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79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26篇
  81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100篇
水产渔业   38篇
畜牧兽医   324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乌兰布和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在国家开发西北地区的大政策下,适合进行农,林,牧业开发,但是限于本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大的现状,开发要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防护林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为本地区增选抗性强,生长快,见效快的灌木品种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需要,本试验选取了干旱地区常见的8种沙旱生灌木进行造林实验,选择出最适于该地区生长的灌木品种主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52.
对取食8种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酯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进行了测定,证实取食不同杨树的桑天牛幼虫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8种杨树的14种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经聚类分析将8种杨树分为2类:加拿大杨、I-214杨、北京杨、J-2杨、J-1杨、山海关杨为一类,毛白杨、新疆杨为另一类。对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与杨树次生代谢物质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杨树丁香酸、绿原酸含量高,苯酚、对羟基苯甲酸含量降低,则羧酸酯酶活力会较高;杨树苯酚含量增高,阿魏酸含量降低,则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会较高。  相似文献   
53.
关于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形成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乌兰布和沙漠的措施是对已建立的人工绿洲,以巩固和完善为主;对非垦区,重点是保护和扩大荒漠植被.  相似文献   
54.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桑天牛,从野外感病死亡昆虫体上进行分离,同时利用黄粉虫对河北省土壤中的白僵菌进行诱集.诱集结果表明:白僵菌较多存在于自然的或人为活动较少的土壤中.利用获得的菌株对桑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初步筛选出Bi05和Bs04 2个致病力较强的菌株,其接种10 d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6.47% 和92.93%,致死中时分别为4.53 d和4.83 d,而其他菌株的死亡率在28.59%和 82.12%之间,致死中时从5.84 d到16.4 d.利用不同孢子浓度的悬浮液对桑天牛幼虫进行接种,进一步测定了Bi05和Bs04菌株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6.76×105 和1.39×106 conidia·mL-1.Bi05和Bs04菌株具有生物防治桑天牛的潜力.  相似文献   
55.
公司化运营丹寨模式是贵州省建立的一种新的基层兽医服务模式。为推广这一新模式,从模式的成立背景、项目营运、收入分配和运转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从村级防检员收入、服务能力等方面剖析了该新型模式的先进性,并提出了推动该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6.
通过试验对覆膜造林的抗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对土壤起到了明显的保水作用,覆膜造林区各层土壤含水量较对照区均有显著提高;覆膜造林地的地温较对照均有提高,日地温均值比对照区提高0.7~1.6℃;覆膜区域出苗时间相较于对照区缩短3d,成活率提高了54.5%,苗高生长量提高了149%,地径生长量提高了108%。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以安徽铜陵3年生油用牡丹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基肥种类及用量、栽植密度和追肥措施对油用牡丹植株生长状况及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牡丹引种栽培后第二年的平均抽梢长度为28.53 cm、单果鲜重为9.39 g、干果出籽率为29.58%、干籽出仁率为46.35%.在考察指标中,单株结果数、一级分枝数和单果鲜重的变异系数较高,分别达到40.20%、27.44%和13.55%,说明这3个指标的变异幅度较广,可进一步优化栽培条件从而获得更佳的表现.此外,通过极差分析发现基肥种类及用量、栽植密度对油用牡丹生长状况及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程度均高于追肥措施的影响,在栽植油用牡丹时应着重考虑基肥和栽植密度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基肥和密度.适当的遮阴能有效提高油用牡丹落叶时间,促进根系二次发育.  相似文献   
58.
为探明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大孔隙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7 a田间定位试验的5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等氮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NPK)和高氮条件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HMNPK),通过X射线CT扫描原状土柱(直径7.4 cm,高20 cm),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土壤孔隙三维结构重建。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结构内部以及团聚体之间均存在大孔隙,尤以M处理数量最多;分形维数和各向异性由大到小次序分别为HMNPK>M>MNPK>NPK>CK和MNPK>CK>M>NPK>HMNPK。与CK相比,有机肥配施处理(M、MNPK、HMNPK)的大孔隙度分别增加7、6、10个百分点,大孔隙数量分别增加41.5%、33.3%、26.8%。HMNPK处理孔径分布呈剧烈的双峰曲线波动,第一和第二峰值分别出现在395~577 μm和1 545~1 701 μm处。主成分分析表明,<126 μm孔径主要受粉粒含量影响,126~500 μm孔径受容重影响,500~2 500 μm孔径则受砂粒含量、黏粒含量、连通性和分形维数等多因素综合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和无机肥长期配施,可显著改善砂姜黑土大孔隙数量和形态特征,尤以HMNPK处理效果最佳,而NPK处理效果不明显。分形维数和连通性可作为砂姜黑土结构改良的定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复合菌系GF-20在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的菌种组成及功能差异,提高复合菌系的应用性及适用性,以复合菌系GF-20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研究其菌种组成及代谢通路丰度。结果表明: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复合菌系菌种组成较为相似,主要由纤维素弧菌属、黄杆菌属、纤维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无色杆菌属等功能菌组成,但其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N2条件下,复合菌系的alpha多样性指数较其他处理高,其物种组成更加丰富和多样。不同处理复合菌均注释到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对N1(硫酸铵氮源)和N6(尿素氮源)处理间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注释丰度差异比较发现,戊糖和葡萄糖醛酸酯的相互转化、磷酸戊糖途径、半乳糖代谢、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和抗坏血酸盐和藻酸盐代谢等代谢通路丰度呈N1显著高于N6。综上所述,复合菌系GF-20在不同尿素含量培养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菌种组成及功能稳定性,可适用于原位秸秆还田实践,促进北方高寒地区玉米秸秆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60.
为探讨精准定时输精(fixed-tim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FTAI)对后备母猪早期胚胎发育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1选取自主培育的金乌猪后备母猪43头,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4头,为自然发情,观察后人工配种(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I);试验组19头,为精准定时输精组。分别于0 h(停喂烯丙孕素)、42 h [肌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regnant mare serum gonadotropin, PMSG)]、122 h [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GnRH)]静脉采血,检测孕酮(progesteron, P4)、雌二醇(estradiol, E2)、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的含量;在配种后33 h,分别屠宰对照组和试验组4头后备母猪,回收受精卵进行体外培养,其余后备母猪继续饲养并进行分娩与产仔情况追踪。结果显示,从停喂烯丙孕素至42 h和122 h,P4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E2值从80 pmol·L-1显著(P<0.05)下降至58.3 pmo·L-1,而在PMSG作用后又急剧升至134.07 pmol·L-1(P<0.01);FSH值未见显著变化(P>0.05);停喂烯丙孕素至停喂后42 h,LH值由0.09 IU·L-1升至0.12 IU·L-1(P>0.05),PMSG作用后又降至0.09 IU·L-1(P>0.05),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符合正常生理周期的变化趋势,表明用药合理无副作用。屠宰后卵巢排卵点计数结果显示,试验组17.5枚,对照组15.25枚,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平均窝均总产仔数、活仔数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但相对提高1.05头。试验2选取大长后备母猪189头,处理方式同试验1,随机分为试验组94头、对照组95头,试验组活仔较对照组约提高0.58头(P>0.05),断奶成活率提高2.99百分点。综上所述,精准定时输精程序处理符合母猪生理发情周期特质,可增加排卵数且对早期胚胎发育无不良影响,在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增加窝均活仔数和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