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1篇
  42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牧草促生菌分离鉴定及对大豆促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黔豆 1号)为研究对象,从贵州不同地区采集的根瘤样品中,挑选菌落隆起、边缘整齐、有粘液,且固氮酶活性较高的 6个菌株进行鉴定并制成复合接种剂,分析不同组合处理对大豆的株高、根长、根瘤数、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产量等的影响,测定了营养品质粗蛋白(CP)、中性纤维(NDF)、酸性纤维(ADF)、全磷(P)、钙(Ca)的含量,旨在从中筛选出与大豆植株共生匹配最佳的组合菌株。结果表明:经鉴定其中 4株是根瘤菌(R286-1、R287-3、R310-1、R325-3),2株为内生细菌(R286-5、R287-5)。与单一接种根瘤菌处理相比,大多组合接种剂可显著促进大豆的茎粗,地上部分干物质重量 B2,D1和 D2的效果最明显,A1、B1和 D1增加根系生物量的效果最佳,根瘤数 A2、B2、C1和 D1结瘤最多。加施内生细菌能显著提高植物的 CP含量,复合菌剂比 CK提高 4.6%~13.1%,Ca含量仅 D1比 CK下降11.3%,其他组合提高 4.1%~20.8%,明显降低了ADF含量(除A1、B1、B2、D1)。综合分析,应用生产潜力最大的 4个菌组为A2、B2、C1、D2,为大豆菌肥的研制奠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2.
围栏内禁牧与轻牧对高寒草原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海湖北岸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的天然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对围栏内全年禁牧与轻牧下草地群落及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围栏内全年禁牧虽然提高了草地的初级生产力,但却使草地群落的均匀度、物种多样性及禾草在草群中所占比例下降;而围栏内轻牧,牧压虽轻,但仍没有避开草地春季返青的危机期,并且由于羊群对草地枯落物的啃食以及严重的风蚀,草地退化严重,使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循环受阻。所以应该优化青海湖区草地生态系统的放牧管理制度,实现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小麦新品系的种子贮藏蛋白凝胶电泳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近年参加陕西省小麦区域试验的 2 6个新品系进行了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和醇溶蛋白鉴定 ,结果表明 :1 5个品系为 1 BL/1 RS易位系 ;HMW-CS表现 :Glu-A1 位点 ,1 9个品系编码一个亚基 1 ,7个品系不编码亚基 ;Glu-B1 位点 ,6个品系编码 7 8亚基 ,1 1个品系编码 7 9亚基 ,9个品系编码 1 4 1 5亚基 ;Glu-D1 位点 ,2 3个品系编码 2 1 2亚基 ,3个品系编码 5 1 0亚基。同时 ,对小麦种子贮藏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鉴定小麦新品系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分析了食饵具有自私和无私两种行为的自治捕食者-食饵模型.证明了在适当条件下稳定极限环的存在性及物种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75.
洞庭湖典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碳、氮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31  
以洞庭湖3类湿地的典型剖面为代表,研究了土壤碳、氮和微生物C、N状况及其垂直分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和微生物C、N有明显差异,而且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湖草滩地表层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高于芦苇滩地和垦殖水田.湖草滩地表层微生物碳,湖草滩地与垦殖水田接近,而远大于芦苇湿地.湖草滩地表层土壤微生物N,高于芦苇滩地和垦殖水田.土壤表层微生物C占有机碳的比例,垦殖水田高于湖草滩地,高于芦苇滩地.土壤微生物C与有机碳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全氮、微生物N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土壤容重与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C、N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指数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0.001 mm粘粒与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微生物C、N之间呈现极显著的指数或对数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76.
我国典型农田长期施肥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传统氮肥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肥料氮占施用的肥料氮的比例,没有反映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利用情况。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能反映土壤氮库变化的优势,分析不同施肥条件下作物的传统氮肥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和真实利用率,揭示我国典型区域氮肥的真实利用和损失状况。【方法】本研究选用了两种旱地土壤(北京褐潮土和郑州轻壤质潮土)和两种水旱轮作土壤(重庆紫色土和武汉黄棕壤)上的长期定位试验(15~31年)在4种施肥处理,即不施肥(CK)、单施化肥氮(N)、化肥氮磷钾配施(NPK)和化肥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取样分析比较作物吸氮量、土壤全氮演变、年均氮肥表观利用率与真实利用率,并计算了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肥表观损失率与真实损失率。【结果】3个施肥处理,褐潮土、轻壤质潮土、紫色土和黄棕壤上的平均氮肥真实利用率为47.6%、56.6%、57.0%和56.3%,显著高于氮肥表观利用率(33.6%、42.1%、37.8%和25.8%)。这是因为NPK和NPKM处理的肥料氮在土壤氮库中的每年速率积累为N 6.26~37.3 mg/kg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在褐潮土和轻壤质潮土上比表观利用率高10.9%~17.5%在紫色土和黄棕壤上高18.6%~32.9%,说明传统氮肥利用率更为低估水田轮作下作物的真实利用率。NPK和NPKM处理,褐潮土和轻壤质潮土的氮肥表观利用率以每年1.76~2.49个百分点的速率显著上升,氮肥真实利用率以每年1.50~2.29个百分点的速率显著上升,说明华北旱地上化肥均衡施用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增加氮肥的利用率,减少氮肥的损失。黄棕壤上的氮肥真实利用率在显著增加而表观利用率没有显著增加,是由于NPK和NPKM处理的黄棕壤全氮含量以每年N17.5~37.3 mg/kg的速率在显著增加说明化肥均衡施用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可增加黄壤的氮库库容。【结论】目前我国农田氮肥利用率普遍被低估约20%尤其是在土壤全氮含量变化较大的水旱轮作农田。