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5篇
  2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亚海陆杂种棉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的优势特征如下:植株高度一般无明显竞争优势,但单株结铃数有正向竞争优势,单铃重的竞争优势多为负向;不孕籽率与亚海岛棉亲本相比普遍表现下降趋势;籽棉和皮棉产量的中亲优势皆为正向优势,但竞争优势多为负向优势;霜前花率大多数组合具有正向竞争优势,而僵瓣花率的竞争优势皆为负值;纤维绒长普遍表现正向竞争优势;比强度也普遍具有明显的正向竞争优势;马克隆值的中亲优势虽然多为正向,但竞争优势皆为负向。  相似文献   
92.
杂交棉苏杂118的SSR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筛选了217对SSR引物,共有12对引物在两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其中有7对引物在两亲本间扩增出大小不同的带,且这些标记位点在F1中均表现为杂合带,为共显性标记;另外5个引物的F1带型与母本或父本一致,为显性标记。构建杂交棉苏杂118的SSR指纹图谱,为该品种的真伪鉴定和纯度检测提供了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3.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转 Bt基因抗虫棉新棉 33B和 GK- 1 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抗虫棉株系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86.8%、75 .1 % ,对照 TM- 1、泗棉 3号、苏棉 1 2号三个常规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 1 0 .9%、1 3.9%、9.2 %。转 Bt基因抗虫棉的杂种一代能明显延缓棉铃虫的发育进程。饲喂新棉 33B、GK- 1 2与常规品种 (系 )的杂种一代 72 h后 ,存活幼虫以1龄虫为主 ,分别占 92 .4%、85 .1 % ,并有少量 2龄幼虫。而同批次对照苏棉 1 2号和泗棉 3号以 2龄虫为主 ,分别占 89.6%、86.8% ,并有少量的 3龄虫出现。以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 F1叶片饲喂棉铃虫 ,其发育进度较取食对照品种的延缓 1个龄期。转 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是以单一位点的方式整合到棉花基因组 ,不存在多位点的整合方式  相似文献   
94.
星杂棉16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该品种突出表现为:(1)产量高。2007—2008年参加安徽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籽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 486.7、1 443.1 kg/hm2,分别比对照皖杂40增产8.25%、4.60%。(2)纤维品质优良。HVICC纤维长度30.6 mm、比强度31.5 c N/tex、马克隆值4.87、整齐度指数85.8%,达优质Ⅱ型。(3)综合抗病虫性能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杂交棉可利用化学杀雄进行杂交制种,在生产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
本文分析了棉花高产与优质育种存在的矛盾,指出克服高产与优质矛盾的几种有效育种方法:随机互交法、修饰回交法、有利基因同步积加法、建立一个保持基因流动性的育种种质库的轮回选择法;以及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两种新的选择模式:衣指为主的选择模式与最宜籽指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96.
苏彩杂1号于2002年杂交配组,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试.表现为生育期134 d;出苗较好,长势较强,整齐度好,株型较紧凑,株高105.5 cm,果枝较长,平展;茎秆茸毛偏多,叶片较小,叶色中等,单株结铃27个,铃长卵圆形,吐絮畅,不早衰;单铃重5.25 g,衣分34.3%,籽指10.48 g,霜前花率88.4%,僵瓣率6.98%;纤维品质测试结果: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 mm,断裂比强度30.4 cN/tex,马克隆值4.3,伸长率6.7%,反射率75.6%,黄色深度7.9,整齐度83.9%,纺纱均匀性指数147;籽、皮棉产量分别为3 108 kg/hm2、1 063.5 kg/hm2,是高产白棉对照品种"泗杂3号"的104.1%和86.0%.苏彩杂1号是目前江苏省唯一一个参加棉花品种区试的彩色杂交棉品种,已推荐参加2008年江苏省棉花生产试验.并经无锡市第一棉纺厂成功纯纺了60支高品质棉纱,又经无锡市长新纺织有限公司以100%纯彩棉纱试纺60支精梳提花格仔布获得成功;开创了用彩棉纯纺60支优质棉纱与棉布成功的先例,为我国未来高档彩棉终端服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7.
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影响抗虫杂交棉皮棉产量的有关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铃重是决定抗虫杂交棉产量的主导因素;而棉铃的构成因素对单铃重贡献率的大小依次为,子指>衣指>每囊种子数。其次,霜前花率和生育期对皮棉产量的贡献率超过了单株结铃数和衣分。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文章对抗虫杂交棉的选育提出了若干可供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个方面分析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苏杂6号对棉铃虫的抗性效果。结果显示:(1)苏杂6号的蕾铃被害率显著低于非抗虫棉对照苏棉12号,在田间对棉铃虫表现良好的抗虫效果。(2)ELISA检测显示,4个不同时期叶片中Cry1A杀虫蛋白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按时序分别为669.2、528.4、354.6及289.4ng.g^-1;其它组织杀虫毒蛋白的含量较低,蕾为181.3ng.g^-1,花为117.8ng.g^-1,铃为346.5ng.g^-1。(3)调查棉花生长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棉铃虫的校正死亡率:国产抗虫棉GK22依次为99.6%、99.6%、89.6%、86.7%;美国抗虫棉109B依次为100%、99.6%、92.2%、88.9%;非抗虫对照苏棉12号依次为9.6%、9.2%、7.6%、6.4%,而苏杂6号依次为100%、98.2%、100%、95.7%,显示出良好的抗性稳定性。纯合度的生物测定显示,苏杂6号的抗虫性纯合度高达100%。  相似文献   
99.
陆地棉高秆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主发现了陆地棉纯高秆突变系L046,其平均株高为132.5 cm,第一果枝节位平均高度为25.4 cm。以L046、正常株高棉花品种"新陆早16"为试验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回交等方法,研究了该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046的高秆性状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文章最后讨论了高秆突变体在机采棉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0.
陆地棉皱缩叶突变性状质量遗传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主发现的皱叶突变体"W2-24-2"为试验材料,该突变体约从第8果枝叶出现皱叶性状,并一直延续到植株的末了节位。在F2群体近等基因条件下分析显示:与正常叶株相比,突变体株的棉铃圆而较小、单株结铃性较差、籽指较小、每囊粒数较少,但衣分则表现增高趋势。分析皱缩叶与正常叶杂交后代的叶型遗传特征表明:该皱叶突变是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该突变体表型与前人已报道皱叶突变并不相同,故将其基因符号暂定为wr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