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45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探讨盐胁迫条件下外源甜菜碱(GB)和脯氨酸(Pro)对不同大麦品种种子萌发及幼苗的效应,以课题组前期筛选到的耐盐品种中川大麦和盐敏感品种ZY218为材料,在萌发期和苗期以200 mmol·L-1NaCl为胁迫条件,分别施加浓度为0、0.5、1.0、5.0、10.0 mmol·L-1的外源GB和浓度为0、5.0、15.0、30.0、45.0 mmol·L-1的外源Pro进行处理,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麦萌发及幼苗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外源物质的对照相比,施加外源GB和Pro均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及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外源Pro可以显著增加幼苗的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幼苗根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且对盐敏感品种效应更大。因此,施加外源GB或Pro可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2.
为探究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对大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用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处理20个大麦品种的种子,测定120 h后毒素对种子的萌发抑制率和胚根、胚芽生长抑制率,并测定了强抗病性种子萌发48 h、72 h、120 h和168 h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发现,按照萌发抑制率进行聚类分析,将20个大麦品种分为3类,即高抗型(占5%)、中抗型(占60%)和高感型(占35%),3个类型间的被测萌发指标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随时间推移,经毒素液处理的强抗性品种甘啤2号幼苗中的SOD、CAT活性总体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以胁迫72 h时的SOD、CAT活性最低;POD活性及Pro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72 h时最大;经毒素液处理的甘啤2号中SOD、POD、CAT活性、Pro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综上所述,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对大麦种子胚根、胚芽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麦植株通过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增强提高抗逆性;利用大麦条纹病菌毒素处理种子可以初步快速筛选出对其具有抗性的品种。本研究结果可为大麦条纹病菌抗性机制的研究和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大麦茎尖高频再生培养体系的影响因素,以大麦品种甘啤3号、甘啤4号和甘啤6号为材料,研究颖壳去除方法、灭菌处理方式、无菌苗的苗龄、茎尖切段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外源激素(2,4-D)浓度对大麦茎尖愈伤组织培养和植株高频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种子颖壳去除的最佳方法是将种子浸泡在30%的硫酸中,并置于水平摇床30℃、180r·min~(-1)摇动1h;同时发现参试品种中甘啤4号发芽率最高;75%的乙醇1.5min+2%的NaClO 15min的灭菌处理效果最好,其带菌率和发芽率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并且对种子伤害较小,幼苗整齐度较好,有利于无菌苗的培养;茎尖外植体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频率与茎尖切段的位置和苗龄密切相关,3d苗龄、茎尖基部2mm处的切段效果最好;3mg·L~(-1) 2,4-D适宜愈伤组织的离体培养,在出愈率和植株再生率上差异显著,可以诱导出大量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74.
以盐生草全长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用MISA在线软件对盐生草转录组水平SSR位点进行搜索,共鉴定到29640个SSR位点,每SSR的发生频率为4.93 kb。SSR种类包含1~6核苷酸重复类型,重复次数主要为4~20次,其中,三核苷酸重复单位最多,占38.25%;四核苷酸重复单位类型最少,仅占3.26%。鉴定到的327种SSR重复类型中,A/T、AG/CT、ATC/GAT、AAG/CTT重复类型出现次数较多。进一步地,对甘肃18个不同生态点盐生草材料进行SSR标记位点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从检测到的29640个SSR标记中选择218对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共筛选到多态性较高的33对标记,这些标记共检测得到19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AN)为3~13个,平均为6.03个;基因多样性指数(GD)为0.583~0.869,平均为0.698;基因型数量(GN)为2~13,平均值为5.8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为0.527~0.856,平均值为0.62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8个不同生态点盐生草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28~0.859,平均值为0.683。在GS为0.68处,可将供...  相似文献   
75.
以96对SSR引物对BC3F2群体进行辅助筛选,构建了一组基本覆盖野生大麦ISR42-8染色体,并导入轮回亲本Scarlett的1H~7H全基因组的外源基因渗入系,为大麦QTL精细定位提供了良好的作图群体。这组渗入系一共66个,目标片段平均长度为27.6 cM,最长的系IL-52片段长度为100.5 cM,最短的系IL-50片段长度为1.5 cM。含单个渗入片段的有33个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6个渗入系的遗传背景高度相似,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708~1.000,平均值为0.917。检测到一个位于4H染色体87.5 cM到110.0 cM区间的分蘖相关QTL,长度为22.5 cM,其中包含多态标记MGB396。  相似文献   
76.
以甘春24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式、浸种时间、接种方式、2,4-D质量浓度等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小麦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处理、2,4-D质量浓度和接种方法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浸种时间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采用25%NaClO初次消毒25min,浸种后用25%NaClO消毒10min,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较好,对成熟胚伤害小,且污染率低;浸种15~21h,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明显差异,但浸种18或21h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成熟胚刮碎处理,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其诱导率与绿点率分别为98.33%,62.04%;当2,4-D质量浓度为2.5mg/L时,甘春24胚性愈伤组织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77.
小麦持久抗条锈品种的抗性特点及鉴定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小麦抗条锈品种的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对病程曲线下面积及条锈病对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持久抗病品种具有“双低”特点,一是反应型、严重度、普遍率、病情指数和病程曲线下面积等抗性组分值都很低,而且对环境条件不敏感,其中反应型对环境是最稳定的.二是穗粒数、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及产量的损失率低.以上特点可以作为持久抗病品种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8.
甘肃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和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分析甘肃省小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甘肃省小麦品质生态区划方案 ,建议将河西灌区列为优质小麦的重点发展地区 ,平川灌区作为专用强筋力小麦生产区 ,沿山冷凉灌区作为专用软质小麦生产区 ,并在品种调整上采取市场和技术两种手段 ,实现优质优价  相似文献   
79.
马铃薯S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马铃薯S病毒(PVS)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以感染PVS的马铃薯组织和健康的组织为材料,对提取植物总RNA的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总RNA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获得了纯度较高,完整性较好的总RNA。以此为模板,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从感病组织扩增得到一段长度约642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外壳蛋白基因大小一致,而健康组织无此扩增产物。从而建立了检测PVS快速灵敏简便的新方法,在基因水平上为PVS的检测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对不同种衣剂的防效及使用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乐时1.5 ml/kg种子拌种处理对青稞条纹病、黑穗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高达100%,并且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20%左右,同时对青稞安全,能够显著提高出苗率,促进营养生长。敌萎丹1 ml/kg种子拌种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