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21.
黄土丘陵区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油松根系对不同物种的化感效应,为油松林的乔灌草复合提供科学依据。设定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研究中浸提液的质量浓度为0.5、1.0、3.0、5.0、7.0、10.0mg/mL,测定油松根系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油松、刺槐、侧柏、胡枝子、绣线菊、冰草、紫花苜蓿发芽、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油松根系浸提液对刺槐、冰草、紫花苜蓿发芽和生长的综合影响呈抑制效应,并且随浓度加大抑制效应不断加强;在所有研究浓度下,对侧柏的综合影响呈促进效应;对油松、胡枝子、绣线菊的综合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情况,在1mg/mL时,对油松、绣线菊的影响由促进转为抑制。因此,从油松根系化感效应的角度考虑,在油松林营造乔灌草复合植被时应优先考虑侧柏,慎重选择刺槐、冰草、紫花苜蓿,选择复合胡枝子、绣线菊时应注意油松林间伐以及间作的密度。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中亚大麦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为大麦耐旱育种以及干旱条件下提高产量与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个不同抗旱性的中亚大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设3个水分处理,测定大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籽粒总黄酮含量和总多酚含量.[结果]干旱胁迫对测定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1)随着干旱胁迫增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对大麦后代性状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3个不同基因型大麦种子,测定其后代株高、成穗数、穗长、穗粒数及β-葡聚糖含量等性状.[结果]60Co-γ射线辐射对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且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穗数和穗长在低剂量时,既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的应激效应,而当辐射剂量大于200Gy时,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穗粒数无显著变化;β-葡聚糖含量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变化规律,其中,甘啤7号和甘啤4号在辐射剂量为200Gy时β-葡聚糖含量最大,XANAOU在100Gy时最大.[结论]60Co-γ射线辐射剂量为200Gy左右时,能有效改良大麦部分性状尤其是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24.
以甘啤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啤酒大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中,主区种植密度(D)设325(D_(325))、375(D_(375))和425万株/hm~2(D_(425))3个水平;裂区施氮量(N)设0(N_0)、75(N_(75))、150(N_(150))、225(N_(225))和300kg/hm~2(N_(300))5个水平。结果表明,密度对大麦植株氮磷钾含量、旗叶SPAD值、穗下节间长度及主要品质性状等影响均不显著,而对株高、茎秆直径、旗叶叶面积和成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性水平。株高、茎秆直径和旗叶叶面积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植株含氮量、穗长、穗粒数、结实率、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显著增加,而成穗数、成穗率和千粒重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淀粉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表现为显著降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互作仅对株高、茎秆直径、成穗率和穗粒数有显著影响,对其余指标影响均不显著。籽粒产量(Y)和粗蛋白含量(Y1)与种植密度(X7)、施氮量(X8)的逐步回归方程分别为Y=12.627+0.007 X8,Y1=-27 161.600+161.645 X7-0.216 X27-0.003 X28+0.015 X7×X8。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当甘啤4号种植密度为385万株/hm~2、施氮量为124.71kg/hm~2时,既能提高产量,又能保证其酿造品质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5.
黄晓星  王仙  金文杰 《中国畜牧兽医》2017,44(12):3466-3472
猪嵴病毒(porcine kobuvirus,PKV)是近年来在健康猪和腹泻猪粪便中新检测到的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嵴病毒属成员,可能引起猪的腹泻,对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研究发现,PKV广泛分布在猪中,在腹泻和临床健康猪中均已被检测到,阳性率从3.9%~100.0%各不相同。一个典型的PKV病毒粒子直径为30 nm,基因组全长为8 120 bp,包括1个含2 488个氨基酸的开放性阅读框(ORF);PKV是典型的小RNA病毒科的基因组结构:1个5'非编码区,1个L蛋白,结构蛋白P1(VP0、VP3和VP1),非结构蛋白P2(2A、2B和2C)和P3(3A、3B、3C和3D),1个3'非编码区和1个Poly(A)尾巴。PKV的2B编码区存在30个氨基酸的缺失,VP1蛋白是小RNA病毒科变异最频繁的结构蛋白,其含有主要的抗原表位,可促进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检测PKV的方法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逆转录环介导扩增(RT-LAMP)方法。作者对PKV的分类学、流行概况、基因组结构、遗传特性及检测技术等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及了解PKV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6.
离体培养下锌对春小麦子粒形成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体穗培养技术研究了锌对春小麦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Zn2+浓度为6.mmol/L的处理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最好,其旗叶内叶绿素含量、倒一节长度、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的干重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倒二节长度和小花数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低锌和锌过量(Zn2+浓度为0.3和300mmol/L)条件下,小麦的生长发育受阻,各项性状指标均低于对照,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而且锌过量不但降低产量还造成锌肥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景谷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8.
[目的]明确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互作)对大麦籽粒酚酸含量的影响.[方法]以7个大麦品种为材料,种植在3个生态条件迥异的地区,测定其籽粒酚酸含量,并采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所分析的各酚酸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于原儿茶酸和丁香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环境型,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香草酸含量,G×E互作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基因型,环境的影响最小;对羟基苯甲酸、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和总酚酸含量,环境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基因型的影响最小;对于阿魏酸和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含量,基因型效应的影响最大,其次为G×E互作,环境的影响最小.[结论]基因型、环境以及G×E互作对大麦籽粒中主要酚酸成分含量有着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差异,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生物标记法,对山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典型人工林刺槐、油松以及荒草地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PLFA标记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刺槐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PLFA总量最大,细菌、真菌、放线菌的PLFA含量均大于油松人工林和荒草地;细菌PLFA含量在3种样地中的差异显著;2种人工林的真菌PLFA含量接近,而与荒草地差异显著,与荒草地相比,人工林的种植可明显提高土壤中真菌的比例;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油松人工林与荒草地2种菌群的PLFA含量接近,而与刺槐人工林差异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植被下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各总PLFA与土壤养分因子之间密切相关;不同植被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刺槐人工林更为丰富,且各个菌群分布更为均匀,油松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菌群分布均匀度与刺槐人工林土壤较为接近,荒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程度较2种人工林明显偏低。因此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角度看,人工林的种植能够明显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质量;刺槐人工林是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恢复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30.
水溶性肥料在大白菜上的减肥增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广新型环境友好型肥料替代传统化肥是减少化肥用量、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之一。本文进行了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在大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喷施水溶性肥料处理白菜产量为82 239.0 kg/hm~2,在减少纯N 20.0%、P_2O_525.0%、K_2O 16.7%后,较常规对照增产3 907.5 kg/hm~2,增幅为5.0%;常规施肥处理产量为78 331.5 kg/hm~2,较空白对照增产9 457.5 kg/hm~2,增幅为13.7%;采用水溶性肥料,减少纯N 18.0 kg/hm~2、P_2O_522.5 kg/hm~2、K_2O 15.0 kg/hm~2获得了较常规施肥丰产的效果,表明科学施用水溶性肥料替代常规化肥可削减化肥施用量,从源头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