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中草药防风及其在寒地干旱地区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草药防风是黑龙江省地道的药材,遏制采挖野生资源,扩大人工栽培面积,对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满足中药材市场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与富裕县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共建的内容,结合县域农业生态特点和产业结构,实施了全省第四批科技合作共建工作。通过项目实施,科技引领带动及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零距离"沟通,成果转化给种植户带来显著效益,做强做大了县域特色产业。科技合作共建对促进富裕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为促进纤维高粱栽培技术的进步,以龙笤1号纤维高粱为试材,采用小区试验,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区纤维高粱不同播种处理方式对产量性状和工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二铵和种子活化剂播种时加入坐水的水罐中对增加产量作用明显,合理调配肥料和活化剂、抗旱种衣剂的使用,不仅能增加纤维高粱的产量,且工艺性状明显好于对照。  相似文献   
94.
半干旱地区膜下滴灌对土壤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玉米栽培节水高产高效,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膜下滴灌方式,设置不同灌水处理方案,研究膜下滴灌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物理性质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20cm土层苗期时灌水量高的(W2)土壤含水量最高,CK土壤含水量最低,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0~40cm时不同处理苗期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拔节期和抽雄期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说明灌溉对土壤含水量影响巨大。(2)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处理间温度差异不显著,但覆膜处理的低灌水量W1和高灌水量W2处理5cm温度高于对照CK处理。10cm和15cm温度无明显差异。(3)拔节期和抽穗期时高灌水量W2株高高于其它处理,均是W2W1CK而灌浆期时无明显差异,可得出灌溉对玉米株高前期发育有影响,后期趋于相同,差异不明显。(4)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高灌水量W2的最高,低灌水量W1的次之,CK处理最低。而水分利用率则是低灌水量W1处理的最高,顺序为W1W2CK。  相似文献   
95.
为促进玉米抗旱减灾,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6个秸秆还田处理,包括翻埋还田、碎混还田、覆盖还田、秋深松覆盖、苗后深松覆盖处理以及对照免耕无秸秆,分析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以及抗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碎混还田和苗后深松覆盖还田播种前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处理增加明显;秸秆翻埋还田、秋...  相似文献   
96.
为探究秸秆还田与合理的施氮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以水稻品种齐粳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秸秆不还田(A1),秸秆还田(A2),即秸秆全量还田(0.054 kg·盆-1);常规施氮(B1,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分蘖肥增氮10%(B2),调节肥增氮10%(B3),穗肥增氮10%(B4)。以常规施氮作对照,就秸秆还田与增施氮肥处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枝梗数,各部位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平均减产5.59%,增施氮肥水平间产量呈B3>B2>B4>B1,调节肥增氮10%(B3)处理较常规施氮(B1)增产14.61%,主要由于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提高,同时干物质积累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