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播种密度对间作模式下香蕉和粮肥兼用型绿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香蕉-绿肥间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以粮肥兼用绿豆为间作作物,分设4个播期处理(SD),SD1~SD4处理依次为4月10日、5月10日、6月10日和7月10日;4个播种密度处理(M),M1~M3处理分别为:22.5、37.5和52.5 kg/hm~2,另设不播种粮肥兼用绿豆处理作对照(CK);分别测量各处理下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以及粮肥兼用绿豆结荚数和地上生物部量等指标。【结果】不同播期和密度中,粮肥兼用绿豆株高和茎粗存在负相关性。在所有播期处理中,SD1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其产量达到1344 kg/hm~2;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均在SD1处理下最高,产量达36 255 kg/hm~2。M1处理粮肥兼用绿豆植株最矮,但茎粗最大,分枝数最多,M2处理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最高,产量分别比M1和M3处理高6.8%和17.9%;香蕉株高、茎粗和产量在M2处理最高,产量为36 776 kg/hm~2,分别比M1、M3处理和CK高0.8%、2.5%、8.2%。【结论】播期越早,越有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的生长,提高产量;间作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粮肥兼用绿豆和香蕉生长,适宜的间作密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2.
经分离培养采自贵州省5个地区县级市65个规模化养鸡场的1180份样品,生化鉴定得到839株大肠杆菌,分离率为70.89%,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分离菌对9种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土霉素、氟苯尼考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多粘菌素E、大观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839株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最少的对2种药物耐药,最多的对9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3.
【目的】揭示速生桉木材的疏水原因,提高速生桉木材的生物耐久性。【方法】速生桉木材分别经180%水蒸汽热处理1、2和4hA,测量接触角、粗糙度,进行FTIR分析、观察表面形貌特征,并对接触角、处理时间和粗糙度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未处理速生桉锯材表面接触角均值为86.57°,热处理锯材表面接触角均在1120以上。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接触角显著提高,接触角曲线变化趋于平稳有序。亲水官能团羟基在3415.37cm处出现吸收峰,未处理材的峰值吸光值为2.22,热处理1h后吸光值显著下降至1.38,热处理2和4h分别降低至1.34和1.30,降幅明显。亲水官能团羰基在1618.09cm。处出现吸收峰,未处理材的峰值吸光值为0.80,热处理1hA,吸光值轻微下降至0.72,热处理2和4h后均为0.66,下降不再明显。速生桉木材在高温状态下表面发生开裂、扭曲等,影响了表面的平整度,但粗糙度变化并无显著规律。粗糙度与接触角净相关系数为-0.050,完全不相关;接触角和处理时间偏相关系数为0.746,显著相关;处理时间和粗糙度低相关。【结论】经180%水蒸汽热处理后速生桉木材粗糙度与接触角变化无相关性,热处理时间对接触影响显著,热处理温度的提高会啬粗糙度,但不影响木材的疏水性能。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南宁市良风江森林公园内27年生青钩栲人工林林分调查资料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为该树种营林、生产和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青钩栲人工林的内部收益率进行营林投入、单位出材和木材价格等经济指标分析,并确定最佳主伐年龄.[结果]27年生青钩栲人工林造林投资项目总利润为128290.50 元/ha,年平均投资利润率为9.18%,财务净现值为6765.13元/ha,财务内部收益率12.26%.其中第16年投资利润率达14.05%,且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两项动态指标在第16年分别达到峰值67139.65元/ha和19.09%.[结论]青钩栲人工林在第1 6年采伐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5.
以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和定性方法对农业发展的现代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可以计算得出一个区域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变化情况;其次,对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脆弱区域等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的现代性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