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亚东鲑幼鱼的补偿生长,采用循环水系统设备,将平均体质量(5.48±0.46)g的幼鱼放在长方形平列槽中,保持溶解氧6.5~8.5mg/L,水温14~16℃,通过饥饿0(对照组)、7、14、21d和28d处理,随后分别恢复投喂49、42、35、28d和21d,每个处理组100尾幼鱼,并设置3个平行。试验结果表明,饥饿7、14、21d组的平均体质量生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饥饿28d组出现负增长;肝体指数随着饥饿时间加长依次增大,但饥饿7、14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依次减小,饥饿7、14、21d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饥饿7、14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d组(P0.05),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14、21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饥饿21、28d组(P0.05)。由此可知,亚东鲑幼鱼属于部分补偿生长和不能补偿生长两种补偿生长类型,可能是代谢滞后假说和食欲增强假说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电脑孵化机多变量模糊专家控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现代家禽孵化工艺要求,将复杂的多变量耦合孵化过程控制系统分解成风门控制子系统、加热控制子系统和加湿控制子系统,提出一种多变量模糊专家控制器及其解耦设计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家禽孵化设备,实现了孵化机模糊专家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了孵化机的控制性能和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了孵化率,减少了弱雏数量,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不同水温对亚东鲑幼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设置(13±0. 5)、(15±0. 5)、(17±0. 5)、(19±0. 5)和(21±0. 5)℃等5个不同温度梯度,将体质量为(1. 03±0. 16) g的亚东鲑幼鱼放在玻璃缸中饲养42 d,比较不同水温条件下幼鱼的存活率及生长差异。试验结果:亚东鲑幼鱼在水温低于(5±0. 5)℃时,活动缓慢,反应迟钝,其耐受的高温极限为(24±0. 5)℃;在(15±0. 5)℃时,亚东鲑幼鱼生长最快,该组试验鱼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 05),体长增长率与(13±0. 5)℃组差异不显著(P0. 05),但显著高于其它组(P 0. 05);在存活率方面,(21±0. 5)℃组最低(82%±2%),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 0. 05),其它各组幼鱼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0%以上;从特定生长率来看,(13±0. 5)℃组与(15±0. 5)℃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 05);(13±0. 5)℃组幼鱼的摄食率与(15±0. 5)℃组、(17±0. 5)℃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但显著高于(19±0. 5)℃组和(21±0. 5)℃组(P 0. 05);(15±0. 5)℃组的食物转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 0. 05)。试验结果表明,亚东鲑幼鱼存活和生长的最适水温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东方高原鳅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质量为(18.36±0.91) g健康鱼54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30尾鱼,并分别放入18个水族缸中,分别投喂蛋白质水平为20%、25%、30%、35%、40%和45%的饲料,日饱食投喂3次,整个试验持续60 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东方高原鳅摄食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通过二次回归方程得出,东方高原鳅最佳摄食率的饲料蛋白水平为40.77%。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蛋白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基于折线的模拟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分别高于32.48%和33.64%后,东方高原鳅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不再显著升高。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东方高原鳅氮摄入量和绝对氮摄入量均逐渐增加;蛋白质效率呈先升后降趋势,二次曲线拟合最高值时,蛋白水平为27.17%。饵料系数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基于折线模拟最低饲料系数时,蛋白水平为29.37%。各试验组成活率、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摄食率、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东方高原鳅适宜蛋白需求为27.17%~33.64%。试验结果将为东方高原鳅优化人工配合饲料的科学配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构建体质量约1.0 kg的野生和人工养殖异齿裂腹鱼6个肠道样品肠道菌群的基因测序文库,分析比较野生和人工养殖异齿裂腹鱼肠道菌群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组样品Y1、Y2、Y3和人工养殖组样品C1、 C2、C3测得的运算分类单元数据分别可划分为751、469、313和302、259、263;野生和人工养殖两种养殖模式下异齿裂腹鱼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异齿裂腹鱼以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人工养殖异齿裂腹鱼以蓝细菌门、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野生组可分类的细菌主要是微球菌属、气单胞菌属;人工养殖组可分类的细菌主要是蓝细菌和红杆菌。本研究可为异齿裂腹鱼的健康养殖及人工养殖环境的微生态调控技术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27.
