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广茉S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占63-4S与茉莉新占杂交选育的广茉S,属无花粉型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2005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广茉S不育起点温度≤24℃,在合肥稳定不育期50d左右,育性转换明显,正常年份在9月2日前后。广茉S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优异,异交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综合抗性较强。用广茉S已选配出一批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的杂交中籼组合,其中两优100、广两优100已于200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2.
对供试21 个杂交中籼三系组合和两系组合产量优势及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表明两系组合产量相对有较高潜力,表现为库大粒多,相对差异极显著,且穗数、结实率并不因穗大而降低。认为三系和两系组合提高产量途径相同之处是要保证穗数,不同之处是三系组合的选育要着眼于增大穗型,提高结实率,两系组合则在大穗基础上增加实粒数,并提高籽重。  相似文献   
43.
BT型粳稻不育系双九A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双九A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80—4A作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双九作保持系,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2002年在海南陵水基地通过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的专家鉴定。群体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不结实,花酚败育度为99.54%。异交性状佳,花时早,异交结实率50%以上。配合力强,已选配出双优4183、双优3402等优质高产晚粳新组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4.
用核辐射诱变方法,育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X07S的长穗颈突变系X07eS。等位性测验表明该突变系含有eui1基因,突变系花粉育性与eui1基因独立遗传,即eui1基因的长穗颈表达不影响花粉育性。在完全不育期,突变系与X07S株高相差不大;在可育期,由于倒1、2节间的伸长而使得X07eS的株高显著增加,且完全解除包穗。X07eS的穗总粒数比X07S有显著性增加,穗长、颖花长及长宽比均有增加的趋势,两者柱头生活力差异不显著,且柱头外露率都较低。此外,X07eS对“920”敏感性提高。  相似文献   
45.
双优4183 品种来源:双优4183系用双九A与4183于1995年组配而成,双九A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用80-4A与2277杂交转育而成,并于2002年3月27日通过安徽省农科院组织的技术鉴定;4183也是该所用Cpslo与T1950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恢复系.200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6.
环境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65002进行栽培实验,可知提高氮素水平和栽培密度可有效提高有效穗数.产量构成因子中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作用最大,而千粒重作用非常小.要使65002获得高产的有效途径是适当提早播种,提高氮素水平,栽培密度则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48.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9.
双季晚稻皖粳9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描述了双季晚稻皖粳 97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有效穗数 ( 0 .6 80 6 )、千粒重 ( 0 .6 33 6 )与产量呈显著 (r0 .0 5,1 0 =0 .5 76 0 )正相关 ,而穗总粒数 ( 0 .1996 )和结实率 ( -0 .0 989)与产量相关程度较小。在综合考虑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诸因子的基础上 ,归纳了皖粳 97作双季晚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选好茬口早播早栽 ;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合理密植争穗增粒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 ;把好收割入库保优关  相似文献   
50.
灌浆成熟期气候条件对早籼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7个早籼品种在屯溪、芜湖、安庆、合肥各分四期播种.其中,4月6、16、26日播种的早籼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米率变化小;6月26日或7月6日播种的加工品质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影响早籼加工品质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灌浆成熟期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