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57篇
水产渔业   12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中间球海胆性腺氨基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3%以上,尤其是含有较高的甘氨酸、谷氨酸.雄性性腺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雌性,因此,雄性味更美.在生产中采集中间球海胆时期最好选在早期成熟阶段,在海胆成熟后期自然排放之前采收完毕.  相似文献   
32.
鲤,草鱼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桥 《水产科学》1992,11(3):23-27
本文综述了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报道的有关鲤、草鱼消化道结构、消化酶特性和物质代谢等与消化吸收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配制饲料和科学投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水产养殖专业的特点和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的精神,较系统论述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基本思想、体系结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基本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4.
观察了泰国斗鱼Betta splendens受精卵的形态和胚胎发育的过程,研究了温度对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温度组(20、23、26、29、32℃),记录各温度下胚胎发育历时、孵化率和畸形率,共重复5次.结果表明:水温为20 ~32℃时,泰国斗鱼受精卵均能孵化,最适孵化温度为26~29℃.孵化温度r与孵化时间t呈...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了L-肉毒碱的化学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在鱼类养殖中的应用,分析了L-肉毒碱促生长、抗应激和促进繁殖等方面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我们“鱼大夫”是和病鱼打交道的,就要琢磨鱼病发生、发展的道道儿。“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自然辩证法》187页)要掌握防治鱼病的门道儿,思想上就要用唯物辩证法开窍;要防治鱼病,首先得防止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毛病。  相似文献   
37.
38.
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期的分期标准,描述了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的形态特征,记录了各个发育时期的全长和体重等增长情况,讨论了鸭绿沙塘鳢仔鱼、稚鱼和幼鱼发育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39.
在水温12.0~19.5℃条件下,分别以玉米蛋白、大豆蛋白、鱼粉、虾粉和豆粕作蛋白源,添加海泥、鸡粪、马尾藻、贝壳粉、复合矿物盐和维生素,配制成等蛋白(25.0%)和等脂肪(5.0%)饲料,喂养平均体质量4.69g的仿刺参。60d的饲养试验表明,摄食不同试验饲料的仿刺参的特殊生长率由高至低依次为:鱼粉组>虾粉组>玉米蛋白组>大豆蛋白组>豆粕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摄食玉米蛋白的仿刺参对粗蛋白的消化率最高(66.49%),鱼粉组的消化率最低(21.09%);摄食豆粕的仿刺参对粗脂肪的消化率最高(46.07%),鱼粉组最低(25.16%);摄食玉米蛋白的仿刺参体内粗蛋白含量最高,对饱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利用率均最高,投喂植物性为主的饲料时仿刺参的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0.
井盐水池塘中国对虾与尼罗=罗非鱼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9年 6~ 9月 ,利用 6个面积为 0 1hm2 的井盐水池塘研究了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与尼罗罗非鱼 (Orecohromisniloticus)投饵混养的理论和技术。结果表明 ,罗非鱼选择性地滤食大型浮游生物 ,使池水溶氧量增加 ,促进了对虾的生长 ,提高了饲料和空间的利用率。对虾与罗非鱼的密度分别为 1 5 0 0 0 0尾 /hm2 和 1 0 0 0尾 /hm2 时 ,对虾的生产力为 1 2 9g/(m2 ·d) ,成活率达 61 7% ,产量为 5 5 0kg/hm2 ,均比单养对虾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