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肉鸡高、低脂系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农业大学肉鸡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第11、12世代肉鸡体重、体脂性状和血清生化指标在两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体重和体脂性状方面,肉鸡高脂系的腹脂重、腹脂率、肝脏重极显著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性状(P<0.01),而肝脏内脂肪含量性状差异则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于胸肌和腿肌内脂肪含量等性状,高脂系则极显著低于低脂系肉鸡(P<0.01);与此同时,高、低脂系间7周龄体重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高脂系肉鸡血清中HDL-C、VLDL、FFA、apoB和胰岛素(Insulin)水平高于低脂系肉鸡的相应指标(P<0.01);相反Glu和LDL-C低于低脂系的相应指标(P<0.01);高、低脂系间TG、TC的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对肉鸡腹脂率的持续定向选择对血液中脂质代谢各项生化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肉鸡血脂代谢与体脂沉积的关系,对低脂肉鸡的进一步选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鸡Myogen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检测及群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肌纤维在决定肌肉生长和肉质方面起主要作用,并受到MyoD基因家族的调控。该家族基因编码螺旋-环-螺旋蛋白。以鸡Myogenin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PCR-SSCP分析该基因5′调控区的变异。结果表明,在鸡Myogenin基因5′调控区存在3处SNPs,这些SNPs产生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7个品种鸡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推测该基因的变异对鸡生长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肉仔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法对鸡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鸡生长和胴体组成性状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822G>A突变位点不同基因型对肉仔鸡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出生重、1周龄和3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2).从基因型个体的5周龄、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个体(P<0.05).本研究首次推测,I-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4.
鸡C/EBPα抗血清制备及组织表达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制备鸡(Gallus gallus)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α,C/EBPα)的多克隆抗血清,并分析其组织表达特性。通过限制性酶切,从T-C/EBPα质粒中获得C/EBPα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构建原核表达载体,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宿主,用IPTG诱导重组pGEX6p/C/EBPα的表达,经Glutathione Sepharose 4B柱层析纯化后,以其为免疫原制备兔抗鸡C/EBPα多抗。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达1∶12800,Western blot方法显示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用此抗血清分析了鸡C/EBPα的组织表达特性,结果表明,鸡的回肠、肾脏、肌胃、腺胃、心脏、肝脏、腹脂、脾脏等组织中C/EBPα蛋白表达量较高,而在胸肌、腿肌中表达量较低。同时分析C/EBPα基因在高低脂系公鸡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低脂系公鸡肝脏中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25.
旨在研究水葫芦与不同微生物组合处理鹅场污水的作用效果,将污水经水葫芦处理4、8 d,以不加水葫芦作为对照组;再使用微生物处理3、6、9、12 d,分别以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2种菌等量混合进行处理,以不添加菌为对照,观察其对鹅场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组污水中各指标的去除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8 d的污水净化效果优于4 d;微生物处理组以12 d后效果最优,各菌种的污水净化效果优劣顺序为混合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水葫芦处理8 d+混合菌处理12 d效果最佳,对鹅场污水中浊度、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31%、99.65%、50.63%、74.22%、77.32%。由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水葫芦-微生物组合工艺对鹅场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最终含量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6.
以一世代和二世代高、低脂系肉鸡为素材,测定了42,45和49日龄肉鸡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VLD)浓度和体重,并于二世代时屠宰72只49日龄肉鸡(公、母各半),测定其肥度性状。结果:血浆VLDL浓度和肥度性状变异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4%~60%和21%~27%;血浆VLDL浓度为中等遗传力,因此对血浆VLDL浓度选择宜采用家系和个体选择结合的方法;血浆VLDL浓度和腹脂重(率)呈显著正表型相关,其遗传相关为中等至较高水平;血浆VLDL浓度与体重表型相关很弱,而遗传相关为中等,公、母鸡腹脂重与体重呈显著正表型相关。腹脂率与体重表型相关均不显著。表明对血浆VLDL浓度低向选择,在降低腹脂的同时,体重也将下降。为防止体重的下降,应对血浆VLDL浓度和体重同时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质好、味道鲜、绿色安全的生态土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土鸡和土鸡蛋的上市价格受很多因素影响,尤其是脂肪颜色和蛋黄颜色等,添加天然增色剂既可以控制成本、提高价格,同时也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本文从成本和效果两方面考虑对可做为天然增色剂的自然资源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肌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 acid,IMP)和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是重要的肉质性状指标。为探讨品种和饲养模式对鸡(Gallus gallus)肉质风味的影响,本研究以散养和笼养的城口山地鸡、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为研究群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索氏浸提法测定鸡胸肌IMP和IMF含量,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个IMP候选基因和9个IMF候选基因mRNA的表达量情况。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城口山地鸡IMP含量高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P含量高于笼养鸡;城口山地鸡IMF含量低于大宁河鸡和青脚麻鸡,散养鸡IMF含量低于笼养鸡。IMP候选基因氨基咪唑氨甲酰核苷酸转甲酰基酶(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ribonucleotide transformylase/IMPcyclohydrolase,PURH)和腺苷-磷酸脱氨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1,AMPD1)基因,IMF候选基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LEPR)、脂肪酸转运蛋白1基因(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 1,FATP1)和解偶联蛋白3基因(uncoupling protein 3,UCP3)胸肌组织表达量分别与胸肌IMP含量和IMF含量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和饲养模式均显著影响IMP和IMF含量及其候选基因的mRNA表达,且候选基因的表达水平与IMP和IMF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优质肉鸡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
鹅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鸡的生长激素基因(GH)序列设计引物对鹅总RNA进行RT-PCR反应,将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了包括从ATG开头到TGA结尾的651bp的鹅GH基因编码区序列。鹅与鸡的GH基因的编码区高度保守,同源性达92%,演译成氨基酸后同源性达96%;与人和鼠GH基因编码区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3.81%和74.31%,演绎成氨基酸后同源性分别为52.51%和72.81%。同时用RT-PCR和Northern-blot对鹅12种组织表达差异分析表明鹅GH基因只在垂体和下丘脑中表达。在心脏、肺、肝脏、小肠、胃、腿肌、脾、肾脏、脂肪和睾丸中都不表达。  相似文献   
30.
尾分析法检测肉鸡肥度性状关联的RAPD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肉仔鸡为试验对象 ,按公、母分群饲养 ,分别测定 49日龄体重、腹脂重、腹脂率和血浆 VLDL浓度 ,并对各性状表型值分为高、低两组 ,提取每组单个个体及其混合血样 DNA后 ,对核 DNA模板进行 PCR扩增。结果显示 :1各个体 DNA扩增条带在混合 DNA扩增条带中均能出现 ,表明用混合 DNA可替代单个 DNA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比较各性状表型值高、低组的混合 DNA扩增片段后发现 ,公、母鸡群分别有 1 2、8个 RAPD标记与性状关联。结果表明 :在数量性状位点标记检测时 ,用尾分析 (选择 DNA池 )方法可明显减少基因型检测次数 ,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