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对分子标记在梨分子遗传图谱构建、农艺性状基因标记与定位、分子辅助选择育种、种质资源研究4个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梨树研究领域分子标记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旨为梨分子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以105个梨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单花花药量和单花药花粉量,对散粉效果较好的77个品种进行花粉活力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存在差异,花粉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花粉变异程度高。其中,单花花药量变幅为13~36粒,单花药花粉量变幅为0~15 440粒,除花粉萌发率为0%的品种外,其余品种花粉萌发率变幅为1.76%~82.74%,花粉管长度变幅为102.49~400.29μm。经系统聚类分析,供试品种被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第Ⅰ、第Ⅱ类群的15个品种花粉量多、花粉萌发率高且花粉管生长速率较快。经正态性检验发现,单花花药量、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花粉数量性状用4个分点分为5级,明确了每级花粉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初步筛选出15个花粉育性较好的品种以及9个花粉败育品种,为梨园授粉树配置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 Yr10作为全生育期抗性基因,对国内大部分的条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为探究 Yr10介导的抗病通路,以小麦AvocetS(AvS)和其近等基因系AvS Yr10NIL(AvS+ Yr10)为材料,接种条锈菌CYR31后分别构成亲和与非亲和体系,通过分析含有抗病基因 Yr10非亲和体系中的信号分子变化,比较非亲和与亲和体系中抗病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和功能,进而解析 Yr10的抗病通路。结果表明,在含有抗病基因 Yr10的非亲和体系中, RAR1、 HSP90和 SGT1可能参与抗病基因(R)激活下游的抗病通路。R基因的激活引发活性氧在接菌后早期迅速积累,同时内源SA水平在接菌后出现高峰,随后寄主细胞迸发活性氧,并引起下游病程相关基因 PR1表达显著上调,促进植物细胞的坏死,表现为过敏性坏死反应(HR)。总体来说, Yr10的抗病通路为通过R基因的激活后引发SA信号分子,进而影响活性氧的积累,最终诱导下游PR基因的表达和HR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4.
为明确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100片病叶、20个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基于TEF、ITS、GPD和Alta1序列构建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来确定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分类地位。试验共得到62个链格孢属菌株,选取6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其中HG3-1、HG5、GL1、GG12和GL14与Alternaria alternata聚为一簇,HG2与A. tenuissima聚为一簇。分离菌株HG3-1、HG5、GL1、GG12和GL14的分生孢子链为1~10个分生孢子,有分支;HG2的分生孢子链为1~14个分生孢子,有分支。6个代表性菌株接种离体叶片和果实后均可发病。确定引起黄冠梨黑斑病的病原菌为A. alternata和A.tenuissima,首次从黄冠梨黑斑病中分离出A. tenuissi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