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37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猪伪狂犬病毒gD蛋白抗原表位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Gen Bank中猪伪狂犬病毒(PRV)BJ/YT株gD基因设计引物,扩增gD蛋白抗原表位,其设计扩增长度为702 bp,将扩增片段克隆到p MD19-T载体获得p MD19-T-gD。利用Bam HⅠ和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 MD19-T-gD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回收酶切片段,将回收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连接,成功构建了p ET-28a-gD表达载体。将表达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Rosetta,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在25 ku处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表达产物能够被PRV的阳性血清识别。综上,成功克隆并表达了gD蛋白抗原表位,且其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2.
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刺参为试验对象,在其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5、10、20g/kg的微生态制剂益倍康,进行60d的饲养试验,研究益倍康对刺参生长、消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益倍康具有一定的促长作用,20g/kg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倍康对提高刺参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其中20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g/kg组的淀粉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分析表明,5g/kg为益倍康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03.
水分和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东北地区春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出苗与苗期生长,明确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可为东北春玉米水、氮调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7连续2年设置水分、氮素两因素盆栽试验,土壤相对含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重度干旱(W0,30%)、适度干旱(W1,50%)、水分适宜(W2,70%)和水分过量(W3,90%);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0)、低氮(N1,0.12 g N·kg -1土)和高氮(N2,0.24 g N·kg -1土)。【结果】 水分、氮素均显著影响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与利用,且两因素对植株干重、根系形态、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交互作用显著。土壤水分亏缺或过量均抑制了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W0处理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吸氮量与W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55.5%、60.1%和47.4%,氮肥利用率下降6.4个百分点,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58.2%和59.5%。施氮显著促进玉米苗期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降低根冠比,且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适宜条件下施氮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植株干重和吸氮量增幅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抑制了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根长和根表面积,氮肥效应偏低。水分过量条件下施氮改善根系生长,但施氮效应仍低于W2处理。各水分条件下,N1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2处理,而体积接近或更小,说明低氮增加了细根的比例。水分、氮素不仅显著影响根系形态,也导致根系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长分布,W0和W1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W2处理分别下降11.0和8.3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提高9.5和6.9个百分点。与干旱胁迫相反,水分过量趋向于增加根系在表层土壤的聚集。施氮显著促进表层土壤的根系分布,N1和N2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N0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3.7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下降11.5和12.5个百分点。所有水-氮处理中,W1N1处理根系的空间分布最为均衡。【结论】 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适宜的水、氮措施可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增加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利用。春玉米生产中建议降低氮肥基施用量以发挥水氮耦合效应,促进根系下扎和细根增殖,提高植株耐旱性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4.
长江流域直播冬油菜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冬油菜直播种植的推广应用对提高我国油菜籽总产量和保障食用油安全有重要意义。2009-2010年度在长江流域6个冬油菜主产省布置36个大田试验,研究当前生产条件下我国直播冬油菜的氮磷钾硼肥施用效果和肥料利用率,比较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的差异,并与移栽油菜施肥效果进行对比,以探讨直播冬油菜的施肥管理措施。结果显示,在推荐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条件下,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NPKB)处理直播冬油菜的油菜籽产量和产值平均分别为2001 kghm–2和8205元hm–2,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FFP)处理,施用效果为N > P > B > K。NPKB配合施用显著促进直播冬油菜的养分吸收,N、P、K累积量分别为104.2、20.4和160.2 kg hm2。NPKB配施条件下,直播冬油菜的氮、磷、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分别为35.8%、22.3%和45.9%,明显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的20.8%、7.2%和28.0%。说明合理施肥对直播冬油菜生产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应积极推行氮磷钾硼肥配施技术,并根据生长发育特点和养分吸收规律调整肥料的施用时期和比例。  相似文献   
105.
施钾对直播油菜产量及钾钙镁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直播冬油菜由于个体植株小、抗病性差等特点对钾、钙、镁养分的缺乏尤为敏感。通过研究不同施钾水平对直播油菜钾、钙、镁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为直播油菜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2011/2012年在湖北蕲春开展田间试验,分析施钾量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各部位生物量,钾、钙、镁养分含量和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各部分生物量以及油菜根、茎、叶钾素含量和积累量,但是K120(施钾120kg/hm2K2O)和K160(施钾160kg/hm2K2O)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施钾尤其是高量施钾降低了叶片和茎秆钙、镁的含量,而对油菜根的钙和籽粒的钙、镁含量影响较小。施钾能够显著提高油菜钾、钙、镁总积累量。从整株油菜养分平衡的角度分析,越冬期施钾(尤其是高量施钾)显著增加了油菜对钾的吸收而抑制了钙、镁的吸收。为了能实现钾、钙、镁三种养分的吸收平衡,建议当前生产条件下最佳钾肥施用量为120kg/hm2。  相似文献   
106.
