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73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通过采集东北黑土地区2龄紫花苜蓿(Medicago)根瘤菌菌株,经过根瘤菌的耐盐、耐碱、耐酸、溶磷能力、生长素分泌能力、代时、固氮酶活性等生物学特性测试;并进行回接试验,测定供试菌株促生植株的根瘤数、根瘤重、生物量及全氮量,旨在阐明黑土区苜蓿根瘤菌特性与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菌株促生植株的全氮量与根瘤菌泌酸能力、代时、促生植株根瘤数显著相关(P≤0.05);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与菌株溶磷能力、泌酸能力、促生植株根瘤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通径分和回归分析建立了苜蓿根瘤菌株促生植株地上生物量及其全氮量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可为优异菌株筛选及其促生能力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以生长2 a的扁穗冰草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期、收获期二因素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发芽率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盛花后25 d时收获种子,不同施肥期的扁穗冰草种子产量最高,盛花后30 d时收获种子,不同施肥期的扁穗冰草种子发芽率最高;返青期施肥,不同收获期种子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和发芽率均最高;施肥期、收获期二因素对扁穗冰草千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3.
用便携光合系统测定仪对美国无芒雀麦和肇东苜蓿叶片动态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苜蓿单播与混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幅度不大,无芒雀麦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6月2种牧草的光合速率日动态曲线均为双峰型,有明显的午休现象,而7月为单峰型,没有午休现象。2种牧草单播与混播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似,苜蓿盛花期、无芒雀麦抽穗期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单混播均最高,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叶片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单播叶片,但在光合午休期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农菁6号无芒雀麦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于2001年对从保加利亚引进品种耐卡的种子进行50 Gy~(60)Co-γ辐射处理后,同年南繁加代种植M_1;2002年田间种植M_2;2003~2004年,在穗行圃中有针对性选择越冬性强、生物产量高的穗行收获,选育成无芒雀麦新品系.2009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农菁6号.  相似文献   
35.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群落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的群落组成,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海伦市、黑龙江省克山县和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农场4个采样点,分析了大豆根际自生固氮菌、解磷菌、溶磷菌和硅酸盐细菌的群落组成,解析了促生菌种与地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黑土区的大豆根际土壤中存在大量促生菌,自生固氮菌达到104cfu.g 1,溶磷菌和解磷菌达到105cfu.g 1,硅酸盐细菌达到103cfu.g 1;分离得到具有自生固氮能力的菌株5株,溶磷菌6株,解磷菌7株,硅酸盐细菌4株;自生固氮菌多样性指数在0.94~1.60之间,溶磷菌多样性指数在0.83~1.52之间,解磷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7~1.67之间,硅酸盐细菌多样性指数在0.52~0.96之间,4个取样点大豆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2。采用对应分析确定了不同地区的典型促生菌,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8(Azotobacter beijerinckia indica),黑龙江省海伦市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3(Micrococcus),黑龙江省克山县的特征种为溶磷菌DHS19(Pseudomo-nas),黑龙江省红兴隆农场的特征种为自生固氮菌LLN1(A.chrooco-ccum)和溶磷菌DHS5(Azotobacter)。同时明确了LLN2(A.azomonas)、LLN6(Bacillus mucilaginosus)、DHS9(Arthrobacter)、DHSO2(Pseudomonas)、DHSO14(Erwinia)、DHSO17(Corynebacterium)和LSJ21(Bacillus)在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分布较为广泛,这些菌株为研发中国东北黑土区大豆专用型复合生物肥料提供了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36.
本山,原产于安溪县阳乡南岩山麓。质地优良,采制得法的成品,香味、泡水近似铁观音,唯“韵”味略逊。其佳者,甚易与铁观音混淆。安溪茶农称它为本山,意即出产于本地南岩山(铁观音发源地)。其形态特征、繁殖方法、栽培特点也与铁观音相似。甚至把它们引种至湖南长沙,经20多年栽培后,其春梢展叶期、萌展值、伸育与温度的关系、叶片解剖结构等,仍保持相似性。所以人们称本山为铁观音的近亲。  相似文献   
37.
为了解在哈尔滨地区引种的28份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28份籽粒苋的22个农艺性状指标进行了多样性指数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批籽粒苋种质资源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3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花序颜色(1.569) > 茎颜色(1.525) > 茎条纹颜色(1.294) > 花序一级侧枝姿态(1.061) > 叶脉明显程度(1.000) > 叶正面颜色(0.956) > 叶背面颜色(0.906) > 团伞状花簇的密度(0.856) > 叶片先端形状(0.822) > 种子颜色(0.658) > 花序姿态(0.656) > 叶柄花青甙显色(0.628) > 花序花簇类型(0.257);9个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均以单株干重最大,分别为1.612和34.59%。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干重与株高、叶长、叶宽、茎粗、叶柄长、主序花序长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过聚类分析将28份资源分为4类,第Ⅰ类群各性状中等;第Ⅱ类群综合性状均较好,属于高秆、高产籽粒苋优异材料;第Ⅲ类群茎秆最粗、主花序最长、千粒重最大,可作为选育种子高产的优异材料;第Ⅳ类群为矮秆、观赏型籽粒苋特异材料。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8.048%,其中第1主成分与籽粒苋的干草产量有关,第2主成分与种子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与形态性状有关。本研究对28份籽粒苋的多个形态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可为我国籽粒苋种质资源高效利用、亲本选择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8.
在控制水分的条件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的根系面积、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渗透调节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在磷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两个基因型大豆生理活性表现极强;低磷和干旱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细胞膜稳定性较强,能较好地维持细胞膨压,保证其正常的生理过程.磷高效基因型在低磷和干旱胁迫下具有生长的优势,以较高的根系活力、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等提高生理活性抑制和减少低磷胁迫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磷素营养和水分利用效率,启动自身的自我保护机制维持生长优势,表现出较强的抵御低磷和干旱胁迫的能力;磷低效基因型主要通过增加根系面积等形态变化来适应低磷和干旱胁迫,这就决定其适宜在供磷充分的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39.
以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黑河27、黑河29为材料,在控制磷素供应水平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灌水量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磷效率基因型大豆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干旱强度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和O2^-含量递增的幅度明显小于磷低效基因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的幅度显著小于磷低效基因型,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随干旱胁迫强度增大而增加,磷高效基因型大豆的渗透调节能力要明显大于磷低效基因型。表明大豆耐旱性与其抗氧化酶活性相关,渗透调节物质是构成其耐旱性的重要物质基础,磷高效基因型膜脂过氧化程度小于磷低效基因型,并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0.
对21份引进褐色中脉高粱(Sorghum bicolor)不育系材料的农艺性状与SRAP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MP17的茎粗、叶宽最大,分别为29.97 mm和9.88cm;BMP20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材料(P0.05)。SRAP标记方法共扩增出74条带,其中64条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86.5%,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49。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86~0.977。聚类分析显示,遗传距离为0.488时,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表明,所引进的BMR饲草高粱不育系材料遗传基础较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