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为了制备猪流感病毒(SIV)核蛋白(NP)的单克隆抗体(MAb),采用差速离心法纯化H1N1和H3N2亚型SIV后交叉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通过建立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NP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6D5、18G8和20C4,将它们诱导小鼠产生的腹水IPMA效价分别为1×10~(-6)、1×10~(-6)和1×10~(-5)。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轻链为κ链。3株单克隆抗体特异识别H1N1、H3N2、H5N1、H7N9和H9N2亚型流感病毒,并且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3株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均在56 ku附近出现一条特异性的蛋白质条带,说明针对SIV的NP蛋白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综上,成功制备了针对SIV NP蛋白的3株单克隆抗体,可识别不同亚型的SIV。  相似文献   
42.
为探讨复方白头翁散防治鸡白痢沙门菌的效果,并研究其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机制。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鸡白痢沙门菌,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体外试验中,检测复方白头翁散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抑制细菌黏附、侵袭效果以及对相关基因sipC、rpoS、rcsC、invA、hilA、csgB、bcsA和pagC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10株鸡白痢沙门菌,这些菌株至少对1种抗生素耐药,多重耐药率为30%,最高为5重耐药;90%分离株可形成生物被膜。复方白头翁散对9株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62.5 mg·mL-1;该药可在1/2 MBC浓度使分离株黏附率下降93%,侵袭率下降36%,在1/4 MBC浓度使黏附率下降87%,但使侵袭率升高;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分析发现,复方白头翁散下调鸡白痢沙门菌sipC基因表达量,上调其invA、bcsA和pagC等基因表达量。这一研究说明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复方白头翁散抑制鸡白痢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43.
2011年7月,从高邮某养殖户两次送检病死麻鸭的肝脏、心脏中分离出4株细菌,对纯化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培养特性的观察、生化反应、血清型PCR鉴定及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4株分离茵均为荚膜A型多杀性鸭巴氏杆菌,鸭群所患疾病为该致病菌引起的鸭霍乱。4株分离茵的药敏结果表明,其对氯霉素、强力霉素、萘啶酸等药物多重耐药,而对左氟沙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44.
为了对从2017年送检的3个病例中分离得到的病料进行病原菌鉴定,试验采用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PCR扩增与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3株分离菌,分别命名为J1、J2、J3株,3株分离菌均能发酵蔗糖和麦芽糖,产酸,不能发酵甘露醇和乳糖;PCR扩增分离菌,得到500 bp的目的条带,与NCBI中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均为松鼠葡萄球菌(同源性达99%);3株松鼠葡萄球菌对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说明3株分离菌为松鼠葡萄球菌,其对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5.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针对检测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 monolayer assay,IPMA)筛选方法。通过优化MDCK细胞接毒量、细胞接毒后培养时间、封闭液的种类和工作浓度、工作时间等各个反应条件,并对建立的IPMA筛选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建立的IPMA检测方法的最优反应条件为MDCK细胞接毒10~(2.63) TCID_(50)/100μL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37℃培养24 h,含3‰H_2O_2的甲醇室温固定15 min,5%脱脂乳37℃封闭2 h,50μL杂交瘤细胞上清作为一抗,37℃孵育2 h,羊抗鼠HRP-IgG二抗37℃孵育1 h。所建立的IPMA方法能特异性地检测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瘟病毒(CSFV)阳性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可检测1∶3 200的HI=2~(-9)标准H1N1猪阳性血清;批间和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较好。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抗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IPMA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生产鉴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46.
由于饲养环境和采集习惯,散养家禽普遍存在着寄生虫感染,这些动物感染后呈亚临床症状,出现消瘦,但很少致死.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散养家禽都有蠕虫寄生现象[1].四棱线虫、华首线虫和棘口吸虫是寄生于鸡、火鸡、鸽和鸭的腺胃和肠道的常见的寄生虫,单独或双重寄生于鸭或鸡的体内比较多见,但是在临床上首次见到3种寄生虫同时感染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感染包括急性败血症、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脐炎、脑炎、气囊病以及其他部分或全部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1,2]。经研究表明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50%以上的菌株有多重耐药性,该病是比较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但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3]。鸽的大肠杆菌病也是鸽子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细菌病,并且鸽是大肠杆菌的一个天然储存宿主[1]。本病  相似文献   
48.
49.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建良好的居住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简要探讨城市园林绿化的基本功用。  相似文献   
50.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又称口腔鳞癌,是口腔癌的一种病理分型。OSCC起源于口腔角化细胞,是犬口腔肿瘤中第二多发的恶性肿瘤,仅次于黑色素瘤[1]。OSCC常发生于舌、牙龈、上颌窦等部位,早期常表现为表面粗糙的口腔黏膜白斑,随后发展为乳头状或溃疡状。尽管它的相对转移率只有20%,但生长迅速,常可侵入临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且极易复发[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