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8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30篇
  82篇
综合类   25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02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东方红-1002拖拉机常见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使用保养注意事项。并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对具体使用操作事项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2.
王兵 《安徽林业》2007,(1):45-45
湿地松,是宣城市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每年育苗在300亩以上。大面积的湿地松苗圃育苗,每年多采用人工拔草,花工大,劳动强度大,往往因除草不及时而影响苗木生长。2004~2005年,开展了应用除草剂防治苗圃杂草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节约了大量人力、财力,经济效益显著。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3.
江西大岗山杉木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动态及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更接近自然状态下森林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于2002年1月至12月,采用凋落袋法(网孔5、1、1/300 mm)对江西大岗山杉木纯林和混交林(杉木2:鹅掌楸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及其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168只凋落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4 321只,隶属3门11纲30目,其中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膜翅目、后孔寡毛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有弹尾目和蜱螨目.凋落层的土壤动物以杂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为主.土壤动物数量在两种林型的1-3月份数量均呈递增趋势,土壤动物类群在杉木纯林1-5月份以及杉木混交林4-7月份呈递增趋势,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别不显著,其个体数和类群数大小均为杉木混交林>杉木纯林.在三种类型凋落袋中,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网孔1>5>1/300.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基本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在纯林中呈递减的趋势.两种林型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后孔寡毛目在杉木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鞘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8.42和6.45个月;膜翅目在杉木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弹尾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0和7.91个月.  相似文献   
24.
数字化森林生态站构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兵  李少宁 《林业科学》2006,42(1):116-121
简述林业数字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概念,并将多种技术融合在一起,寻求和挖掘将15个生态站海量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与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的手段,实现生态站信息的规范化、系统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和共享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服务.对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框架、技术原则、研究内容及实现功能与方法进行探讨,同时指出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数字化森林生态站建设是衡量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我国"数字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5.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辐射特征与热量平衡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的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区的长期连续实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的辐射特征 ,研究了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变化特征及热量平衡规律。在绿洲荒漠过渡区 ,其太阳辐射、净辐射和反射辐射具有明显的日进程和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月总量最大值 (12 0 2 3 3kW·m- 2 )出现在 8月份 ,最小值(5 2 0 6 5kW·m- 2 )出现在 11月份 ;流动沙丘表面的反射率高于有植被覆盖的红柳和白刺灌丛沙丘表面的反射率 ,在植被生长季节更为明显 ,反射率日最大值分别为流动沙丘 (37 5 % ) >白刺沙丘 (2 9 7% ) >红柳沙丘 (2 7 9% ) ;流动沙丘表面接受的净辐射是植被覆盖区的 5 0 %~ 70 %左右。在绿洲荒漠过渡区生态系统的热量平衡中 ,占比例最大的是潜热通量 ,其次为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深 ,生态系统反射率增加 ,净辐射减少 ,而且热量平衡中感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所占比例增加 ,而潜热通量比例减小。  相似文献   
26.
27.
2002年4月~2002年10月,采用凋落袋法(5、1、1/300 mm)对北京九龙山栎树(Quercus liaotungensis)纯林和混交林(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2∶ 1)凋落层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及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在两种林型98只分解袋中,共采集到土壤动物3 564只,隶属3门10纲19目,其中膜翅目(Hymenoptera)、啮虫目(Psocoptera)、双翅目(Diptera)、弹尾目(Collembola)和蜱螨目(Acariformes)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以杂食性为主.混交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均大于栎树纯林,而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均低于栎树纯林,两种林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α=0.05差异不显著.3种凋落物袋中,栎树纯林土壤动物总类群数和个体总数均为1 mm>5 mm>1/300 mm;混交林土壤动物个体数1 mm>5 mm>1/300 mm,类群数则5 mm>1 mm>1/300 mm,并在8或9月达最大值.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随时间推移呈增长趋势,土壤动物群落异质性较高.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与凋落物分解残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rs<0.786, p>0.05).蜱螨目在栎树纯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啮虫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10.33和8.53个月;膜翅目在栎树混交林凋落物中集聚的时间最长,双翅目集聚的时间最短,分别为9.95和8.13个月.  相似文献   
28.
如皋市2013年晚秋蚕期进行了蚕品种871×872、873×874在农村地区的适应性饲养调查。结果表明,871×872、873×874品种的孵化率高、食桑旺盛、抗病力较强,产量和效益也较好,基本适合在如皋地区的晚秋蚕期饲养。  相似文献   
2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政策的变革,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态势,在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管理、农业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如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健全、流转过程缺乏监督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基于此,就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30.
1发病情况 近日,动物医院有一病羊,品种青山羊,1.5岁,31kg,雄性。主诉:该羊与河滩草地放牧,同群羊正常。该羊身上不知什么原因有一深创,污秽化脓,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