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利用清泽的一套已知基因鉴别品种和4个致病性比较稳定的日本鉴别菌系,对云南粳稻品种毫变-1和扎缅尼-1进行抗病基因分析。研究结果确定这两个品种各具有1对新的抗病基因,它们系等位基因,与已知的pi-i,pi-k,pi-z,pi-ta,pi-b和pi-t基因位点为非等位关系。  相似文献   
32.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可以根据鉴别品种(系)的选择水平分为4个发展阶段:(1)根据人们的经验选择抗病基因组成不清楚的鉴别品种;(2)通过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构建每个品种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品种;(3)利用籼粳稻品种作为抗源供体,以感病籼稻品种CO39为轮回亲本,培育具有CO39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4)以普感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育成的单基因的中国近等基因系和日本-IRRI单基因系。本文简要讨论了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将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归纳为3种观点:(1)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3)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有关它们遗传规律的明确结论。  相似文献   
3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应用花培育种技术和抗病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导入了日本品种砦2号的抗病基因P_i-Z~t,育成中花8号和中花9号。花培育成的另一个抗病优良品种中花10号,也正在迅速扩大种植面积,还有许多优良新品系正在进行试验鉴定,不久将陆续在生产上应用。 花培抗病育种为什么能在较短时间内育成比较多的新品种,这个问题已普遍地引起育种学家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抗病性遗传这个侧面,根据花培后代系统的抗病性鉴定结果,着重从理论上分析花培抗病育种的优越性和高效率。  相似文献   
34.
水稻品种抗瘟性遗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为培育新的抗病丰产品种,通过1976—1979年品种(系)抗稻瘟病鉴定,筛选出一批抗瘟性强的品种(系),粳稻品种中有Pi1、取手1、BL3、峰光、南65等。为了把这些国内外抗瘟品种的抗性导入原有的抗瘟性较弱的丰产品种,在抗病品种与丰产品种间进行杂交,并选用我国粳稻区的稻瘟病菌系对亲本及杂种后代进行鉴定,以分析控制抗性的遗传状况,为进一步利用抗源与选育新品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35.
水稻白条纹叶Gws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色突变是一类十分明显的性状突变,在高等植物的叶绿素合成、叶绿体结构、功能、遗传、分化与发育等基础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到目前为止,已鉴定多个重要的水稻功能基因,据不完全统计,水稻中至少已定位了79个叶色突变位点,并已成功克隆出多个叶色相关基因,其中OsCHLH、OsCAO1、OsCAO2、chlorina1、chlorina9、ygl等直接参与编码叶绿素合成,其余基因均参与叶绿体发育调控。在日本晴(Nipponbare)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份对温度敏感的白条纹突变体gws(green-white-stripe),遗传分析表明它来自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单隐性基因突变。利用gws与培矮64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将Gws精细定位于第6染色体标记InDel15和InDel16之间,物理距离为73kb,此区间内包含13个基因。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突变体在核糖核苷二磷酸还原酶小亚基(ribonucleoside-diphosphate reductase small chain,RNRS1)编码区第314~315碱基发生缺失,第316~317碱基由GC变为TT,导致该基因阅读框移码突变,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该基因是已经报道的水稻白条纹叶基因St1(Stripe1)的等位基因,gws突变体较st1突变体的白条纹出现早且明显,gws白条纹表型出现在第2片叶之后,而st1的白条纹表型仅出现在第4或5片叶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