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关于江苏省中晚粳稻育种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关于江苏省中晚粳稻育种对策的探讨王子明(江苏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南京210018)江苏省中晚粳稻年均种植面积2000万亩左右,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约20%,占全省水稻总面积60%。“九五”期间,粳稻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其比重有可能上升到全省水稻总面积的70...  相似文献   
32.
华粳6号(原名:华粳20316)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杂交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近年,华粳6号在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盐城市、淮安市和泰州市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农艺性状好、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3.
种子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实储藏方式发芽率差异明显,晒干果脱粒沙藏种子发芽率最高达41.8%,是种子储藏的首选方式;遮阴网覆盖对种子发芽率作用明显,达46.63%,高于不覆盖的39.68%,为良好的育苗覆盖措施。昆明山海棠种实千粒重:鲜翅果54.8 g,干翅果26.2 g,种粒7.15 g。种子播后约第30天开始出苗,出苗时间持续30 d左右,出苗高峰在播种后第30~50天。苗木生长期6~11月,速生期6月中旬至10月上旬,8月初、9月中旬、10月初,苗高,地径出现生长高峰。一年生苗平均高(茎长)35.6 cm,最大值107 cm;平均地径0.4 cm,地径最大值0.89 cm;平均根幅19.8 cm,最大根幅65cm;平均根深21.9 cm,最大根深45 cm;平均鲜枝茎重3.1 g/株,最大值37.1 g/株;平均鲜根重7.3 g/株,最大鲜根重102.5g/株。  相似文献   
34.
水稻"小穗头"现象成因浅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几年,江苏省水稻大面积生产中"小穗头"、"翘穗头"现象屡有发生,不仅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生产部门、种子企业带来极大的困扰.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解决,将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弄清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导致"小穗头"现象的发生已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据此,我们对武育粳3号"小穗头"进行了跟踪试验、调查.  相似文献   
35.
36.
华单 1号 (原名D98- 1)是江苏省农垦大华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 90 14为母本、319为父本组配的玉米单交种 ,于 1999年育成 ,2 0 0 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 ,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后期保绿性好等特点 ,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  相似文献   
37.
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水稻遗传育种家们就进行了籼、粳性状与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并企图通过杂交育种途径把其优点结合起来培育成新型的水稻品种。由于籼粳两大亚种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F_1代结实率很低,加之后代性状不易稳定,未能取得成功。直至70年代中期,我国以及南朝鲜才成功地培育出籼粳稻杂交新品种。  相似文献   
38.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39,自引:1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甜玉米育种虽然起步较晚,但育种水平提高很快,在产量潜力和子粒含糖量等方面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由于甜玉米资源相对缺乏、研究力量薄弱和对产量的过分追求,甜玉米的食用品质与国外优良品种差距明显,缺乏耐热、耐寒品种.加强资源引进、创新与人才培养,坚持应用传统育种技术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生物技术的优秀成果,加快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甜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9.
广东超甜玉米新组合主要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1999~2000年广东省超甜玉米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省选育的超甜玉米新组合鲜苞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抗病性与适应性较强,但品质的改良进展较缓慢;要选育优质、高产和多抗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在不断引进国外优异品种资源的同时,应加强种质创新研究,以拓宽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加快品质育种进程,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0.
以X200PZ农用装载机为例,简要介绍了农用装载机掘起力与整机稳定性匹配的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