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桉树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比研究了几种不同工艺桉树肥料(蒸气肥、硫酸肥、包衣缓释肥、林场自制无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及活性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桉树施用不同工艺桉树肥料作基肥,其对桉树促进作用胸径比不施肥CK增加了4.00%~12.86%,树高比CK增加了4.40%~16.47%;材积比CK增加了11.50%~38.56%。而不同生产工艺肥料对桉树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同,蒸气肥与硫酸肥对桉树树高促进作用较明显,包衣肥对桉树胸径促进作用较明显,而有机-无机肥能较好的促进桉树材积的积累;在施用桉树专用无机肥的同时配施活性肥,能更好的促进桉树生长,但过量施用活性肥反而会抑制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广西盾翅藤的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西部的6个广西盾翅藤野生地理种源(靖西、龙州、大新、崇左、平果、大化)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引种,对5个叶表型性状(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叶周长)及5个生理指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而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游离脯氨酸含量在种源间差异显著,其余9项指标在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有指标种源内变化幅度为1.41%~71.84%,种源间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可溶性蛋白含量(29.93%)、叶面积(19.98%)、游离脯氨酸含量(17.24%)、总叶绿素含量(11.39%)、叶宽(11.05%)、类胡萝卜素含量(10.97%)、叶长(10.47%)、叶周长(10.33%)、叶形指数(8.51%)、可溶性糖含量(7.10%)。生理指标的变异程度总体大于叶表型性状。各类指标与种源地海拔、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无霜期4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当种源地往东、北方向发展时,叶片先逐渐变狭长,而后逐渐变小。随着种源地的变化,生理指标呈现不同的变...  相似文献   
13.
形态标记作为一种易于识别的多态性形式,在遗传多样性分析、植物亲缘关系鉴定与良种选育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亦可作为其他标记方式的重要参考.随着植物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等研究方法的逐渐成熟,对部分植物性状的描述趋于完善.但植物具有种类繁多、性状复杂等特点,大多数植物尚未出台成熟的表型性状描述规范及标准,且植物形态的建成...  相似文献   
14.
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抗逆型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其肉质果实、肉质叶片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种仁富含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制成茶油可与橄榄油媲美;茶粕富含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多种成分,是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化工、轻工等多个行业的重要原料;油茶壳可制成糠醛、木糖醇、活性炭等产品。油茶在制取新药、生态建设及扶贫开发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今后应重点加强油茶引种试验、抗性试验、高效栽培、茶籽油深加工和精制技术的研究,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盐分胁迫下巨尾桉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盐分胁迫下巨尾桉幼苗的生长与生理特性变化,研究巨尾桉的耐盐性。结果表明,盐分胁迫对巨尾桉苗高、地径生长以及叶片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巨尾桉苗高、地径均随盐浓度增加而减少,当盐分浓度达到0.6%时,巨尾桉的生长受到了极大地抑制;叶片质膜透性随着盐浓度增大而增大,而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叶绿素含量在处理30 d内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完全随机设计,研究NO对酸铝胁迫下土沉香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土沉香幼苗株高、地径、比叶重、生物量、根系等生长指标均随Al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浓度在0.4mmol/L以下的Al溶液对土沉香幼苗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Al浓度继续增加,对土沉香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以0.2 mmol/L的Al浓度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若施加超过0.4 mmol/L继续增加Al浓度则会对土沉香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施加0.8 mmol/L Al溶液长势最差。而添加0.1 mmol/L硝普纳(SNP)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Al胁迫对土沉香幼苗生长的抑制影响,其中处理7(0.2 mmol/L Al+0.1mmol/L SNP)长势最优,株高、地径、生物量分别为0.69 m、0.48 cm、39.00 g,根系指标中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依次为3 750 mm、0.805 cm、800 mm2、12.8 cm3、6 000个;而处理5(0.8mmol/L Al+0 mmol/L SNP)各指标值均最小,株高、地径、生物量依次为0.28 m、0.18 cm、26.30 g,根系指标即总根长、根平均直径、根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依次为1 380 mm、0.570 cm、320 mm2、6.00 cm3、2 550个。  相似文献   
17.
以一年生秋枫(Bischofia javanica)幼苗为试材,采用可塑性及模糊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遮荫程度(100%NS (natural sunshine)、41.3% NS、14.6% NS和3.6%NS)对秋枫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得出秋枫的耐荫性,为其苗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大,秋枫幼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叶面积、鲜质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整株)、干质量(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整株)均先高后降,均在41.3%NS下达到最大值;而根总体积、根总长度、根总表面积、总根尖数、总根平均直径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生长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秋枫幼苗具有中度耐荫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何首乌不同种源的叶性状变异情况,并对不同种源何首乌进行聚类,为何首乌良种分类、鉴定、选育和快速繁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对何首乌在全国主要分布区的31个种质资源的叶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何首乌叶片的遗传变异。[结果]供试何首乌种源内各单株叶性状较为稳定,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面积、叶片中宽、叶宽等指标;种源间叶各性状变异明显,变异主要来源于单叶干重、叶片面积、叶片中宽、叶长等指标。对何首乌叶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单叶面积和单叶干重均与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厚、叶柄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WWR(叶宽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LWR(叶长与叶长1/2处宽度之比)呈显著负相关,此外叶长、叶片中宽、叶宽、叶柄长这几个直观的叶性状指标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7.4%,能够较准确反映何首乌种源叶性状的综合表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1个何首乌种源。划分为3大类群。第一类群地理区域为贵州中部、西部和相邻的广西西北部及西部高海拔地区;第二类群地理区域为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及广西的大部分地区;第三类群地理区域为安徽、江苏、河南及山东。[结论]叶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地理位置靠近的种源能聚在一起。该研究为何首乌的品种分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降香黄檀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降香黄檀种子萌发率及加快苗木生长速度,进行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降香黄檀种子浸种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GA3、6-BA、IBA各种浓度分别处理后,提高了降香黄檀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但开始发芽的天数没有缩短,其中50 mg/L GA3对提高发芽率效果最好,80 mg/L 6-BA对提高发芽势效果最好;GA3、6-BA各种浓度对发芽指数有促进作用,但50、80 mg/L IBA对发芽指数起到降低作用。PP333、6-BA、GA3、NAA、IAA各种浓度对降香黄檀苗木苗高、地茎生长均有一定促进作用。PP333能阻碍苗木正常高生长,但对地茎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毛竹林的生物生产力,在广西资源县中峰乡选择不同经营管理措施毛竹人工林设置土壤剖面和取样,按国家颁布标准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0~4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为0.735~1.14 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44.85%~58.56%;土壤通气度为30.7%~55.4%;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依次为53.87%~92.02%、37.05%~62.49%和21.21%~34.23%。(2)0~40 cm土层的土壤pH值为4.62~4.90;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6.78~79.37 g.kg-1,土壤全N、全P、全K含量依次为1.18~4.01 g.kg-1、0.94~1.91 g.kg-1和22.48~42.26 g.kg-1。(3)全垦抚育方式的土壤密度比不抚育方式略小;土壤孔隙度及持水量比不抚育方式略大;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比不抚育方式略高。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该区毛竹林地土壤疏松、通气、透气性能良好,土壤酸减度适中,土壤有机质以及N、P、K养分含量较高,这些研究结果为该区毛竹人工林的经营管理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