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农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4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PCR技术从假别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19262基因组DNA中获得β-琼脂糖酶Ⅰ基因(dagA)及去除信号肽的编码序列dagA(▽),分别与载体pET21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R2566中,共表达分子伴侣DsbC及FkpA,筛选出以包涵体为主要表达形式的高效表达体系:ER2566-pET21a-dagA(▽)-DsbC菌株。包涵体蛋白达到菌体总蛋白的60%左右。包涵体用8 mol/L尿素溶解、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和梯度稀释复性。SDS-PAGE检测表明,复性后的Dag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8 kD,且具有水解琼脂糖的生物活性。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在pH 4.8~6.8范围内,DagA蛋白活性保持60%以上,最适pH 5.8;在温度37~60 ℃均有活性,最适温度为55 ℃。  相似文献   
32.
将用磷酸二氢钾浸种处理的小麦和玉米种子,分别在30,25和20℃及0.0和-0.5MPa环境水势条件下萌发,测定萌发率与生长量等指标。结果表明:①玉米浸种的适宜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1mmol/L;②磷浸种使玉米和小麦的萌发时间提前;③磷浸种对种苗生长量的影响与不同作物及生长温度有密切关系,在高温下磷的作用明显;④不同浸种处理在萌发生长过程中,其吸胀—活化—生长阶段的划分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33.
提取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总RNA,通过RT-PCR克隆到人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类血红素结构域pex的cDNA序列-PEX,连接pMD18-T载体和PEX,测序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42a-PEX,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显示目的蛋白有37%的表达量,为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血管生成鉴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添加EDTA及黄腐酸对水稻土中有效磷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吉林、四川、江西和广东 4种水稻土的室内厌氧模拟培养试验 ,测定了添加作为络合剂及电子穿梭物质的 EDTA、黄腐酸及人工合成氧化铁后土壤中有效磷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厌氧培养条件下不同土壤中有效磷的释放不同。与土壤中铁还原趋势相似 ,随着厌氧培养时间的增加 ,土壤中有效磷浓度将逐渐增大 ,表明厌氧还原条件可以增加土壤磷素的有效性。加入氧化铁后 ,4种土壤中有效磷的浓度均显著降低 ,说明氧化铁对土壤磷素的固定强烈。添加 EDTA和黄腐酸溶液可以显著增加吉林、四川和江西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而对广东土的作用比较微弱  相似文献   
35.
采用淹水非种植水稻土微环境模式系统,对水稻土进行1h和1、5、10、20、30 d淹水培养,利用PCR-DGGE技术检测、多元统计分析淹水培养过程中芽孢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芽孢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替性变化:淹水培养前期(1 h~5 d)R-策略芽孢杆菌占优势,并演替至中后期(5~30 d);后期(10~30d)K-对策芽孢杆菌占优势且逐渐趋于平衡.在培养初期(1 h~1 d),芽孢杆菌属微生物优势种群相似度较高且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1~5 d期间多样性指数有较大变化;在培养后期(20~30d),优势种群相似度最高且多样性指数趋于平衡.DCCA分析将淹水处理过程分成早期、中期和末期3类不同的生境,CCA分析进一步显示淹水过程中水稻土二价铁含量及芽孢杆菌的多样性指数H'、Ds和丰富度指数dMa变化与上述生境产生有相关性.测序结果表明,除HZ-B1外,其余9个优势DGGE条带均属于芽孢杆菌属细菌,且大多与来自不同地域的水稻土的芽孢杆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6.
