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1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81.
大黄鱼感染致病弧菌的检测及其病害的预测预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葛明峰  郑晓叶  王国良 《水产学报》2014,38(12):2068-2074
为预防与控制大黄鱼溃疡病的发生,本研究利用特异多重PCR技术,对象山县养殖大黄鱼的3种致病弧菌感染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每月在各定点网箱组随机采集大黄鱼肝、肾、脾、肌肉等组织进行感染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的感染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溶藻弧菌、哈维弧菌对大黄鱼的感染率整体高于副溶血弧菌;从感染组织分析,与肝脏、肾脏相比3种致病弧菌更易感染肌肉、脾脏;3种致病弧菌对不同鱼龄的大黄鱼感染率各不相同。研究还表明,3种致病弧菌在各个采样时间点均有感染,其中7—9月为弧菌感染高峰期,而台风后的感染率较台风前都有一定提高。另外,根据大黄鱼溃疡病发生与3种致病弧菌感染率关系的研究可知,在大黄鱼溃疡病暴发前几天,弧菌的感染率都会显示出较高数值。因此,可以通过3种致病弧菌对大黄鱼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来预测预警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2.
2005年11月,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海水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中发生一种以肾肿大为主要特征的流行性疾病,其体表溃疡、肾脏特别肿大,脾脏、肝脏稍肿,严重者脏器上有白色结节.对该病进行了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肾脏、肝脏、脾脏均有充血、脂肪样变、炎性细胞浸润等症状,并有典型的肉芽肿;心肌细胞、鳃上皮细胞萎缩、坏死.分析了该病的病理过程和致病原因,为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
根据GenBank中(鱼师)鱼诺卡氏菌16S-23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经反应体系优化后建立了检测(鱼师)鱼诺卡氏菌的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溶解曲线分析显示产物为单一的特异峰;检测灵敏度可达10-6 μg/μL的DNA含量,与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麦氏弧菌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建立的方法在(鱼师)鱼诺卡氏菌病爆发时期,对16份鱼体组织、养殖水体、饲料等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7份为阳性,与细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100%相符.既能检测发病鱼,又能检出未发病且已感染的病鱼,对病害的早期防控体现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等优点,可用于鱼类致病(鱼师)鱼诺卡氏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4.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2000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实地调查、取样及从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流行病学资料等方法,跟踪调查了浙江省沿海12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大黄鱼弧菌病的发病情况,并对患病濒死大黄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流行时间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病原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哈氏弧菌(V harveyi),可引起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夏季高温使得弧菌大量繁殖,在鱼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伤时,诱发了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85.
海水网箱养殖水域异养细胞和弧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珊  王国良 《海洋渔业》1999,21(4):154-156
1996年4月1997年5月对浙江化、象山海水网箱养殖水域采用MPN法进行异养细胞和弧菌数量的检测。结果表明,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7-9月份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月份,网箱内菌数高于网箱外菌数。  相似文献   
86.
5种海洋致病弧菌对34种中草药敏感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试了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对34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试验菌株对中草药乌梅、黄连、木瓜、五味子、五倍子、马齿苋、白头翁、地榆、公丁香、大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10种敏感性较好的中草药对5种海洋致病弧菌的抑菌试验,并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五倍子抑菌和杀菌能力最强,五倍子对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均为1.56 mg/ml,对哈氏弧菌的MIC和MBC为3.125 mg/ml;其次是黄连,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麦氏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125 mg/ml和6.25 mg/ml,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5 mg/ml和12.5 mg/ml;乌梅对5种弧菌有相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MBC均为12.5 mg/ml。最终确定五倍子和黄连可以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弧菌病的首选中草药药物。  相似文献   
87.
根癌农杆菌介导苜蓿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建立的苜蓿高频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GUS染色组织分析法,研究了影响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onn)LBA4404菌株介导的苜蓿(Medicago sativa L)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建立了苜蓿快速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BADH基因植株。苜蓿的不同基因型、附加乙酰丁香酮的浓度、预培养与否、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和卡那霉素浓度等对转化频率都有一定影响。最高转化频率可达43.3%,抗性植株经PCR和PCR-Southern blot检测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8.
信息化与奶牛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信息化与奶牛生产的关系及其在奶牛生产中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奶牛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奶牛生产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89.
巨桉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桉引种到富顺后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经济价值高于同地段的马尾松、大叶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总结了栽培巨桉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我场在东北细毛羊育种委员会帮助下,与吉林黑龙江两省兄弟场进行了东北细毛羊选育工作。在育种工作初期棉羊的生产性能提高很快,到1968年全群剪毛量已达4.75公斤比1953年提高了55.5%。但是,生产性能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想提高殊感困难,由1958年到1963年仅提高28.5%。迫切要求培育出更优良的种公羊借以改良畜群迅速提高羊群品质。为此我场在1962年对后备种公羊加强培育工作。将培育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