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非洲猪瘟是由虹彩病毒科的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病程短、致死率高、高热、皮肤充血、流产、水肿及脏器广泛出血。本病1910年首先发生于东非,现已在很多国家发生。文章着重分析了预防本病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18年广西猪群重要疫病流行情况,试验采集广西各地的病死猪组织样品及病猪腹泻拭子,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应用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1型(PCV1)、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圆环病毒3型(PCV3),应用多重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RoV)。结果显示,所检测的694份组织样品中,CSFV、PRRSV、HP-PRRSV、PRV、PCV1、PCV2、PCV3的阳性率分别为11.10%、18.88%、7.20%、5.19%、2.45%、67.00%和5.76%;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41.21%,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4.32%,其中PRRSV和PCV2混合感染率最高。所检测的792份肠内容物及拭子腹泻样品中,PEDV、PDCoV、TGEV、PRoV的阳性率分别为9.72%、5.81%、1.77%和6.31%;2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5.30%,其中PEDV和PRoV混合感染率最高。结果表明,当前多种重要病毒性疫病仍在广西猪群发生和流行,并且多重感染普遍存在,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3.
<正>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动物性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动物源性产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食品安全这一问题。因此,动物源性产品安全必须从饲料生产、动物饲养、疫病防治、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抓起,通过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和采取  相似文献   
14.
摘要对不同叶龄的施肥效果表明,浙江马铃薯追肥宜早不宜迟.以6~7叶顶叶展平为标志施肥对地上茎叶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现蕾后地下块茎生长比其它叶龄追肥为优,干物质分配合理.追肥迟不仅产量降低,而且小薯比例增加.因此,6~7叶龄期为最适追肥期.该结论在生产上已初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笔者用灵龙散治疗脓肿破溃、久不收口的病畜14例,效果较常规疗法好。 (一)方剂天灵盖(煅)60克、地龙泥30克(大家畜量),为末喂服,有软坚散结、敛疮生肌、清热解毒之效。凡外伤或内热引起之肿胀,须辨其阴阳和成脓与否,肿硬不热、根平而散漫者多属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为有效防控鸡沙门氏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55株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以纸片扩散(K-B)法和PCR分别测定其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通过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并分析鸡源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致病性的相关性.[结果]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对青霉素G、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头孢噻吩、红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达100.00%,而对庆大霉素和大观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在10.00%以下).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中有1株(占1.82%)携带7种耐药基因、6株(占10.91%)携带6种耐药基因、20株(占36.36%)携带5种耐药基因、12株(占21.82%)携带4种耐药基因、13株(占23.64%)携带3种耐药基因、3株(占5.45%)携带2种耐药基因;16种耐药基因中,blaTEM、tetX、sul3和aadA1基因检出率较高,qepA、blaCMY和tetB基因检出率较低,而qnrA、qnrB、Aph(3)-IIa、blaPSE和aadA2基因等未被检出.55株沙门氏菌广西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致死率为20%~100%;随机选取10株分离株对昆明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4.00×107~3.18×108 CFU/mL.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种类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86x+8.971(R2=0.9329),耐药基因数量与LD50对数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8x+8.673(R2=0.5748),即沙门氏菌的耐药性与其致病性呈正相关.[结论]2015—2017年从广西发病鸡分离获得的致病性沙门氏菌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为主,普遍存在耐药性,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的耐药表型与其致病性间呈正相关,因此,生产上要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加大细菌耐药监测与防范.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8.
简述后备母猪、怀孕母猪的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9.
简述后备母猪、怀孕母猪的免疫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