<正>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俗称巴克里、拉萨鲇鱼,是西藏地区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肌间刺少,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因此备受藏区人民喜爱和推崇,其在拉萨的市场价格已达到1000元/千克以上。目前,西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正联合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开展黑斑原鮡苗种培育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野生黑斑原鮡种鱼的驯化和日常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西藏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于2018年9月(秋季)和12月(冬季)、2019年3月(春季)和6月(夏季)对哲古措进行了4个季节的采样调查。共采集到2种土著鱼类,分别为高原裸鲤(Gymnocypris waddellii)和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i),与原来的记录不同。在高原裸鲤的消化道中采集到了5种寄生蠕虫,分别为聂氏拟短结绦虫(Parabreviscolex niepini)、新棘吻虫未定种(Neoechinorhynchus sp.)、异肉吸虫未定种(Allocreadium sp.)、对盲囊线虫未定种线虫(Contracaecum sp.)和束首线虫未定种(Streptocara sp.),并对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本研究发现,哲古措土著鱼类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地域性,大部分为广布性寄生虫,鸟类在其传播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分析,高原裸鲤消化道寄生蠕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70~1.27,显示了较高的群落多样性,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为0.38~0.76,优势群为线虫。线虫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消长规律:秋季为周年最高,冬季下降,春季上升,夏季降至最低,推测与水温、中间宿主的种群数量、线虫的生命周期和鱼类宿主繁殖期的行为等有关。复殖吸虫、绦虫和棘头虫四季的感染率均在10%以内浮动,平均丰度也较低。异尾高原鳅的消化道中未发现任何寄生蠕虫,推测与宿主肠道空间大小、摄食量和分布空间的差异有关。本研究通过对西藏湖泊土著鱼类寄生蠕虫的调查与分析,旨在为深入了解西藏寄生虫的组成特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对寄生虫与鱼类宿主协同进化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成熟卵呈圆形,黄色,沉性,卵径(3.97±0.07)mm,受精卵吸水充分膨胀后卵径为(4.30±0.07)mm.在水温8.5~12.5℃条件下,秦岭细鳞鲑胚胎发育需415h.根据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将其分为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分化和孵化共8个阶段、32个时期.出膜仔鱼全长(10.11±0.65)mm;出膜13d后卵黄耗尽,全长(14.32±0.22)mm;出膜后20d,鱼苗全长(18.13±0.21)mm,臀鳞出现,各鳍均已出现,鱼苗侧线全部形成且清晰,体色接近成鱼.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特点反映了其对水域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5种中草药(大黄、五倍子、山苍子、黄芩、苦参)对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鱼卵水霉防治效果.【方法】试验期每天用不同浓度的5种中药浸泡鱼卵35 min,设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组(4 mg/L孔雀石绿),统计水霉致死率、其他因素致死率、孵化率和鱼苗畸形率.【结果】大黄、五倍子、山苍子、黄芩、苦参5种中药组水霉致死率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孵化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5 g/L五倍子组,0.4、0.7 g/L大黄组,0.6、1.1、1.6 g/L山苍子组,0.6、0.9、1.2、1.5、1.8 g/L黄芩组,1.2、1.5、1.8 g/L苦参组鱼卵水霉致死率较低,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7 g/L五倍子组,0.1、0.4 g/L大黄组,0.1、0.6、1.1、1.6、2.1 g/L山苍子组,1.2、1.5、1.8 g/L黄芩组,0.6、0.9、1.2、1.5、1.8 g/L苦参组鱼卵孵化率均较高,与阳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7、1.1、1.5、1.9、2.4 g/L五倍子组,0.1、0.4、0.7 g/L大黄组,0.6 g/L山苍子组,0.6、0.9 g/L黄芩组,0.9、1.2 g/L苦参组鱼苗畸形率均较低.5种中药均具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水霉效果,综合考虑鱼卵水霉致死率、孵化率和鱼苗畸形率,适宜浸泡浓度分别为五倍子0.7、1.1、1.5 g/L、大黄0.1、0.4 g/L,山苍子0.6 g/L,黄芩0.6、0.9、1.2、1.5 g/L,苦参0.9、1.2、1.5 g/L.【结论】在孔雀石绿被禁用的现实情况下,这5种中药可为异齿裂腹鱼鱼卵水霉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