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单一和复合乳酸菌添加处理对高丹草青贮发酵效果的影响,为高丹草青贮菌剂的开发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前期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保存编号LP06)、戊糖片球菌(保存编号PP02)和短乳杆菌(保存编号LBR02)添加至高丹草,乳酸菌总添加量约5×105 CFU/g,设8个处理:(1) CK(无乳酸菌);(2) LP06;(3) PP02;(4)LBR02;(5) F-1(LP06:PP02=1:1);(6) F-2(LP06:LBR02=1:1);(7) F-3(PP02:LBR02=1:1);(8) F-4(LP06:PP02:LBR02=1:1:1)。对8个处理青贮60 d后的感官品质进行评定,测定分析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和主要微生物数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高丹草青贮60 d后,LP06和F-1处理具有明显芳香果味,感官品质最优; F-2处理pH最低,为3.88;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下同); LP06处理乳酸含量最高,为4.21%; LBR02、F-2、F-3和F-4处理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LP06、F-1和F-4处理乳酸菌数量较高,均在7.00×105CFU/g以上; LBR02、F-2和F-3处理未检测到酵母菌和霉菌,有害微生物生长抑制效果明显; 7个乳酸菌添加处理粗蛋白质(CP)含量显著高于CK,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而干物质(DW)、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8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F-2处理隶属函数值最高(0.69),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结论】同型发酵乳酸菌LP06在提高高丹草青贮感官品质、降低NH3-N含量、减少CP损失、增加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上表现更具优势,异型发酵乳酸菌LBR02在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方面作用更显著,LP06和LBR02以1: 1比例混合添加青贮发酵效果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78.
耕作对渭北旱塬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星宇  王浩  于琦  王瑞  王小利  李军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4):2977-2990
【目的】探讨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田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旱区粮田降雨高效利用与耕作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于2007—2019年在渭北旱塬进行长期定位保护性耕作试验,以传统翻耕(CT)为对照,设置免耕(NT)和深松(ST)2种少耕耕作方式,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轮作田休闲期土壤蓄墒、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1)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休闲期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其中降水年型是休闲末期土壤贮水量和休闲期蓄墒率变化的主导因素。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mm)表现为丰水年型(430.6)>欠水年型(405.9)>平水年型(381.5);NT(417.4)>ST(402.3)>CT(398.2);丰水年型NT处理休闲末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最高(438.5),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370.2);休闲期蓄墒率(%)表现为丰水年型(27.1)>欠水年型(26.6)>平水年型(25.1);NT(27.6)>ST(26.4)>CT(25.8);欠水年型N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高(29.1),平水年型CT处理土壤蓄墒率最低(25.0)。(2)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耕作方式是冬小麦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冬小麦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4985)>欠水年型(3984);NT(4522)>ST(4468)>CT(4465);丰水年型NT处理产量最高(5033),欠水年型ST处理最低(3957);冬小麦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5.4)>欠水年型(14.9);NT(16.2)>ST(15.4)>CT(14.0);丰水年型NT处理WUE最高(16.5),欠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3)降水年型、耕作方式及其互作均显著影响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其中降水年型是春玉米产量(kg∙hm-2)和WUE(kg∙hm-2∙mm-1)变化的主导因素。春玉米产量表现为丰水年型(7677)>欠水年型(6999)>平水年型(5887);NT(6900)>ST(6879)>CT(6785);丰水年型ST处理产量最高(8003),平水年型ST处理最低(5723);春玉米WUE表现为丰水年型(18.7)>欠水年型(17.5)>平水年型(14.8);NT(17.8)>ST(17.0)>CT(16.2);丰水年型ST处理WUE最高(19.3),平水年型CT处理最低(13.9)。(4)在冬小麦-休闲-春玉米轮作周期中,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作物产量和WUE。其中N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6%和9.5%,ST处理多年平均产量和WUE分别较CT处理提高1.2%和3.9%。【结论】综合各降水年型下土壤水分与作物产量得出,保护性耕作可以相对高效地实现保水增产目的,其中以免耕处理蓄水与增产效应最佳。从旱作农田高产高效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推荐免耕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实现蓄水保墒及增产增收目的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9.
80.
产铁载体PGPR菌筛选及其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改进的CAS定性、定量方法,从16株PGPR菌株中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病原真菌作用的菌株,再利用平板对峙法将筛选出的5株PGPR菌与3种病原真菌进行拮抗试验。结果表明,LHS11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0%以上;其次是191对黄瓜枯萎病菌,抑菌率为74%,LHS11、19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效果相近,抑菌率分别为64%和65%。191和LHS11是抑菌效果较好的生防PGPR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