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69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5篇
  3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保鲜剂抑霉唑在香蕉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uECD法探索了室内自然温度和12~14℃恒温贮藏条件下抑霉唑在香蕉中的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方法的定量限为1~2μg/kg,在添加0.02、0.2、2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4.7%~107.6%,相对标准偏差为1.0%~7.4%。采用该方法测定抑霉唑在香蕉中的残留,将抑霉唑按有效成分300~450mg/kg在香蕉上使用后,其在香蕉上的原始沉积量为1.596~1.848mg/kg,抑霉唑在香蕉中的消解行为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在室内自然温度和12~14℃恒温贮藏条件下半衰期分别为8.9~10.2d和13.3d。  相似文献   
62.
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研究了坡面草地的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从坡向上看,草本生物量的大小为:半阳坡(3555.47 kg/hm2)>半阴坡(2545.85 kg/hm2)>阳坡(2043.44kg/hm2);从坡位上看,不同坡面有所差异,半阳坡草本生物量随坡位升高呈现增加趋势.半阴坡和阳坡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草本生物量与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草本生物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坡向上,半阴坡与阳坡和半阳坡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但阳坡和半阳坡之间有显著差异.在坡位上,半阴坡在中坡的草本生物量与下坡和上坡处表现为极显著差异.分别是其1.45和1.85倍;阳坡在上坡的草本生物量与中坡和下坡处分别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中坡处分别是下坡和上坡处的1.36和2.29倍,下坡处是上坡处的1.68倍;半阳坡三个坡位的草本生物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3.
在重庆市铁山坪林场28年生马尾松纯林内选取10棵优势木,进行土柱内混施5个剂量(134、261、388、515、642 g·m~(-3))的石灰石粉试验,在混施前和混施2 a后分别进行了根系调查.结果表明:施不同剂量石灰石粉的马尾松的细根特征有明显差别.随着混施剂量的增加,细根的5个特征都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施388 g·m~(-3)石灰石粉的细根特征值最大,表明其促进根系生长的效应最好;细根长度、细根表面积、细根根尖数、细根体积、细根干质量分别为600 m·m~(-3)、130 dm~2·m~(-3)、15万个·m~(-3)、220 cm~3·m~(-3)、39 g·m~(-3).  相似文献   
64.
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小区漫流法研究叠叠沟小流域内4种典型植被下的土壤稳渗速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稳渗速率平均值表现为天然草地>虎榛子灌丛>沙棘灌丛>华北落叶松林地.坡向影响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位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坡度对土壤稳渗速率的影响表现为中坡>陡坡>缓坡,当坡度小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当坡度大于25°时土壤稳渗速率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因此,以坡度25°为分界点,找到了影响土壤稳渗速率的主导因子,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得到土壤稳渗速率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段函数.  相似文献   
65.
石灰石粉对重庆酸雨区马尾松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沉降影响下重庆市铁山坪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立在酸化土壤表面一次性撒施石灰石粉0(对照)、1、2、3和4t·hm^-2 5个处理的长期定位观测试验,比较不同剂量石灰石粉对马尾松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撒施石灰石粉可以降低马尾松叶量损失率,促进胸径、树高、主轴顶梢长度和细根生长.在施后1年左右时间内,效果以2t·hm^-2最佳.在以后近2年时间内,效果以4t·hm^-2最佳,与对照相比,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增加32.80%和77.20%,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随着撒施石灰石粉后时间的推移,马尾松健康状况的改善效果随施用量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66.
农机制造业中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从国内农机制造业现状、虚拟制造技术以及虚拟制造技术在农机制造业中的应用等角度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进行虚拟设计、虚拟装配和虚拟制造,从而达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的目的,来提高我国农机产品质量,以及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7.
采摘机器人被广泛用于各种农产品的收获,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中的人力成本,解决目前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匮乏的问题。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将成熟的瓜果从其自然生长环境中识别出来,是采摘机器人实现目标定位和协调机械手的关键。针对目前采摘机器人受瓜果不同形态特征、质地影响和通用性较低等问题,通过优化公式算法和模型,设计出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采摘系统,并对黄瓜、西红柿和柑桔这3种瓜果进行图像识别和采摘。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瓜果图像整体识别率达到80%以上,对图像中重叠遮挡的瓜果个体识别率也较高,均超过90%。该计算机视觉系统装载到采摘机器人上后,在自然条件下对3种瓜果采摘成功率在70%以上,可实现对不同瓜果的高效采摘,为采摘机器人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68.
量化间伐强度和林分特征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为基于水文基础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与未经过间伐的对照林分,进行穿透雨、树干茎流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为507.2 mm,华北落叶松对照林分穿透雨量为56.6%,穿透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1%、60.9%、68.6%和74.5%;树干茎流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0.91%、0.73%、0.54%、0.37%和0.36%;与对照相比,截留量分别减少5.3%、4.0%、11.5%和17.3%。穿透雨量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都呈线性负相关,这些变量和总降雨量形成的指数方程(T=Re~(aX))可以很好地模拟穿透雨量(R~2=0.95)。华北落叶松林为30年左右时,间伐强度为43.0%~53.4%(林分密度844~1 033株/hm~2)是增加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穿透雨量的最优范围,有利于实现林分结构稳定和区域用水安全等多重要求。  相似文献   
69.
为深入认识干旱缺水区水通量分配和植被类型变化对群落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利用热扩散技术、微型蒸渗仪、树干径向变化记录仪及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了三种典型植物群落的蒸腾(Tr)、蒸散(ET)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生长季三种植物群落ET(mm)为:华北落叶松林(429.7) > 沙棘林(379.3) > 草地(206.9),分别大于、约等于、小于同期的降雨量,均呈现低—高—低的月变化趋势。冠层蒸腾是蒸散的主要分量,生长季Tr/ET为:华北落叶松(48%) > 沙棘(39%);华北落叶松林Tr/ET随季节持续降低,沙棘林Tr/ET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最大为50.4%。生长季WUE(g/kg)为:草地(3.1) > 华北落叶松林(2.7) > 沙棘林(2.35)。其中,华北落叶松林WUE变化与其Tr/ET月变化相同,从WUE在林分各层的分布来看,乔木层WUE为4.04 g/kg,草本层为1.36 g/kg;沙棘林WUE表现为生长季前、中期较高而后期较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灌木层WUE为2.32 g/kg,草本层WUE为2.37 g/kg;草地WUE在生长季前、中期均保持在3.2~4.8 g/kg。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水分充足季节(生长季中期),还是水分有限季节(生长季初期和末期),植被不可能完全利用所有的降水,但水分利用特征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0.
退耕还林还草对泾河水系东川流域径流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泾河水系的东川流域为例,应用分布式生态水文模型SWIM(Soil and Water Integrated Model)模型模拟比较了退耕还林和还草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覆盖度草地与森林的产水能力相当,占流域面积10%的高覆盖度草地造林后,流域年径流深仅减少0.01mm(针叶林)和0.08mm(阔叶林),减少0.2%(针叶林)和1.2%(阔叶林);(2)低覆盖度草地造林后流域径流大幅下降,占流域面积10%的低覆盖度草地变为高覆盖度草地、针叶林和阔叶林后,流域年径流深分别减少8.0mm、8.2mm和6.7mm,减少了29.9%、30.4%和25.0%;(3)造林后流域径流减少量的70%发生在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