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40篇
农学   37篇
基础科学   32篇
  31篇
综合类   451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73篇
畜牧兽医   369篇
园艺   94篇
植物保护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长期施肥对黑土磷素积累及有效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黑土长期定位试验,查明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积累及有效性。长期不施肥,土壤全磷下降37.4%,速效磷下降了60%;长期施用磷肥土壤全磷增加53.9%~65.7%,速效磷增加6~15倍。积累在土壤中的磷素具有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以2016年10月上旬在新疆精河县艾比湖周边采集的西伯利亚白刺新鲜果实为试材,采用浸提萃取法提取西伯利亚白刺果实天然红色素,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西伯利亚白刺新鲜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白刺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为0.37%的盐酸水溶液;新疆西伯利亚白刺果实红色素的抗还原性、耐日光、耐热性较强,水溶性很强,红色素的颜色鲜艳,但是抗氧化性质较差;酸碱度对西伯利亚白刺红色素的影响较大,在较强的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食品添加剂对西伯利亚白刺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大;但是金属离子Fe~(3+)对红色素稳定性影响很大,其它金属离子对西伯利白刺果实红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VORTEX模拟模型的产生和特点,同时综述了国内在小种群保护上所做的一些工作。  相似文献   
34.
不同株距对温室冬春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温室冬春茬番茄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以及株距对群体配置的影响,试验在相同的垄沟配置下通过改变株距,对番茄的植株生长、果实性状和产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幅宽、单株果数和单果重均表现为,随着株距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对果穗数和果型没有影响,畸形果率随着株距的减小而明显增加,单产处理间没有较大差异,均在115500kg/hm2左右;说明在相同的70+50垄行配置下,株距在25~40cm之间部分性状虽表现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但均为比较合理的田间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35.
[目的]提高冬季夜间日光温室的土壤温度,研制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方法]利用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集热结合土壤蓄热的方式,在乌鲁木齐南郊水西沟村德力森蔬菜园8号温室进行了提升地温试验.[结果]当环境温度为-3~- 10℃时,该装置可以使温室土壤10 ~ 20 cm深处的温度平均升高1.5~3℃.[结论]内置式太阳能加温装置能有效提高冬季夜间温室地温,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36.
王银龙  高树  贺志锐  刘强  赛务加甫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42-6743,6745
[目的]研究新疆荷斯坦奶牛酮病血清中的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其酮病致病机理的探讨。[方法]以新疆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用酮粉法和改良的水杨醛检测法对其血清进行检测,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应用DTNB显色法测定血清中GSH-Px活力,应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血清中T-SOD活力,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中MDA含量。[结果]酮病奶牛血清中GSH-Px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T-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奶牛血清中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高于阳性组。[结论]酮病不但影响奶牛的抗氧化系统而且也会降低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酶的活性,对于揭示奶牛酮病的发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遗传力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新疆呼图壁种牛场荷斯坦奶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力.[方法]收集呼图壁种牛场1996~2010年15年间荷斯坦牛泌乳期的生产性能记录,其中包括9 901条奶产量记录.采用SAS(8.1)最小二乘分析过程分析场、年度、季节、胎次四个非遗传因素对新疆呼图壁种牛场荷斯坦牛产奶量的影响.[结果]场、年度、季节、胎次四个非遗传因素对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根据各因素的显著情况进行了固定效应划分,利用MTDFREML软件对荷斯坦牛进行遗传参数估计,估计了产奶量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力,产奶量的遗传力为0.4.  相似文献   
38.
利用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关统计数据,探究研究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单产和面积作用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 近62年来,研究区的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产量和单产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1949—1985年间增长缓慢,1986—2011年增长迅速。(2) 就棉花总产波动来看, 单产的作用占42.04%,面积作用占50.96%,在1949—1985年间单产增加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在1986—2011年间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对棉花总产量提高的贡献较大。(3) 1985年前棉花种植面积较稳定,波动不大,主要靠挤占粮食作物面积来扩大,1986年之后棉花种植面积扩大迅速,主要途径为开荒造地。(4) 棉花市场价格的波动、生产成本的上升、产量的徘徊、生产环境的恶化和品种等直接影响着研究区棉花生产的竞争力和棉农增收。  相似文献   
39.
根据1999 ~2012年若羌县人口、耕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若羌绿洲耕地变化情况及驱动力.结果表明:若羌县耕地变化显著,耕地面积经历了减少—迅速增长—慢速减少的变化过程;各地耕地相对变化率分布的空间格局不一,若羌镇、吾塔木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小于1,铁干里克乡、瓦石峡乡耕地的相对变化率为大于1,瓦石峡乡的最高,为2.77;从时段上看,2002~2008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长较为缓慢,2009 ~2012年驱动力综合得分增加迅速,表明影响若羌县耕地变化的综合因子的驱动力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40.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在4000年前的原社社会,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前20年是绿色走廊的兴盛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绿色走廊开始近代历史上的衰败过程,特别是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廊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了改善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抑制土地退化的加剧、挽救濒临灭绝的下游天然植被,截止2005年11月共向该地区输水7次,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完成了第四次应急输水后,大体达到维系下游生态的必须水量,输水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生物呈多样化变化。笔者在1998年5月,2002年10月和2004年5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