过量施肥下氮素形态对旱地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以西北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材料,模拟田间过量施肥水平,经室内恒温短期培养,研究了过量施肥下酰胺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CR-RFLP分析酰胺态氮(T1)、硝态氮(T2)和铵态氮(T3)过量施肥处理的细菌16SrDNA克隆文库,分别得到17、25和130个酶切分型,不施肥对照(CK1)和正常施肥对照(CK2)分别得到119和187个酶切分型,表明正常施肥处理的酶切分型最多,过量使用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减少了酶切类型,而过量施用铵态氮可以维持与不施肥对照相近的酶切类型数量。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间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H'、Ds)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M)a均为CK2>T3>CK1>T2>T1处理,表明合理施肥可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多样性,而过量施用酰胺态氮则减少细菌的多样性,使用铵态氮处理可维持细菌多样性;除正常施肥对照(CK2)外,其余各处理都出现了优势菌种。通过对优势菌的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酰胺态氮处理都为未培养细菌,硝态氮处理和铵态氮处理的优势菌呈现了菌属多样性,前者包括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和寡养...  相似文献   
37.
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R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苗期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土样微生物总DNA,采用氨氧化细菌特异性引物(Eub338,Nso1225)扩增16SrDNA基因片段,分别建立水稻根际土(G)和非根际土(F)氨氧化细菌克隆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RsaⅠ进行PCR-RFLP分型,分别得到110和105个酶切类型。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细菌聚类比对结果显示,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指数H′、Dg和Jgi为非根际土稍大于根际土,表明非根际土中氨氧化细菌种群比根际土略多。指数Hmax和dMax为根际土大于非根际土,表明根际土氨氧化细菌数量相对多于非根际土。根际土有比非根际土更明显的优势种群出现。序列分析表明,水稻根际土氨氧化细菌的优势种群主要属于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β-变形菌亚门,碱菌属。供试水稻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8.
淹水培养过程中水稻土地杆菌科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淹水非种植水稻土微环境模式系统,对水稻土进行1h和1、5、10、20、30d淹水培养,利用PCR-DGGE技术检测、多元统计分析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演替性变化:由r-对策优势种群演替至k-对策优势种群,且群落结构由不稳定向稳定演变(培养1h和1d处理间相似性最低,群落结构变化最大,20d和30d处理间相似性最高,群落结构变化最小);该过程中,地杆菌科微生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1h处理中均为最小,5d处理的最大;CCA相关性分析表明,淹水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证实该类微生物对于异化铁还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测序结果表明,19个优势DGGE条带与来自水稻土中的未培养地杆菌科微生物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39.
以不同水质海区的渤海沉积物为材料,在葡萄糖为碳源富集条件下,经室内恒温短期厌氧培养后,采用细菌16SrDNA的PCR-RFLP技术分析沉积物中铁还原菌的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用限制性内切酶HhaⅠ进行PCR-RFLP分析铁还原菌共获得9个酶切分型(OTUs);采用α多样性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表明,不同处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s)大小均为14C>14P>6P>3C>6C>3P;Margalef指数(dMa)为14P>6P>14C>6C>3C>3P;物种均匀度指数(E)为14C>3C>14P>6P>6C>3P。各处理都出现相同的优势类型,且存在比例上的不同。通过对部分铁还原菌16SrDNA序列比对发现,获得的铁还原菌大多为厚壁菌门的芽孢杆菌和类芽孢杆菌。与对照相比,葡萄糖富集培养改变不同水质海区铁还原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40.
采用PCR技术从假别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atlantica)19262基因组DNA中获得β-琼脂糖酶I基因(dagA)及去除信号肽的编码序列dagA(↓△),分别与载体pET21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R2566中,共表达分子伴侣Ds-bc及FkpA,筛选出以包涵体为主要表达形式的高效表达体系:ER2566-pET21a-dagA(↓△)-DsbC菌株。包涵体蛋白达到菌体总蛋白的60%左右。包涵体用8mol/L尿素溶解、镍离子亲和层析纯化和梯度稀释复性。SDS-PAGE检测表明,复性后的Dag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8kD,且具有水解琼脂糖的生物活性。酶学特性分析表明,在pH4.8-6.8范围内,DagA蛋白活性保持60%以上,最适pH5.8;在温度37-60℃均有活性,最适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