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Fov)已报道有8个生理小种和一个澳大利亚生理型,在我国只报道有3、7、8号小种。前期研究发现,我国还有一个与3、7、8号小种具有较大遗传差异的Fov新生理型。本研究通过对3、7、8号小种和新生理型菌株的翻译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新生理型菌株具有特异性碱基序列。根据这些特异性碱基序列,设计了一对针对新生理型菌株的特异性引物,并证明该引物可以特异性检测Fov新生理型菌株。利用该引物对采自河北省主要植棉区的77株Fov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出2株潜在的新生理型菌株。从这2个Fov菌株中克隆出EF-1α和β-tubulin基因序列,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证明这2个Fov菌株为新生理型菌株,而且与澳大利亚生理型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建立的分子检测方法可用于棉花枯萎病菌新生理型菌株的鉴定。  相似文献   
42.
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对灰葡萄孢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抑菌蛋白是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之一。本研究为明确NCD-2菌株所产抑菌蛋白的作用方式和特性,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蛋白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混合培养法测定其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同时采用阴离子交换层析和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NCD-2菌株产生的粗蛋白能够显著抑制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菌丝生长,并导致病原菌菌丝分枝增多、局部膨大肿胀。通过分离纯化获得具抑菌活性的蛋白组分D1-3,经鉴定该蛋白的肽指纹图谱与leucyl aminopeptidase[Bacillus subtilis](WP_041057629.1)的氨基酸序列匹配率最高,达到65%,相对分子质量为53.936 k Da,功能分析表明组分D1-3可能是一种新的抑菌蛋白。  相似文献   
43.
近年来我国羊肉产量与消费量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羊肉市场的问题也逐渐暴露,羊肉掺假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到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也直接影响了羊肉产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检测羊肉品质成为摆在企业和商家之间的一道难题.传统的理化检验、感官检验、微生物检验等技术,由于存在检测效率低、时间长、破坏样品等不利因素,其在羊肉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简易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出现及Norris等[1 ]在近红外光谱漫反射技术上做的大量工作,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羊肉品质(如水分、蛋白、油脂含量等)检测方面得到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44.
黄曲霉毒素中毒是鸭群采食黄曲霉毒素以及寄生黄曲霉的饲料而引发的中毒疾病,黄曲霉毒素中毒具有发病迅速、病死率高的特征,尤其是雏鸭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更高,极低含量就有可能导致发病。发病后,病鸭表现为肺脏结节、肝脏受损以及消化机能障碍等,严重降低了肉鸭品质,对养鸭业的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45.
0引言 不同的饲草料播种结构不同产量不同,有些作物适合单播,有些作物混播时产量会更高,因此研究适合饲草本身的种植结构十分重要。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提高饲草料的产量和品质,带来直观的经济效益;不当的种植措施将会严重影响饲草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本试验用新疆常见饲草料作物苏丹草、高丹草和甜高梁为材料,采用不同的种植结构,筛选出适合该饲草合理的种植模式,为高产优质饲草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8个鲤鱼杂交系家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0对微卫星引物在鲤鱼杂交系F2代8个家系共240个个体中均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条带,并在个体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共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在3~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5.9个,片段长度在129~371 bp,有效等位基因在1.533~5.821,平均为3.452 5;观测杂合度在0.421~0.882,平均为0.647,期望杂合度在0.506~0.826,平均0.628;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52~0.8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675,为高度多态性;个体间遗传距离0.3586~0.8302,相似性系数在0.5012~0.7906。8个家系中,20号家系与59号家系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357 3;20号家系与35号家系遗传距离最大,为0.830 2。实验结果表明:该鲤鱼杂交系F2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等位基因数量较多,杂合度较高,多态信息含量丰富,家系间没有受到近交的影响,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相似文献   
47.
为探讨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褪黑素对Cd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褪黑素施用可提高水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水稻幼根和幼芽的生长,当Cd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100μmol·L-1褪黑素使得水稻根系活力和总根长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5.2%和133.7%;外源褪黑素能显著降低Cd胁迫下水稻幼芽的MDA含量,提高水稻体内的POD、SOD和CAT的活性,当Cd浓度为100μmol·L-1时,添加10~1000μmol·L-1褪黑素会使水稻幼芽MDA含量比对照处理降低8.2%~16.0%,POD、SOD和CAT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21.3%~45.5%、24.2%~32.2%和77.8%~145.8%。褪黑素可以有效地缓解Cd对水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为探索胡子鲶(Claris fuscus)生长的最适饲料蛋白质需求量,选择初始体质量为(83.2±1.84) g的胡子鲶共36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分别为28%、34%、38%、42%)的饲料,在饲养50 d后,对各组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平均日增重(DWG)、饲料系数(FCR)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38%蛋白质水平组的SGR、DWG均为最高,FCR最低。蛋白质水平为34%、38%、42%的3个组之间SGR、DWG、FCR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与28%组差异显著(P0.05)。SGR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曲线为y=-0.0074x~2+0.526x-8.290 2(R~2=0.689 6),DWG与饲料蛋白质水平的相关曲线为y=-0.0031x~2+0.237 3x-3.547 8(R~2=0.737 6)。经方程拟合求得,当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5.8%~38.0%时,胡子鲶的SGR、DWG均为最高。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各试验组鱼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蛋白质(TP)、谷草转氨酶(AST)无显著性差异(P0.05),42%蛋白质水平组试验鱼的谷丙转氨酶(ALT)含量最高,与其它3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49.
土壤和茎基部镉含量对稻米镉污染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影响稻米镉(Cd)污染风险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土壤总Cd和有效态Cd含量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季节间的变化,对降低稻米Cd超标风险的科学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拔高度、水稻生长季节和深层土壤Cd含量等因素对耕层土壤Cd污染程度均有显著影响,低海拔地区的土壤Cd含量显著高于高海拔地区。深层土壤(40~60 cm)的Cd含量比较稳定(0.11~0.60 mg·kg^-1),耕层土壤(0~20 cm)Cd含量波动很大(0.22~1.78 mg·kg^-1)。耕层土壤Cd总量和有效态Cd含量高度线性相关,但对低Cd稻米(Cd≤0.2 mg·kg^-1)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Cd含量的增加,中Cd稻米(0.2 mg·kg^-10.8 mg·kg^-1)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导致稻米的超标风险急剧增加。在海拔高度为26~90m的平原和岗地,稻米Cd含量和产地的海拔高度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地区有效态Cd含量明显高于相邻的高海拔地区。根系和茎基部的Cd含量与稻米的Cd含量显著正相关,当茎基部Cd含量<4.0 mg·kg^-1时,稻米Cd超过0.4 mg·kg^-1的样点数为8.8%,全部样点的稻米Cd平均值为0.20 mg·kg^-1。当茎基Cd含量>9.0 mg·kg^-1时,稻米Cd含量几乎都在0.8 mg·kg^-1以上。由此可见,以容易受农事活动和生态因素影响的耕层土壤Cd含量为依据对水稻产区进行分类,不能有效控制稻米Cd含量超过0.2 mg·kg^-1的风险;以茎基Cd含量为依据进行稻田分类,可以有效降低稻米Cd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建立简便、准确、灵敏的测定大蒜中果糖、葡萄糖及蔗糖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热水提取后,使用Kromasil NH2(250mm×4.6 mm,5μm)柱分离,以乙腈-水(80∶20,V/V)为流动相,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3、0.075~5、0.05~5 g/L;检出限分别为1.9、2.4、1.8μg/L;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97.6%、98.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2%、1.41%、1.2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