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阐明林冠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厚度等植被因子及降雨量影响下的林地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变化规律,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了2个35a华北落叶松典型坡面(东南坡A、南坡B),遵循空间格局分析的小支撑、多样点设计原则,结合所选坡面特征,利用线状样带取样法,测定了坡面上各样点的表层(0—20cm)和亚表层(20—40cm)土壤水分、林冠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层厚度、坡度及离开最近一棵树主干的距离,采用经典统计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降雨前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降雨前后坡面土壤水分与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经Kriging插值得到了实验坡面降雨前后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本研究选择的2个坡面上表层和亚表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明显的斑块状分布格局。A、B坡面雨前表层土壤水分的块基比分别为0.20和0.16,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亚表层的块基比均为0.50,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表层土壤水分变程分别为27.6m和23.7m,亚表层土壤水分变程为54.9m和186.0m,空间自相关性存在于较大的范围内。降雨后A、B坡面的表层土壤水分的块基比分别为0.13和0.11,亚表层的块基比为0.28和0.20;表层土壤水分变程分别为17.7m和17.3m,亚表层土壤水分变程为31.4 m和42.6 m,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的范围变小。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坡面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化在雨前主要受样点离开树木的距离和坡度的影响,雨后则主要受样点上方叶面积指数和枯落物厚度的影响。由此可见,此次11mm降水使2个坡面上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增加、空间自相关性增强,且乔木林冠层和枯落物层对降雨的截持和再分配是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微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中总结评述了目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群落结构组成、时空变化格局以及影响因素)和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季节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2个方面,同时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3.
利用平衡式张力计和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六盘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华北落叶松林内土壤水分时间动态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的相对湿润期、持续消耗期和快速恢复期;依据水分利用特征可将垂直土层划分为土壤水分的微弱利用层(0-20 cm)、利用层(20-60cm)和水分调节层(60 cm以下).华北落叶松林内0-6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与太阳辐射、大气温度、VPD和液流通量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对各因子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0-60 cm各土层土壤蓄水量与气象因子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4.
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山南侧设置2个20 m×20 m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研究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空间差异明显,2个样地的枯落物储量平均值为1.80和1.68 kg·m-2,最大值为2.96和2.71 kg·m-2,最小值为0.35和0.34 kg·m-2,最大和最小值的比值变化在8~9之间;在不考虑测点空间位置及取样间距的情况下,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变异系数为0.41和0.56;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受空间结构性和随机性的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林地微地形能解释枯落物储量空间变异的56%,局部洼地利于更多枯落物堆积;2个样地枯落物储量的空间分布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均符合球状模型,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较呔;当以95%的置信区间准确估计华北落叶松林样地的枯落物储量时,最小取样数量为9个1 m×1 m的样方.  相似文献   
25.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乙草胺在油菜植株、籽、籽壳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油菜植株、籽、籽壳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土壤用甲醇提取,经弗罗里硅土净化,GC.EC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乙草胺的添加量在0.005~1.0mg/kg水平下,乙草胺在土壤、油菜植株、籽、籽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3%~96.5%、86.9%~90.3%、83.3%~89.7%、87.9%~90.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9%~5.0%、3.9%一9.5%、6.6%~14.3%、6.4%~11.1%,乙草胺的最小检出量(LOD)为5×10-7g,油菜植株、籽及籽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O.01mg/kg,土壤中的LOQ为0.005mg/kg。乙草胺在福建莆田和湖南长沙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5.2天,在油菜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7、2.3天,油菜收获时(距施药60天),油菜田土壤、植株和油菜籽及壳中均未检测出乙草胺残留。  相似文献   
26.
深入认识和定量评价植被土壤层的水文调节功能,是干旱半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和流域水土资源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文中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半干旱区的叠叠沟小流域,分析了4种典型植被(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沙棘灌丛和草地)100cm土层的土壤容重、持水能力和渗透性等土壤水文物理性质,运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其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表明:土壤容重(g/cm3)以沙棘灌丛(1.17)最高,白桦林、华北落叶松林和天然草地较接近(1.05~1.07);土壤总孔隙度表现为华北落叶松林(54.41%)>白桦林(53.30%)>天然草地(51.91%)>沙棘灌丛(50.11%);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的蓄水性能和渗透性能要优于沙棘灌丛和草地。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白桦林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强(0.0008),华北落叶松林地(0.0148)和沙棘灌丛(0.0678)次之,草地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最差(0.2418)。  相似文献   
27.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31与稻瘟灵不同配比的混合物对稻瘟病菌均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中2∶8混配物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28.
草甘膦铵盐在苎麻田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简单、灵敏的土壤及苎麻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土壤样品用0.01 mol/L 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提取,其他样品用水和丙酮提取,经阴离子交换柱(AG1-X8)净化,与原乙酸三甲酯(TMOA)和冰醋酸反应,用气相色谱带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草甘膦在麻蔸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05~1 mg/kg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 73.6%~102.6% 和85.9% ~105.1%,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 ~8.1% 和5.4% ~13.0%。草甘膦的最小检出量(LOD)为0.5×10-10 g,在麻蔸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5 mg/kg。2年3地的残留试验结果表明:草甘膦铵盐在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福建省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6~2.6 d,1.0~1.8 d和1.1~1.5 d。无论是在高浓度处理区 还是在低浓度处理区 ,苎麻收获时(距施药60 d),土壤和麻蔸样品中均未检出草甘膦铵盐。  相似文献   
29.
中草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对新城疫病毒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并培养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感染新城疫病毒(NDV),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检测在CEF上,复方中草药对NDV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草药对新城疫病毒的中和、预防、治疗作用的最小抗病毒浓度分别是0.061mg/ml、0.244mg/ml、0.976mg/ml。  相似文献   
30.
坝上草原退耕地植被不同恢复处理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坝上草原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恢复、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3种不同恢复措施下,土壤种子库物种丰富度(种)大小为浅耕处理(18)>自然恢复(15)>深耕处理(14);自然恢复处理、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23 949粒·m-2、15746粒·m-2和10600粒·m-2,浅耕处理和深耕处理分别比自然恢复处理减少34.3%和55.7%;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物种密度的对应关系可用三次曲线来表示.土壤种子库间有较高的相似系数,但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