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研究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野生工夫红茶适宜的加工工艺参数,为广西野生工夫红茶的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兴安六垌野生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在萎凋叶、揉捻叶及发酵1、2、3、4、5 h时取样烘干,取3 g红茶与150 mL水冲泡5 min,对工夫红茶进行感官审评,并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及香气成分变化趋势.[结果]鲜叶发酵4 h时制成的工夫红茶感官评分最高(92.5分),红茶汤色红亮,花香、甜香浓,滋味醇厚,叶底红匀、亮.在工夫红茶加工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呈降低趋势,分别从萎凋叶的5.20%和5.23%降至4.10%和4.74%;茶多酚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揉捻叶时含量最高(25.40%);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发酵4 h时达最高值(0.50%和4.20%);茶褐素含量呈直线上升趋势,由萎凋叶的1.30%上升到发酵5 h的6.00%.红茶香气成分中,醇类和碳氢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醛类和酯类相对百分含量呈上升趋势.影响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香叶醇(25.55%)、水杨酸甲酯(20.55%)、β-芳樟醇(14.75%)、苯乙醛(5.14%)、2-乙酰基呋喃(2.76%)、苯乙醇(2.19%)、氧化芳樟醇Ⅱ(2.04%)等.[结论]广西六垌野生工夫红茶具有玫瑰花香、甜花香、略带冬青香的品质特征,以发酵4 h制成的红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塑料大棚菠菜-番茄-芹菜连作栽培模式具体茬口如下:第1茬菠菜于11月上旬播种,翌年4月上旬收获;第2茬番茄于2月上旬育苗,4月10日定植,6月上旬上市,7月底拉秧;第3茬芹菜于6月初育苗,8月初定植,10月下旬收获。经过数年的栽培实践,该栽培模式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相关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广西杧果传粉昆虫种类及明确蝇类对杧果授粉效果的影响,开展了杧果产区杧果传粉昆虫调查、诱蝇材料筛选、蝇类日访花规律和诱蝇授粉等试验.结果表明,南宁市杧果产区发现2目7科13种传粉昆虫,百色市田东县发现6目15科19种传粉昆虫,主要为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综合停留时间和数量分析,两地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有一定的差异,南宁...  相似文献   
14.
<正> 宿县地区位于我省淮北平原东部,辖五县一市,土地总面积9786平方公里,总水面40.69万商,其中池塘11.63万亩,河沟25.47万亩,水库3.22万亩,湖泊0.37万亩。以河沟为主,约占62.6%,池塘次之,湖泊最少,仅占0.9%。近十年来,渔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养殖面积翻了一番,单产翻了一番多,总产量增长了4倍多。农村家庭养鱼和养鱼专业户也逐年增加。但是我区渔业生产科学管理水平还不高,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发展的潜力很大。渔业生产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其中气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试图对宿县地区渔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作一粗浅分析,为开发渔业气候资源,发展渔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从朱红毛斑蛾Phauda flammans幼虫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形态学鉴定及ITS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分析该分离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毒力。结果显示,结合形态学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该虫生真菌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将该菌株命名为PfBb。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可侵染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随着该菌株孢子液浓度的增加,其对朱红毛斑蛾幼虫的毒力逐渐增强。PfBb菌株孢子液处理朱红毛斑蛾1~5龄幼虫6 d时的LC50分别为2.61×104、1.04×105、1.11×106、1.54×106和1.44×107 个/mL,处理6龄幼虫8 d时的LC50为1.02×107 个/mL。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LC50和LC90随之降低,表明存在剂量效应。当处理浓度相同时,朱红毛斑蛾1~6龄幼虫的僵虫率随着虫龄的增加而降低,但在较高浓度1.0×107~1.0×109 个/mL处理时,1~5龄幼虫的僵虫率无显著差异,说明1.0×107个/mL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孢子液防治朱红毛斑蛾幼虫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表明球孢白僵菌PfBb菌株对朱红毛斑蛾有较大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摸清3个乌龙茶新品种参试品种的特点、优劣和适宜种植的范围。[方法]以黄旦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栽培管理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的标准统一实施。[结果]3个参试品种的鲜叶产量极显著高于CK(对照),物候期早于CK,苗木成活率稍低于CK,鸿雁13号制茶品质高于CK,综合评价以鸿雁13号表现尤为突出。[结论]3个茶树新品种均适宜在广西桂林及相似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给小麦新品种中麦895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13-2015在关中中部灌区,采用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播期与播量对中麦895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和播量显著影响中麦895的产量,其高产适宜的播期为10月12日-19日,适宜的播量为170.2 kg·hm-2~206.5 kg·hm-2。不同处理之间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差异极显著,穗粒数差异显著。播量为185.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播期为10月14日-22日;播期为10月14日时,达到最高产量适宜的播量为130.5 kg·hm-2~207.3 kg·hm-2。播期和播量可显著影响中麦895的蛋白质含量和容重,对加工品质和拉伸品质没有显著影响;适期偏晚播种有利于提高中麦895的成穗数和千粒重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正>苹果果实轮纹病又名苹果轮纹烂果病,是苹果园重要的果实病害。该病害在生长后期多雨年份发生比较严重,不但在果实成熟期造成烂果、落果,而且在贮藏期也会造成大量烂果。1症状特点该病是由苹果干腐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两种病菌既侵染果实,又侵染枝干。侵害果实的症状相似,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水渍状、近圆形、褐色小斑,逐步扩大呈暗红褐色,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并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病斑发展迅速,短期内使全果腐烂,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弄清桔小实蝇在广西恭城县柿主产区的转移为害及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利用实蝇诱剂(甲基丁香酚)对柿产区不同寄主果园桔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采用5点取样法对该地区19种可能受桔小实蝇为害的寄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恭城县柿主产区,全年桔小实蝇成虫均可发生,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略有差异,1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群数量处于极低水平,6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种群主要发生期,12月下旬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冬天过后,桔小实蝇于5月下旬首先在桃上为害,然后随着杨梅、李、枣和柿等寄主果实的不断成熟进行转主为害,在为害柿前主要为害芙蓉李和枣,最后在柿上为害,且主要在柿园内越冬。桔小实蝇对不同寄主的为害程度不同,落果中有虫果率为3.92%~57.84%,其中桃、李、枣和柿的受害率较高,在柿上的为害期最长。  相似文献   
20.
抗菌肽是免疫学的研究热点,具有防效好、抗菌谱广、无污染等特点,是传统化学杀虫剂和抗生素的有力新型替代物,也可改善杀虫剂和抗生素长时间滥用导致的害虫和病原体抗性。人们也已经掌握了许多基因编码的动植物抗菌肽,并以此成功设计了新型杀虫剂和药物,许多都已生产和应用。虽然抗菌肽也有正常机体认可及应用技术等问题亟待解决,但是其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的成功应用,预示着抗菌肽的前景会很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