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中稻1号(原名连粳06-540)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徐淮地区连云港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具有食味品质好,高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等特点.适宜河南省沿黄稻区、山东省南部稻区、江苏省淮北稻区、安徽省沿淮稻区及淮北稻区种植.通过稀播壮秧、小穴密植、平衡施肥、合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62.
连粳7号超高产群体特征与配套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连粳7号超高产群体特征,根据示范情况就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期播种、培育旱育壮秧,合理确定基本苗,提高群体质量,精确定量施用肥料,精确防治病虫害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3.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的筛选、耐低氧萌发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是选育适宜直播水稻新品种的基础。为简便、高效的评价种质资源的萌发耐淹性,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年代和地区的191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了萌发耐淹性鉴定,共获得12份萌发耐淹性强的种质资源,其中连粳15号表现出较强的低氧萌发能力。利用其与籼稻品种黄莉占构建的F2:3分离群体,采用模拟大田的鉴定方法,在水稻1号、3号、9号、10号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个QTL,即qGS1、qGS3、qGS9和qGS10。共解释表型变异的70.9%,其中qGS1、qGS3和qGS10,能够被重复检测到,贡献率分别为19.2%~24.0%、12.6%~14.7%、19.1%~20.5%,是稳定表达的QTL位点。这些种质资源和QTL的发现为耐低氧发芽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亲本资源、基因资源和标记资源,同时也为选育优良直播稻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3优8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优88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恢复系Lc50-88与不育系3A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熟中粳杂交稻新组合。在江苏省杂交粳稻区试中,表现丰产型好、米质较优、抗性强,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5.
油松在子午岭林区大规模栽植已有40余年历史,为子午岭林区造林绿化、生态功能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经营理念、科技水平、技术手段、资金投入等相对滞后,后期经营方式单一、粗放,出现了油松“一木独大”、林木密度过大、透光及卫生条件差、营养空间竞争激烈、林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质量偏低、鼠害危害严重、病虫害防控难、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生态功能趋于降低。本文概述了子午岭林区油松人工林经营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全周期、多功能经营理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6.
为了在水稻外观品质改良的同时提高食味品质,通过对引自IRRI及中国水稻种质资源库的1000多份材料测定直链淀粉含量,并对IRRI资源测定外观品质。研究发现:目前水稻优良食味品种多数外观品质差,且“软米”标准欠缺。水稻直链淀粉含量分布十分宽,其中软米范围品种数量少,糯米品种较软米品种多,且分为优质糯稻与劣质糯稻两类。其他类型品种数量最多,直链淀粉含量变异最大,软米类型品种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糯稻及较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本试验通过筛选获得12份软米资源,为软米选育提供了多样化资源,并给出了一个软米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67.
旨在分析穞稻与栽培稻间的遗传多样性,为穞稻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依据。以包括穞稻在内的48份水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1K mGPS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使用PowerMaker 3.25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785对多态性SNP标记共检测出9570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标记检测出2个等位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400~0.5957,平均值为0.3123,基因多样性指数(GD)变化范围为0.0408~0.6667,平均值为0.3839。UPGMA聚类分析将48份参试种质划分为2个亚群,即籼稻亚群和粳稻亚群,其中穞稻分属于粳稻亚群。厌氧萌发耐受性评价表明,穞稻具有很强的耐低氧萌发能力,可为适宜直播水稻的培育提供重要的种质基础,同时本研究为穞稻优异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解析其与植物生长和防御反应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在粳稻品系FI135胚培养过程中获得了1个类病斑突变体lmm7(lesion mimic mutant 7)。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表型鉴定、农艺性状考查、超微结构观察、生理学特性分析,阐明LMM7基因对植物生长的调控。通过病原菌抗性鉴定,明确lmm7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影响。利用9311B与突变体lmm7杂交所得F2群体对该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结果】该突变体苗期表型正常,分蘖初期,植株基部叶片从叶尖开始不断出现褐色斑点,并向整株扩散,且斑点数目随植株生长不断增加。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及剑叶长宽都显著降低,但籽粒性状和抽穗期没有显著性差异。遮光处理表明,突变体lmm7的表型受到光照诱导,抽穗期突变体lmm7叶肉细胞严重失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组织化学分析表明,突变体病斑处的H2O2含量显著升高。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突变体lmm7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数目减少,叶绿体类囊体片层结构严重受损,细胞器肿胀解体,并出现大量嗜锇小体,同时病斑内部和周围区域积累了大量的ROS。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突变体lmm7稻瘟病抗性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lmm7的突变表型受单个隐性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目的基因被定位于水稻第7染色体短臂两InDel标记7B35和7B43之间,区间范围约260 kb。测序结果表明该区间内候选基因LOC_Os07g0203700第2891位碱基T发生了单碱基缺失,导致后续移码突变及翻译提前终止。【结论】lmm7spl5互为等位基因,其突变抑制了植株的生长,同时增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9.
低氧胁迫下出苗率下降是限制直播稻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准确、高效的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强萌发耐淹性的水稻种质对直播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淹水深度(3 cm、6 cm、9 cm、12 cm、15 cm和18 cm)、不同处理温度(20℃、25℃和30℃)和不同淹水天数(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进行萌发耐淹性鉴定,以胚芽鞘长度为指标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旨在明确水稻萌发耐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种质在淹水临界深度上存在籼粳间差异,粳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6 cm,而籼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9 cm;在温度梯度处理中,30℃时种质间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30℃是水稻种质萌发耐淹性鉴定的最适温度;调查时期梯度试验表明,淹水11 d时参试种质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淹水11 d是水稻萌发耐淹性调查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纯水隔绝空气,在温度30℃、淹水深度9 cm以上、第11 d调查胚芽鞘长度进行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水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鉴定提供了方法基础。依据上述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