的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并对其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微量元素碘是反刍动物机体必需的矿物元素,是合成甲状腺的重要原料,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皮毛状况、生长发育、繁殖性能极其重要。碘的缺乏或者过量,将会严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本文综述微量元素碘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碘的生理功能、缺乏症状、体内分布、吸收与排泄、测定指标、需要量等问题,同时展望了碘元素的营养研究发展前景,为更加科学地评定反刍动物体内微量元素碘的营养状况以及建立起适合我国反刍动物发展的营养需要量体系和饲养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体外产气法评价了青海高原牦牛精补料分别与高山嵩草-异针茅(Kobresia pygmaea Charke-Stipa aliena Keng)、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 Charke)、紫花针茅(Gramineae)、高山嵩草+杂类(Kobresia pygmaea Charke and others)4种草地型冷季天然牧草均按25:75,50:50,75:25的比例两两组合后的发酵营养特性。结果表明,精补料分别与4种牧草组合均能有效提高牧草发酵的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和产气速率常数,降低产气延滞时间,有利于牧草在瘤胃中的降解利用;同时,两两组合后体外发酵pH值均处于正常变化范围内,体外有机物质消化率及挥发型脂肪酸(乙、丙酸)浓度明显提高,而乙丙酸比降低,此正组合效应随精补料添加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强,即精补料75%比例的组合均为最高,且添加精补料还表现出能减少牧草体外发酵甲烷产生量的潜在趋势。综合研究结果确定了精补料与4种草地型牧草均以75:25的比例组合搭配效果更优,为青海高原三江源玉树地区放牧牦牛冷季营养平衡补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三江源区河南县天然牧草草地生产力与草畜平衡之间的关系,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及体外产气法测定冷暖两季牧草常规营养含量及体外产气指标;选用3头装瘘管的大通牦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进行天然牧草体外产气测定,并核定草场载畜量。结果表明:冷暖两季可食产草量较1988年下降;暖季垂穗披碱草草场型牧草具有最高产气量,不同草地类型产气量有差别,产气速率趋同;河南县天然牧草的数量、DCP、ME载畜量分别为209.9、185.4、354.7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15.
宰前短期补饲维生素D3是一种潜在的调控牛肉嫩度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研究该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实际生产,本文从牛肉嫩度的影响因素、维生素D3的代谢及功能等方面着手,系统地综述维生素D3调控牛肉嫩度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反刍动物常用粗饲料营养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饲草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包括饲料营养成分的评价和利用率的评价两部分。文章针对青海省的饲料资源,将青海省境内11种粗饲料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豌豆秸秆、蚕豆秸秆、马铃薯秸秆、燕麦青干草、老芒麦、垂穗披碱草、苜蓿以及青贮玉米秸秆的常规营养数据、产气法测得的发酵指标以及部分能值加以归纳,通过预测方程计算部分可消化蛋白及消化率数值,以对青海地区放牧家畜的日常饲养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生长期牦牛体重与体尺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实际生产提供较大便利,即通过对牦牛体重和体尺指标模型的构建,可利用体尺指标便捷地得到实际放牧生产中不宜获取的体重指标,试验采用SPSS软件对1岁和2岁牦牛体重(w)、胸围(c)、体斜长(p)、体高(h)和管围(g)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体重与体尺各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有效地缩减了变量个数,再通过基于MATLAB的通径分析确立了对牦牛体重影响最大的若干实际指标。结果表明:1岁牦牛体重与体尺回归方程为W_(1岁)=0.648h+0.321p+0.158c+3.293g-63.259,其多元拟合优度(R~2)与调整后R~2均为1.000;2岁牦牛体重与体尺回归方程为W_(2岁)=0.444h+0.489p+0.347c+1.934g-64.549,其R~2=0.714,调整后R~2=0.711。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原牧区冷季低脂粗饲料供给下,欧拉型后备母羊的适宜钙、磷水平,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8~10月龄欧拉型后备母羊60只,体重为(39.73±2.34)k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5个重复,每只羊为1个重复,按组分栏。4个处理组,分别为A组(钙0.08%、磷0.23%)、B组(钙0.15%、磷0.27%)、C组(钙0.56%、磷0.48%)、D组(钙0.98%、磷0.70%),每个处理组饲喂一种精料。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式期60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精料补充料钙、磷水平增加,后备母羊采食量、平均日增重、体尺指标、血清钙无显著变化,平均日增重接近100 g/d。同组不同时间进行分析,D组血清磷水平第70天较第40天低27.16%(P0.05);A、D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出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变化(P0.01);A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第40天较第1天高38.76%(P0.01),第70天较第1天高23.74%(P0.05);B组血清骨钙素水平第40天较第1天高27.26%(P0.05),第70天较第1天高34.84%(P0.01);C组血清骨钙素水平第40天较第1天高30.40%(P0.05)。不同组在相同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第40天,血清磷水平,D组较B组高38.40%(P0.05),D组较A组高67.56%(P0.01),C组较A组高56.86%(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较B、C、D三组分别高36.54%、74.41%、127.27%(P0.01),B组较D组高66.45%(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D组较A、B两组分别高97.66%、41.51%(P0.01),C组较A组高34.36%(P0.01);血清骨钙素水平,B、C高于A组21.30%、21.30%(P0.05);第70天,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较C、D两组分别高27.51%、31.83%(P0.05);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D组较A、B组高81.92%、49.71%(P0.01);C组较B组高40.50%(P0.05),较A组高70.75%(P0.01);血清骨钙素水平,B组高于A组25.86%(P0.01);血清降钙素水平,C、D组较B组高24.90%、23.56%(P0.01)。综上所述,日粮不同钙、磷水平不能显著影响母羊的生长性能,也未对母羊血清钙水平产生显著影响,日粮提供钙4.06 g/d、磷2.08 g/d即可满足欧拉型后备母羊在冷季补饲所需,加入过量的钙、磷,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污染高原牧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瘤胃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4期牧草发酵产物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的4岁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4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中分别添加0、1%、2%、3%、4%YC,筛选YC在每期牧草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YC可使枯草期产气量下降(P0.05),对返青期和枯黄期产气量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2%YC组青草期产气量显著下降(P0.05);YC对发酵液的pH值和铵态氮浓度影响不显著;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在维持牦牛瘤胃正常发酵环境且有改善牧草发酵后能量转化率的情况下,分别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和枯黄期添加3%、2%、1%、2%YC可使其甲烷生成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各试验组,4期中枯黄期甲烷生成量最少,其中添加3%YC组最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青海省奶牛养殖关键饲养技术的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探讨代乳粉培育犊牛及TMR技术饲喂奶牛的应用效果,旨在为加速青海省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