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   
33.
香蕉象甲(Cosmopolites sordidus)是芭蕉属(Musa spp.)经济作物最具破坏力的害虫,如何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在香蕉象甲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对其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概述,这对以后进一步研究球孢白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
基于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综合实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昆虫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5.
为获得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较高杀虫活性的菌株,利用拌土法测定了本实验室分离的5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对大黑鳃金龟甲的杀虫活性,建立Bt菌株比较鉴别技术来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对菌株的晶体形态及幼虫感染Bt后的中肠组织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500株Bt菌株中筛选到42株对大黑鳃金龟甲幼虫具有不同程度活性的菌株,分属于14个菌株类型;其中有10株校正死亡率大于60%,261-1菌株杀虫活性最高,7 d校正死亡率达100%。从14个菌株类型中各选取1个代表菌株进行基因鉴定,仅P65-1、1126-1、FCD114和78-2菌株分别含有cry8Ma、cry8Ca、cry8Ab、cry8Ga、cry8Ea共5个cry8类新基因,其它10个菌株均不含cry3、cry8、cry18、cry23、cry37、cry43等对鞘翅目害虫有效的杀虫基因。14个菌株中,78-3、127-2和1198-1菌株能产生双锥体型晶体,261-1、FCD114、P65-1、FTL84、78-2和1126-1菌株能产生球形晶体。幼虫感染261-1、1198-1、FCD114、1126-1、QDL40-2菌株后,中肠组织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2 d时肠壁细胞明显出现空洞化,排列疏松,4 d时受到严重破坏并脱离底膜。表明筛选到的Bt菌株具有防治大黑鳃金龟甲幼虫的潜力。  相似文献   
36.
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危害损失测定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并建立玉米螟产量损失与不同代数(一代、二代及一二代混合发生)幼虫数量及产量损失与产量构成因子、相关生育指标间的关系,便于制定更加准确且适应种群发生规律变化的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玉米螟卵量与产量损失之间呈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仅一代幼虫和仅二代幼虫的危害具有独立性,且第二代幼虫是造成玉米产量损失的主要世代。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仅一代、仅二代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损失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特性以叠加的方式得到一二代混合发生的玉米螟幼虫数量与产量损失之间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及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辽宁省大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田块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的损失,成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1,2]。在田间调查灰飞虱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以及水稻对灰  相似文献   
38.
中国北方农业害虫数字化图文系统(单机版)V1.0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由辽宁绿园农业科技开发中心和沈阳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系统是在沈阳农业大学何振昌教授主持的"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研究"项目成果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运用计算机技术编写而成,可使用户通过计算机快速、准确地进行害虫的模糊查询、多条件检索和自动浏览,可作为农业生产、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39.
为了确定Cry9Aa3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最小活性区,根据NCBI BLAST比对结果与SWISS-MODEL同源建模结果,设计了12对截短引物,以cry9Aa3全长序列为模板,扩增出了12种不同截短片段,与pEB载体重组后的阳性克隆,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Rosetta(DE3)诱导表达,提取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学活性测定,发现截短蛋白Cry9Aa3-45~700、Cry9Aa3-1~654,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有较高的活性,其中截短蛋白Cry9Aa3-45~700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LC50分别为5.27、7.56μg/g,截短蛋白Cry9Aa3-1~654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LC50分别为7.76、7.79μg/g,与阳性对照无显著差异,而截短蛋白Cry9Aa3-1~653和Cry9Aa3-46~700(LC50200μg/g)对幼虫几乎丧失生物学活性。这说明Cry9Aa3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区相同,最小活性区位于45I和654P之间。  相似文献   
40.
本文旨在鉴定西花蓟马β-1,3-葡聚糖识别蛋白(FoβGRP)基因,分析其在受到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表达模式,探讨其在西花蓟马先天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结果,比对非冗余核苷酸数据库,筛选E值小于10~(-5)的基因为目标基因,对筛选出的FoβGRPs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结构分析鉴定,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与其他物种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分析不同活性球孢白僵菌孢子侵染西花蓟马成虫后FoβGRPs的表达模式。筛选出3条βGRP基因,分别命名为FoβGRP1、FoβGRP2和FoβGRP3,其编码的蛋白序列均含有βGRP蛋白家族特有的保守性结构域,即糖苷水解酶活性结构域;FoβGRP1与FoβGRP2和FoβGRP3分属两类不同的FoβGRP;在检测的60 h内,与对照相比,西花蓟马被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真菌菌株侵染后,3条FoβGRP基因的诱导表达量均在12 h时最高,而且对于同一基因来说,高活性真菌菌株对其的诱导水平均高于低活性的真菌菌株;经灭活真菌处理的西花蓟马体内3条FoβGRP基因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条FoβGRP基因可能参与到西花蓟马先天免疫反应中。本文为后续深入研究其在西花蓟马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