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4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黄芪多糖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和胃肠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对罗非鱼血浆中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以及胃肠内分泌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体重(47±5)g的罗非鱼共1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2000 mg/kg黄芪多糖的试验日粮.分别于试验第10天、第20天和第30天心脏采血并分离血浆,测定血浆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溶菌酶(LSZ)活力.试验进行至第40天时,采用免疫组化抗体检测罗非鱼胃体和前肠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细胞及生长抑素(SS)阳性细胞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ACP、AKP、T-SOD、CAT和LSZ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在第20天和第30天时,1000 mg/kg组和1500 mg/kg组有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PCNA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增加,iNOS和SS阳性细胞数量有所减少.其中,1000 mg/kg组和1500 mg/kg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由此得出,日粮中添加黄芪多糖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罗非鱼血浆ACP、AKP、T-SOD、CAT和LSZ的活力,同时能够促进胃体和前肠部PCNA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及iNOS、SS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且以1000和1500 mg/kg添加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将162只1日龄健康麻羽肉用仔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CK组饲喂基础日粮,A、B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 mg.kg-1地衣芽孢杆菌制剂、30 mg.kg-1杆菌肽锌,饲养期28 d,观察3组肉鸡肺、气管、初级支气管肥大细胞、浆细胞的数量,淋巴组织的分布及气管SIgA阳性细胞的数量,研究地衣芽胞杆菌对鸡呼吸系统黏膜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肺、气管、初级支气管浆细胞及气管SIgA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CK组(P0.05),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CK组(P0.05),A、B组间肥大细胞、浆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A、B组均能增加肺、气管、初级支气管中淋巴组织的分布.可见,地衣芽孢杆菌对鸡呼吸系统的黏膜免疫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采用改良甲苯胺蓝(MTB)、阿利新蓝—沙黄(AB-S)、甲基绿—派洛宁(MG-P)、天青Ⅱ—伊红—瑞特、硫堇及PAS-HE等6种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虎纹蛙消化道肥大细胞(MC)的组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虎纹蛙消化道中食管、胃贲门、胃体、胃幽门、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直肠等部位均有MC分布;MC呈长梭形、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主要存在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内,有沿血管和腺泡周围分布的趋向.在6种染色法中,用MTB染色效果最好,MC易定位,组织结构清晰可辨,胞质呈紫红色;其次为AB-S染色,而MG-P及天青Ⅱ—伊红—瑞特的染色效果一般,硫堇染色效果差,PAS-HE染色则不着色.  相似文献   
24.
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分别饲养奥尼罗非鱼,旨在探讨复方中草药对奥尼罗非鱼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挑选质量(36±5)g的健康奥尼罗非鱼,共480尾,随机分为8组,每组60尾,每组设置1个平行.分别用含有0‰(对照组)、0.5‰、1.0‰、1.5‰复方中草药的饲料喂养60 d,每15 d分别取血样,...  相似文献   
25.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I-Mutant2.0分析植物乳酸菌素PlnJ的氨基酸序列,筛选出最不稳定的氨基酸位点,进行定点突变,构建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对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进行原核表达,并筛选表达最适条件;采用镍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探究100℃水浴加热0、5、15、30 min对重组PlnJ抑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nJ第3位氨基酸——赖氨酸(AAG)对其稳定性具有重大影响。以人工合成第5位氨基酸,即赖氨酸(AAG)突变为缬氨酸(GTG)的PlnJ核苷酸序列作为模板,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目的条带184 bp,测序后证明突变成功。重组蛋白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在37℃、12 h、0.8 mmol·L-1IPTG的最优诱导条件下,特异目的蛋白表达显著(27.5 ku);咪唑洗脱液浓度280 mmol·L-1是最优洗脱条件,可获得较为单一的目的蛋白。采用牛津杯抑菌试验法及麦氏比浊法比较突变前后的PlnJ蛋白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突变后的蛋白[PlnJ(G5)]与突变前的...  相似文献   
26.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ND-IBD)二联灭活苗对种母鸡的免疫效果。选用100d种母鸡50只,随机选择25只皮下注射ND-IBD二联灭活疫苗作为免疫组,对照组注射灭菌生理盐水;采集血清检测种母鸡及各批次雏鸡的ND和IBD抗体水平;最后对各批次雏鸡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1)免疫组种母鸡在100d免疫接种ND-IBD二联灭活苗后,产生了较高的ND和IBD抗体;(2)免疫组和对照组子代ND和IBD抗体水平在20d内呈下降趋势,免疫组免后20d抗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3)对照组和免疫组的子代ND和IBD抗体水平在四个时间段逐渐降低,另外,免疫组在种母鸡免后120d,其对应的子代ND和IBD抗体水平分别在第四批次15d和10d,仍然处于合格线之上。结论:种母鸡接种ND-IBD二联灭活苗之后产生了较高的ND和IBD抗体水平,种母鸡得到了很好的免疫,并且其免疫保护力能够持续120d,同时也可以提高子代的母源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7.
