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9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5篇
  16篇
综合类   197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为了提高外引蚕豆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来自四大洲 17 个国家的 253 份蚕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研究蚕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12 个农艺性状在不同蚕豆种质资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在 9.97%~58.45% 之间,其中单株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粒厚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及百粒重可作为今后选育高产蚕豆品种的指导目标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75.2578%,其中百粒重、籽粒表面积、粒长、粒宽、单株有效籽粒、单株有效荚、单株产量等性状是蚕豆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基于 UPGAMA 的聚类分析将 253 份参试蚕豆资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主要特征为籽粒较大,单株产量高,是培育大粒高产品种的重要材料来源;第二类群籽粒较小,百粒重较小,是选育粮饲兼用型蚕豆品种的重要材料。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为我国蚕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62.
【目的】从青海野生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sinensis)根际土中筛选出具有解钾能力的菌株,并比较其促生能力,为高原地区高效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解钾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解钾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进行测定;将解钾菌接种于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K15、K50和K65三株解钾菌均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培养3 d后,3株解钾菌溶解有机磷的浑浊圈直径为3.75~7.13 mm,解有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5.12~11.33μg·mL-1;溶解无机磷的透明圈直径为3.25~5.31 mm,解无机磷菌液中磷的质量浓度为3.39~6.63μg·mL-1;解钾的黄色光圈直径为17.53~25.17 mm,解钾菌液中K+质量浓度为4.87~7.15μg·mL-1;降解纤维素的透明圈直径为8...  相似文献   
463.
【目的】克隆中国沙棘HrNHX6基因,分析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以期为HrNHX6基因的抗旱功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国沙棘HrNHX6基因进行扩增,并利用生物软件分析HrNHX6基因序列,预测其蛋白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干旱胁迫下HrNHX6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获得的HrNHX6基因属于NHX家族NHX6基因,其编码蛋白质定位于液泡膜,无信号肽,含有13个跨膜螺旋区,具有N-糖基化位点、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豆蔻酰化位点、酰胺化位点、糖转运蛋白signature位点等多种类型的修饰位点。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组织之间HrNHX6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显著差异,而不同干旱程度胁迫处理之间HrNHX6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差异。【结论】HrNHX6蛋白的结构特性及HrNHX6基因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表明其与中国沙棘抗旱关系密切且受干旱胁迫诱导。  相似文献   
464.
【目的】抗逆大豆IND-??41?-5已获得中国进口加工原料安全证书,建立一种特异、准确、灵敏的抗逆大豆IND-??41?-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为抗逆大豆IND-??41?-5在中国的安全监管提供精准测量技术。【方法】首先利用Beacon designer 8.0软件对抗逆大豆IND-??41?-5转化体5′端旁侧序列设计18对引物探针,结合1对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公司提供的引物探针,随后采用qPCR技术对引物探针进行特异性筛选,遴选出1对候选引物探针;设置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引物/探针浓度梯度,优化qPCR方法的反应体系;设置不同类型的特异性测试样品测试方法的特异性;以纯合抗逆大豆IND-??41?-5基因组DNA作为标准样品,梯度稀释成标准溶液模板,绘制标准曲线,考察qPCR方法的线性动态范围,配置拷贝数比值为5%、1%和0.1%的测试样品,评价定量方法的准确性;配置拷贝数比值为0.05%和0.025%的样品,测试方法的检出限;拷贝数比值为0.1%的样品经16次定量测试,确定方法的定量限;最终确定抗逆大豆IND-??41?-5转化体特异性实时荧...  相似文献   
465.
以青海省11个地区的中国沙棘以及祁连县的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为试材,采用叶绿体基因标记rbcL构建遗传距离矩阵及系统发育树,研究了青海省不同地区中国沙棘的遗传变异,以期为沙棘植物分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3种沙棘属植物的rbcL区长度均为1 501 bp,不存在长度变异;3种沙棘属植物的rbcL基因序列存在不同的变异位点,不同地区中国沙棘的rbcL基因间也存在少量变异位点;与NCBI上的部分rbcL基因序列共同聚类分析发现形态手段与分子手段对沙棘进行系统分类具有基本一致性。该研究为未来利用rbcL序列进行沙棘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为沙棘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6.
瑞丰125为农业农村部首批获得生产应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之一。为给监管转基因生物安全提供支撑,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技术,针对瑞丰125的转化体插入位点序列设计了引物并进行筛选,对反应的温度、时间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RPA体系在30~45℃范围内,20 min即可有效扩增,比PCR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引物浓度会影响RPA的扩增效率,引物终浓度为0.35μmol/L时扩增效果最好。同时对RPA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可达到36拷贝。该恒温快速的检测方法为瑞丰125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为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提供支撑,有望用于转基因成分的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67.
针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部分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存在发展理念以及管理水平偏低,导致效益不佳的局限,本文总结了通过改善产业政策、改进观念、节本增效、运营创新等措施来提升中小规模养殖场户的管理水平,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8.
以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土为试材,从中筛选出具有一定促生能力的菌株,利用传统培养法对野生中国沙棘根际促生菌进行分离,利用平板划线法对菌株进行分纯。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溶磷法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测定,用原子吸收仪进行解钾能力的测定,以期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高效根际促生菌株创造条件。结果表明:根据生理生化和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4株分离菌株,4株菌归属于假单胞菌属,能力测定结果显示K7溶解有机磷半径为13.71 mm, K28溶解无机磷半径为7.62 mm, K39解钾率为14.33μg·mL-1。所得菌株中的3株分别是高效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和解钾菌株,表明3株菌株制成混合菌剂可作为开发高效菌肥的潜在材料。  相似文献   
469.
茶小绿叶蝉广泛分布于各地茶园,是茶园的主要害虫,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茶小绿叶蝉侵害对茶鲜叶持嫩性及其制成乌龙茶品质代谢物浸出速率的影响。通过剪切力测定、碎茶率分析、乌龙茶冲泡、代谢物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发现茶小绿叶蝉侵害显著增加木质素、纤维素和果胶等细胞壁物质的含量,降低茶鲜叶嫩度和成品茶碎茶率,影响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氨酸的浸出率。并且,除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外,这些滋味物质的浸出和茶鲜叶的嫩度均与细胞壁物质的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后茶叶滋味品质代谢物的浸出规律,从茶叶采摘、加工和冲泡饮用3个方面探索了茶小绿叶蝉侵害对于品质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0.
以青海省湟源县野生沙棘种子繁殖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对沙棘HrNAC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HrNAC转录因子时空表达模式。8个HrNAC转录因子等电点为4.910(HrNAC8)~ 9.264(HrNAC1),均属于亲水性蛋白;在沙棘的根、茎、叶中,8个HrNAC转录因子中有7个呈现差异表达,大部分基因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相对表达量升高,复水后急剧下降。以上结果表明,HrNAC转录因子受干旱胁迫诱导表达,在沙棘响应干旱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