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研究不同药剂组合和施药技术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林间控制效果,探讨黄栌枯萎病有效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北京地区黄栌健康和红叶景观安全。【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50%嘧菌酯、156 g/L丙环唑、50%多菌灵和45%咪鲜胺等5种药剂,采用灌根、树干注射和两者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共设置12个处理,对八达岭林场黄栌枯萎病开展林间防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各处理在2021—2022年间黄栌枯萎病病情指数,得出当年防治效果最好的施药组合是灌根丙环唑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校正病情指数为5,防治效果达到88%。并且,该组合中有26.67%植株保持健康,健康植株数量最多。第2年5月病情指数最低的施药组合是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表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植株数量最多,且往年重度发病样树均转为无病或轻度发病,病情指数仅有3.33。其他施药方式和药剂组合均在不同程度上缓解黄栌枯萎病的发生,但是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灌根丙环唑和树干注射多菌灵与嘧菌酯复配组合防治效果最佳,灌根枯草芽孢杆菌结合树干注射多菌灵与...  相似文献   
12.
HPLC法对凤冈锌硒茶中九种品质成分的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凤冈锌硒绿茶中7种儿茶素类物质:儿茶素(+C)、没食子儿茶素(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酸(GA)和咖啡因(CAF)的方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100-5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乙酸及EDTA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表明,茶叶中各目标峰均达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简捷、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3.
四种植物材料离体培养条件下的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紫薇、风箱树、盐桦和鞑靼忍冬4种植物组培苗茎段为材料,培养基中附加不同浓度NaCl胁迫,根据生长指标和Na+、K+离子分布及含量的变化对其耐盐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4种材料组培苗生物产量均有显著影响,除鞑靼忍冬外,其他均表现为低盐浓度(0.1%~0.3%)促进生长,高盐浓度(≥0.6%)植物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根据相对生物量的变化可知,4种材料忍耐NaCl胁迫能力的大小顺序为盐桦>紫薇>风箱树>鞑靼忍冬;4种材料的Na+含量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迅速升高,且不同材料的不同组织中升高幅度不同,根中Na+含量较多,除盐桦外,其他材料叶片中Na+含量较少;相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K+的含量逐渐减小;RSK、Na值表明,紫薇和盐桦对K+运输的选择性较高,而风箱树和鞑靼忍冬则较低.  相似文献   
14.
结合蛛网的结构特点,设计出一种蛛网结构免充气轮胎,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研究.通过计算蛛网结构免充气轮胎下沉量,分析轮胎应力分布与接地应力分布,确定轮胎径向弹性性能,并对轮胎进行了正常和破损两种状态下的性能仿真测试,包括轮胎应力分布,下沉量、接地应力分布等方面.仿真结果显示,通过调节辐条参数,可以使蛛网...  相似文献   
15.
冻融末期亚高山/高山森林土壤有机层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季节性融冻末期亚高山/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层细菌多样性特征,应用DGGE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高山地区4个典型森林群落(冷杉原始林、冷杉次生林、20年生粗枝云杉人工林、15年生粗枝云杉人工林)土壤冻结末期土壤有机层(OL)和矿质土壤层(MS)的细菌多样性。采用化学裂解法提取土壤有机层和矿质土壤层样品总DNA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纯化后的总DNA经降落式PCR扩增得到高特异性16SrDNAV3区片段。样品PCR扩增产物经DGGE分离得到大量条带,不同样品间分离所得条带的强度和位置均有差异,表明研究样地在冻融末期具有一定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并且,OL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性、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物种优势度指数随其土壤层次和森林类型的变化而变化,表明冻融末期强烈的环境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另外,将研究地4个样点土壤有机层细菌10个特有条带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了耐低温、温度敏感和非敏感优势细菌群落。这些结果表明:冻融末期温度驱动的环境变化深刻影响了亚高山/高山森林OL细菌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丘陵平原区代表性植物的农药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杨万勤  张健  简毅  王奥  周利强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2):4100-4108
 【目的】研究丘陵平原区主要植物的农药含量,揭示区内植物农药残留特征,初步筛选吸收农药能力较强的植物和农药含量较少的植物,为该区农林业生产布局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前期调查和区内土壤中农药残留状况,确定93个样点,采集215个植物样品,植物种类43个,利用气相色谱仪测定其农药含量,分析农药残留特性,筛选农药含量高和含量低的植物。【结果】有机氯农药(OCP)含量高的植物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149.30μg?kg-1)、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112.99μg?kg-1)、蕉芋(Canna edulis)(88.18μg?kg-1)、甘薯(Ipomoea batatas)(75.90μg?kg-1)和乌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999.43μg?kg-1);含量低的植物有榕树(Firmiana simplex)(5.91μg?kg-1)、南瓜(Cucurbita moschata)(1.60μg?kg-1)和柚(Citrus grandis)(1.44μg?kg-1);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和三叶草(Medicago sativa)未检测出OCPs。所有植物样品中有机磷农药(OPP)残留量都比较低,只在巨桉(Eucalyptus grandis)(31.22μg?kg-1)、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nobcides)(6.45μg?kg-1)、黄花蒿(Artemisia annua)(43.23μg?kg-1)、甘薯(1.70μg?kg-1)、叶芽南芥(Apium graveolens)(22.90μg?kg-1)、大豆(Glycine max Merr)(49.57μg?kg-1)和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4.95μg?kg-1)中被检测出。【结论】农药残留量高的蕉芋、乌泡、山茶和小叶榕可能是很好的富集植物,紫云英、三叶草和血皮菜(Gynura pseudochinabicolor)可能为很好的排异植物。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岷江下游(五通桥段)103个土壤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部样品中六六六(HcH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00μg·kg-1),大部分样品中滴滴涕(DDT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有机磷农药(OPPs)杀螟硫磷(60.40%)和溴硫磷(55.45%)超标率较高,重金属cd的地积累指数高达2.79。有机氯农药(OCPs)禁用20a后在区内的降解程度较高,OPPs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是由于农药的无序使用,外源输入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区内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范围广,复合污染较严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对紫色土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岷江下游紫色丘陵区不同种植模式背景下典型紫色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PCR-DGGE与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紫色丘陵区玉米+红薯间作、大豆单作、生姜连作、水稻-紫云英轮作等4种典型种植模式背景下栽植生姜前后土壤细菌多样性变化特征。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同一种植模式下栽种生姜前后DGGE条带数目、位置和亮度差异明显。栽种生姜均降低了各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明显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其中生姜连作模式背景下土壤细菌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下降幅度最大,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下降幅度最小,但栽植生姜后4种种植模式之间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明显增加。DGGE特征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栽植生姜后,土壤细菌中的部分绿弯菌门类群消失,部分硝化螺旋菌门类群仅在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发现、玉米+红薯间作模式中出现了短波单胞菌门的细菌。这些结果为了解栽植生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生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了解岷江下游(五通桥段)土壤污染特征及其生态风险,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分析了岷江下游(五通桥段)103个土壤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全部样品中六六六(HCH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500 μg·kg-1),大部分样品中滴滴涕(DDTs)含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有机磷农药(OPPs)杀螟硫磷(60.40%)和溴硫磷(55.45%)超标率较高,重金属Cd的地积累指数高达2.79.有机氯农药(OCPs)禁用20 a后在区内的降解程度较高,OPPs在土壤中的大最残留是由于农药的无序使用,外源输入是导致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区内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范围广,复合污染较严重,存在较大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