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施磷的增产效应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吉林省玉米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在生态区及县域尺度上的差异,为优化区域磷肥的施用与配置,实现粮食进一步增产和提高磷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5—2013年吉林省玉米"3414"田间试验中不施磷和推荐施磷处理数据,通过分析区域与县域尺度的作物产量反应、磷肥的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等指标,评估不同生态区玉米施用磷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差异。另外,通过建立不施磷处理玉米产量与施磷处理产量、磷肥贡献率的关系,分析不同生态区土壤基础供磷能力的差异对玉米施磷增产效应的影响。【结果】施用磷肥对保障吉林省玉米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东部湿润山区、中部半湿润平原区和西部半干旱平原区玉米施磷后分别增产1.4 t·hm~(-2)(18.4%)、1.2 t·hm~(-2)(14.5%)和1.7 t·hm~(-2)(24.7%)。当前推荐施磷条件下,东、中、西部生态区玉米施用磷肥的平均农学利用率分别为23.2、17.5和24.1 kg·kg~(-1),而平均肥料贡献率分别为14.6%、11.9%和18.3%。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玉米施磷的增产效果和肥料贡献率高于东、中部地区,而农学利用率东部地区低于中、西部地区。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生态区玉米施磷产量与基础产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均符合显著的线性模型,东部地区为y=0.855x+2605(R~2=0.697**),中部地区为y=0.846x+2658(R~2=0.739**),西部地区为y=0.761x+3545(R~2=0.623**)。各生态区玉米的磷肥贡献率与基础产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均符合显著的对数模型,东部地区为y=-21.8 ln(x)+211.7(R~2=0.248**),中部地区为y=-18.8 ln(x)+183.3(R~2=0.230**),西部地区为y=-26.7 ln(x)+257.4(R~2=0.342**)。随着土壤基础供磷能力的提升,西部地区玉米施磷产量的增幅和肥料贡献率的降幅较东、中部地区更为明显。【结论】不同生态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土壤地力条件显著影响了玉米的磷肥增产效应,生产中应根据区域磷素供应能力和施磷反应特征合理配置和施用磷肥。相比东、中部地区,吉林省西部地区农田的基础磷素供应能力偏低,因而其玉米施磷的增产效应较高,该地区需重视磷肥的科学管理和调控,同时结合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以协同提高产量水平和肥料效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春旱频繁和过度施氮不利于春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并对后期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干旱胁迫下局部供氮对玉米苗期生长、根系形态和水氮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促进玉米苗期根系发育、实现水氮高效利用和高产稳产提供技术依据。【方法】2021和2022年设置玉米水、氮两因素分根盆栽试验,设计5种供氮方式:不施氮(两侧均不施氮,N0/N0)、均匀低氮(两侧均低氮,LN/LN)、局部低氮(A侧低氮而B侧不施氮,LN/N0)、均匀高氮(两侧均高氮,HN/HN)和局部高氮(A侧高氮而B侧不施氮,HN/N0),供氮一侧LN和HN的施氮量分别为每kg干土中施氮0.12和0.24g;水分管理于三叶期开始并持续3周,设计3个土壤水分状况:重度干旱(35%田间持水量,W0)、适度干旱(55%田间持水量,W1)和正常水分(75%田间持水量,W2)。水分管理结束后测定植株生长性状、干重、根长、氮素吸收量、耗水量、水氮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干旱胁迫显著抑制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但提高根冠比。相比W2,W0导致总根长平均降低48.0%,而W1对根长影响较小。干旱胁迫降低玉米的氮素回收利用率,W0和W...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对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氨挥发特性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尿素及尿素硝酸铵溶液的氨挥发特性均同时受土壤类型及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相同水分的条件下,尿素硝酸铵溶液在黑钙土、黑土、白浆土中的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累积量均低于等氮量的尿素,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24.7%、38.2%、26.3%。在黑土和黑钙土中尿素硝酸铵溶液的氨挥发损失情况表现为低含水量高于高含水量,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高42.5%和29.7%,但在白浆土中,两种含水量的氨挥发累积量无明显差异;尿素硝酸铵溶液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表现为:黑钙土黑土白浆土。与尿素相比,尿素硝酸铵溶液在三种土壤类型上的氨挥发损失均相对较低,尤其在黑土及白浆土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9.
防霉保鲜膜对大米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新研制的大米防霉保鲜膜与其它3种包装材料为试材,调查研究贮藏4个月的小站稻新米的真菌污染状况和贮藏3年后的小站稻陈米醛类挥发物质的积累情况,以确定新研制的大米防霉保鲜膜的防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大米防霉保鲜膜防霉效果与其他3种包装材料比较米样真菌污染最少,仅为23%;同时对天津小站稻陈米醛类挥发性物质的代谢积累有显著的调控作用,醛类总含量为12.132mg/kg,明显低于其它3种对照包装材料的醛类含量。  相似文献   
110.
通过设置盆栽试验,研究氮、硫养分互作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硫素对玉米苗期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均有显著影响,且交互作用显著。高氮处理的株高、茎粗、SPAD值、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分别提高48.7%、30.0%、28.3%、18.5%、47.4%和285.3%,低氮处理介于高氮处理和不施氮处理之间。施硫促进玉米生长,且氮硫交互效应显著。不施氮条件下,施硫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低氮条件下,施硫促进玉米生长和氮素吸收;高氮条件下,施硫效果与低氮条件下接近。综合分析,高氮低硫处理获得较高的植株干重、最高的硫素利用率和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是适宜玉米苗期生长的最佳氮硫养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