N-乙酰谷氨酸的类似物,N-氨甲酰谷氨酸(N-Carbamylglutamate,NCG)是L-谷氨酸上的氨基被氨基甲酰化后的产物,能激活动物体内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Carbamyl Phosphate Synthetase 1,CPS-Ⅰ)和二氢吡咯-5-羧酸合成酶(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促进动物内源精氨酸的生成.精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氨基酸,在动物细胞信息传递和营养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受价格高且与赖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有拮抗作用而未能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作为精氨酸内源合成激活剂,NCG化学合成方便,价格仅为精氨酸的10%,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中主要介绍NCG在动物生产中作用机理、应用状况与展望.  相似文献   
2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氨丙磷溶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健康1日龄黄羽肉鸡180羽,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Ⅰ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肌肉注射国产丁氨丙磷溶液,Ⅲ组肌肉注射进口丁氨丙磷溶液,分3次注射,第1次于1日龄注射0.2 mL/只,第2次于21日龄注射0.5 mL/只,第3次于49日龄注射1.0 mL/只。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56日龄时,平均日采食量Ⅱ组和Ⅲ组均比Ⅰ组显著性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Ⅱ组比Ⅰ组显著性提高(P<0.05),Ⅲ组比Ⅰ组极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3组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丁氨丙磷溶液极显著地降低了发病率(P<0.01)和显著降低了死亡率(P<0.05)。2)28日龄和56日龄时,Ⅱ组和Ⅲ组肉仔鸡血清中新城疫(克隆30)弱毒苗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Ⅱ组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仅有Ⅲ组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抗体水平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Ⅰ组和Ⅱ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但Ⅱ组与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含量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56日龄时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胸腺指数显著高于Ⅱ组(P<0.05),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与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丁氨丙磷溶液能提高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降低死亡率和降低发病率,但不影响料重比,同时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口丁氨丙磷溶液的效果部分指标优于国产。  相似文献   
29.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番鸭呼肠孤病毒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纯化的抗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抗体致敏乳胶成功地建立了检测番鸭呼肠呼病毒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抗体致敏乳胶的最佳浓度1:10(0.4242mg/mL),最佳致敏温度37℃,最佳致敏时间2个小时。人工攻毒雏番鸭30只,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粪便。结果表明,攻毒后的第3天粪便中即可检测到病毒,直至攻毒鸭全部死亡都可从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抗原;同样攻毒1日龄雏番鸭30只,剖检取心、肝、脾按常规方法处理,用所建立的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首先是脾脏在攻毒后第4天3只中有2只检测结果阳性,第5天2只死亡鸭中有一只肝检测结果阳性,脾脏2只都呈阳性,此后的病死鸭脾和肝均为阳性,而心脏则未见有阳性。这对,临床上诊断与防治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0.
试验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作为复合菌种发酵豆粕,探究发酵时间和水分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由两部分组成,均为室温厌氧发酵:(1)发酵时间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加水量55 kg,发酵时间设48、72 h两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2)发酵水分的优化:在每100 kg基础配方中,分别设加水40、55、70 kg三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发酵时间72 h。试验结果:(1)与发酵48 h的豆粕相比,发酵72 h的豆粕中游离氨基酸+寡肽、(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分别极显著提高了(P0.01)14.29%、12.92%;p H极显著(P0.01)降低了7.26%;(2)加水量为70 kg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和(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均极显著(P0.01)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0 kg组,p H极显著(P0.01)低于加水量为40 kg组和55 kg组,益生菌活菌数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5),多肽/粗蛋白极显著高于加水量为40 kg组(P0.01)。结论表明:采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复合菌种组合发酵豆粕,其合理的发酵时间为72 h,加水量为7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