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53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用重组核衣壳蛋白ELISA检测PRRSV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RRSV重组N蛋白ELISA检测人工感染猪血清75份,与IDEXX公司ELISA试剂盒及IFA的符合率分别为97.3%和100%。检测疫苗免疫猪血清,阳性率100%。在免疫后6d就能检出抗体,比IFA敏感。检测85份我国田间猪血清,阳性率18.8%。  相似文献   
72.
采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热酚法提取的脂多糖(LPS)作为抗原,建立了牛布氏杆菌病的ELISA方法,对45份血清进行检测,证明本ELISA方法灵敏性较高,经阻断试验和交叉试验,证明特异性较好。同时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制备的牛布氏杆菌ELISA试验试剂盒能在4℃条件下长期保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73.
一株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一步法RT-PCR技术成功扩增了一株自然分离NDVF基因的重要功能区片段(约500bp)。最后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F0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NDV强毒株特征性序列(112-R-R-Q-K-R-F117),且具有NDV基因VII型的特征性氨基酸,即101位的K和121位的V。  相似文献   
74.
75.
用SPF鸡胚从江苏省某一患病鹅群的肝、脾混合病料组织悬液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毒株能凝集(HA)鸡红细胞(RBC),HA为26,并可被康复鹅血清、抗鸡新城疫(NDV)阳性血清、抗鸽NDV阳性血清所抑制,而不能被禽流感(H5、H9)标准阳性血清抑制。人工感染易感雏鹅,引起100%的发病和死亡,并有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症状和病变;人工感染42日龄SPF鸡出现100%的发病和死亡。对该分离株作致病性测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型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为39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1.6,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CPI)为2.67。试验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强毒力型禽副粘病毒I型(MPV-1),命名为鹅副粘病毒I型(GPMV-1)HG99株。  相似文献   
76.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疾病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是近年来开发的核酸扩增技术,在保证灵敏、特异的同时,操作简单、耗时短,能够在常温下10~20分钟内对靶DNA进行扩增,对实验设备、资源的要求低,适用于兽医、食品安全、生物防御、农业等领域的快速诊断。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及目前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检测方面的应用,展望了其现场检测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为快速鉴别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疫苗株和野毒株,本研究通过分析Gen Bank中已发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了1对通用引物以及疫苗株和野毒株特异性探针各1条,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病毒鉴别实时荧光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检测灵敏度均可以检测至10拷贝/反应,在108至101拷贝/反应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效率均接近1。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够区分不同谱系的野毒株株和疫苗株。使用该方法对136份临床疑似样品检测,检出的阳性数量与普通RT-PCR相同,并且测序后的区分结果也相同。本方法的建立为该病的实验室鉴别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8.
尼帕病首次暴发于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不但严重危害养猪业,而且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孟加拉国、印度每年都有尼帕病暴发的报道。通过病毒N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尼帕病毒进化分为两个发展方向。目前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抗尼帕病毒药物、疫苗。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实时定量RT-PCR和间接ELISA检测尼帕病毒的方法,虽然还没有发现该病的报道,但存在传入的风险。提议我国应将尼帕病纳入综合防控管理范围,积极开展尼帕病防控的宣传与培训,加强尼帕病的技术研究和监测,并制订相关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79.
为了解小反刍兽疫疫情在野生反刍动物中的流行情况,在风险较高且野生动物集中分布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以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平行采集棉拭子样品和血清样品各78份。通过RT-PCR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核酸,同时用竞争ELISA检测反刍野生动物血清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特异性抗体。结果检测样品中未发现阳性样品。说明该批次样品中没有发现野生动物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研究结果可为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了分析我国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的分布和分子特性,对2016年分离到的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进行F基因序列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株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编码长度均为1 662nt,共编码553个氨基酸,分离株之间氨基酸相似性为97.9%~100%。4株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均为112 ERQERL117,符合新城疫病毒弱毒株的分子特征。F基因高变区(47—420nt)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4株病毒为国内新出现的基因型,利用F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属于基因1c亚型,与北美分离株高度同源,而与国内基因1c亚型分离株(Duck/Guangxi/1261/2015)相似性仅为95.5%~97%。监测数据表明这种新出现的Ⅰ类新城疫病毒具有在国内进一步流行和扩散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