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6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试验分设试验1和试验2两个试验处理,试验1以豆秸粉替换全价日粮20%、30%的比例,添加0.1%、0.15%、0.05%3个浓度的复合酶制剂,效果明显;试验2以豆秸粉替换10%的基础日粮后分别添加不同比例浓度的复合酶制剂饲喂生长育肥猪,增重、节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波尔山羊羔羊初生重大、生长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若饲养不当,预防措施不力,则羔羊成活率低,死亡率高,往往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53.
不同营养水平对母羊泌乳早期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30只滩×寒杂种妊娠母羊分成3组(各10只),于妊娠后期与泌乳期分别饲喂3个营养水平的饲粮(0.8×NRC,0.9×NRC和1.0×NRC).于泌乳前期(产羔后30 d内)采乳样2次,以研究营养水平和泌乳阶段对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的干物质、乳脂率和乳能值均随营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L1组(0.8×NRC)和L2组(0.9×NRC)乳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L3组(1.0×NRC)(P<0.05);L2组乳脂率极显著高于L3组(P<0.01),L2组乳糖含量显著高于L3组(P<0.05);3个组之间的乳能值与乳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但L3组乳蛋白含量呈现出高于L2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54.
牦牛MSTN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特定引物对牦牛MSTN基因PCR分段扩增并克隆和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拼接,获得牦牛MSTN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EU926670).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CDS序列全长为1 128 bp(GenBank登录号EU926671),由375个氨基酸组成.外显子大小分别为373,374,381 bp,内含子大小分别为1 843,2 028 bp.牦牛与普通牛的MSTN基因编码区中,在417位发生一次碱基转换(C→T),但未造成氨基酸改变.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相似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猪、人、狗、小鼠、马、兔子、鸡、猩猩各物种间核苷酸相似性大小分别为99.9%,96.5%,94.3%,89.1%,91.9%,91.3%,93.6%,91.7%,82.0%,92.0%.牦牛与普通牛MSTN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100%;而与绵羊、猪、小鼠、人、狗、马、兔子、鸡、猩猩各物种间相似性大小分别为93.3%,95.5%,92.5%,94.1%,93.3%,94.9%,94.4%,88.0%,94.4%.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牦牛MSTN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分子量约为42.6 kDa,PI值为6.14,Leu的含量最高(9.9%),其次是Lys(7.2%).牦牛MSTN基因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属于跨膜蛋白,跨膜区位于AA6-AA23之间;具有一个分泌信号肽结构,其氨基酸序列MQKLQICVYIYLFMLIVA具有TGF-β家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5种动物纤维的微观结构。[方法]以旱獭、青根貂、玛瑙、黄?、猸子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法比较其鳞片层结构特征。[结果]旱獭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7.0°,鳞片高度平均值为7.76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43μm,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5.4°,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4.57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8μm;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4.58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22μm,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4.7°,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1.14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40μm;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1.9°,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0.65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2μm,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4.8°,鳞片高度平均值为9.30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46μm;黄?针毛翘角平均值为37.8°,鳞片高度平均值为4.33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24μm,绒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3.88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65μm;猸子针毛鳞片高度平均值为8.66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36μm,绒毛翘角平均值为23.6°,鳞片高度平均值为11.13μm,鳞片厚度平均值为0.56μm。[结论]不同种的动物纤维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在内部超微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56.
本试验旨在分析猪瘟病毒E2蛋白的免疫反应,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编码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囊膜糖蛋白E2基因主要编码区,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c(+)中,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0a-E2,将其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分析结果表明,E2基因获得高效融合表达,且具有免疫反应活性。本试验为建立E2抗原的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7.
不同营养水平对滩×寒杂种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妊娠后期(97~150 d)、泌乳期(30 d)、催情期(断奶至第2个情期)0.8×NRC(Ⅰ)、0.9×NRC(Ⅱ)和1.0×NRC(Ⅲ)代谢能(metabolic energy,ME)与粗蛋白(crude protein,CP)水平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将30只1~2胎的滩×寒杂种妊娠母羊随机分成3组(统计的母羊数依次为6,5和7只),单栏饲养。结果表明,1)Ⅰ组母羊产后体重(43.50±7.50 kg)低于Ⅱ(47.20±2.12 kg,P>0.05)、Ⅲ组(54.79±6.72 kg,P<0.05),Ⅱ组呈低于Ⅲ的趋势;Ⅲ组母羊自身日增重(137.4±59.8 g)极显著高于Ⅰ、Ⅱ组(-57.7±39.9,34.2±56.2,P<0.01),Ⅱ也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羔羊初生重(3.82±0.76,3.86±0.58和4.10±0.77 kg)相近(P>0.05);Ⅲ组的羔羊初生窝重(7.69±2.24 kg)高于(P=0.086)Ⅰ、Ⅱ组(5.73±1.34,5.40±1.65 kg),与其多羔率高有关。2)在泌乳期,母羊泌乳量(27.08±4.52,40.34±11.90,55.48±14.29 kg)、羔羊断奶窝重(13.49±3.82,14.62±3.64,19.32±4.45 kg)、窝增重(7.17±2.71,9.22±2.17,12.28±3.15 kg)、羔羊断奶均重(7.71±2.26,10.45±1.72,11.19±2.51 kg)和增重(4.10±1.60,6.59±1.38,7.08±2.09 kg)均随母羊营养水平而提高(P<0.05或P>0.05)。Ⅰ组母羊泌乳期增重,Ⅱ、Ⅲ组均减重(相应为+0.94±2.05,-0.35±2.74和-1.86±3.89 kg),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3组母羊授乳末体重分别为(46.31±7.61),(46.85±2.58)和(52.93±4.20) kg (P=0.067),断奶后第1次发情分别是在(18.60±12.86),(13.25±6.70)和(10.71±4.07) d,第2情期结束时的空怀率为16.67%,20.00%和14.29%。母羊2次产羔间隔相应为201.8,183.5和187.7 d。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绵羊毛与山羊绒的性质、特点,并观察了其在扫描电镜下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比较绵羊毛与山羊绒的鳞片高度、鳞片厚度、鳞片翘角、鳞片密度以及能谱的定量结果等来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59.
本研究从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水平探讨有角和无角牦牛群体的体况和代谢差异,为无角牦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检测了有角、无角牦牛群体的30项血液生理与生化指标,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个群体测得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间有11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5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14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从测定的数据初步判定,有角与无角牦牛群体在高原低氧适应性、肝脏代谢、肾脏代谢及骨质形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无角牦牛比有角牦牛更适应高原低氧的环境。本试验结果可为牦牛品种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以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利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对牦牛miR-101进行了靶基因预测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取牦牛miR-101的序列,并分析其序列保守性;选取TargetScan、miRanda、PicTar预测结果的交集并结合miRTarbase中已证实的靶基因集合,取二者并集,采用BINGO和DAVID数据库获得靶基因集合的本体注释,进行GO功能富集及Pathway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miR-101序列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miR-101调控的靶基因GO功能富集主要包括多细胞生物体发育、发育过程、系统发育、解剖结构发育、器官发育等基本生物学过程和蛋白连接、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靶基因存在于细胞各个组分中,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中;信号转导通路显著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MAPK signaling pathway)、黏着斑(focal adhesion)、ErbB信号通路(ErbB signaling pathway)、Wnt信号通路(Wnt signaling pathway)、TGF-beta信号通路(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和mTOR信号通路(mTOR signaling pathway)中(P<0.05)。通过对牦牛miR-101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iR-101在牦牛肌肉发育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