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68篇
园艺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肠道不仅能够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而且还可作为机体非特异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防御屏障的功能.当机体受到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感染或应激等刺激时,可损害肠道的屏障功能,危害机体的健康.因此,保护肠屏障功能成为预防和保障机体健康的关键所在.铝硅酸盐矿物作为一种黏土矿物,它能附着于消化道黏膜,因而可以起到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作用.论文从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等的组成、受损的原因及机制,以及铝硅酸盐类矿物对其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肠屏障的研究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大肠杆菌K88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鉴定裂解性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K88噬菌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裂菌效力。用双层平板法从猪场污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透射电镜和酶切基因组对获得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了噬菌体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裂菌效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了一株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K88-4;其噬菌斑清晰透亮,周围无晕环;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约60 kb);该噬菌体能耐受60℃左右高温、在pH值为5~10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为10 min,暴发期为40 min,裂解量为40;在5 h内对培养液中的大肠杆菌杀灭率将近100%。PK88-4是一株强裂解性肌尾科大肠杆菌K88噬菌体,具有裂解周期短、杀菌能力强等特点,为畜牧业防治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K88感染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3.
葡萄籽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发酵底物精粗比7∶3条件下,添加100,150和250μL/L葡萄籽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和原虫数。结果发现,添加葡萄籽精油100μL/L和150μL/L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累计产气量、发酵液pH值(P<0.05)、乙酸摩尔比例,降低甲烷浓度(P<0.01)、丙酸、丁酸、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摩尔比例。葡萄籽精油添加量为150μL/L降低氨态氮浓度及瘤胃原虫数,添加100μL/L葡萄籽精油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试验表明,适宜添加量的葡萄籽精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抑制甲烷生成。  相似文献   
94.
以肉鸡为动物模型,探讨了日粮中添加不同配比油脂后对其脂肪代谢的影响。648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鸡,试验期为42 d。CON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SO组为正对照组(日粮中添加豆油),LO组为负对照组(日粮中添加猪油),COP、COC、COV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以椰子油为主的配比油脂、多种植物油配比的油脂。结果表明:42 d,各组腹脂重、皮下脂肪厚度与肌间脂肪厚度、胸肌含脂率、腿肌含脂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O、COP组总甘油三酯含量低于COV组(P<0.05);COP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低于LO组(P<0.01)与CON组(P<0.05);COP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比值高于LO、COC、COV组(P<0.01),SO组显著提高(P<0.05);SO组肉鸡血清中总脂酶活性高于CON组(P<0.05),肝脏中COP、COC、COV组脂蛋白脂酶、肝脂酶与总脂酶活性都显著提高(P<0.01或P<0.05)。结论:配比油脂组与豆油组在不影响脂肪沉积的情况下,改善了肉仔鸡的体脂分布,且对脂质代谢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豆油组与以棕榈油为主的配比油脂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5.
王恬 《饲料工业》2012,(Z1):1-3
我国养猪业历史悠久,猪种资源丰富;同时我国又是养猪大国,生猪存栏数、屠宰率、猪肉产量均居世界各国之首。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规模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猪养殖与饲料科技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养殖模式、生产实践、健康环保、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成为目前行业的关注焦点。鉴于此,《饲料工业》适时推出《猪的营养与饲料》增刊,增刊由理论研究和应用试验两大部分组成,内容涉猎不同猪种的营养体系与饲料体系的理论研究及饲养试验。为此,我们约请行业专家及一线企业技术总监撰写文章,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领域专家王恬教授对猪营养与饲料科技创新做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本刊围绕生猪和饲料产业的一系列关键性、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成果,把我国目前猪营养和饲料领域研究的最新观点、最新科研成果及应用技术展现给读者,以期可以为当今中国养猪业所借鉴,推动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6.
试验研究大豆磷脂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择AA肉仔鸡分成4组,分别饲喂含0、0.5%、1.0%、2.0%大豆磷脂的日粮。42 d屠宰,测定血清、肝脏、胸肌和腿肌中的丙二醛(MDA)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饲喂1%大豆磷脂组血清中MDA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豆磷脂对肝脏、胸肌、腿肌MDA的含量及血清SOD的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结果提示,大豆磷脂具有很好的降低血清MDA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试验选用1日龄AA肉用仔鸡64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8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第1组为对照组,第2~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 mg/kg、500 mg/kg、750 mg/kg复合寡糖,研究其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寡糖对肉鸡前期生产性能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后期趋于平缓,但对肉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8.
<正>植酸或植酸盐主要存在植物籽实中,是植物中磷的主要储存形式,由于不易被猪禽等单胃动物利用,对环境造成磷污染,同时影响钙、锌、铁等矿物元素和某些蛋白质的利用,植酸酶的应用缓解了这些问题(康伟等,2005;朱海东和周晓云,2005)。目前,植酸酶在饲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植酸酶的一些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如pH、热稳定、底物的特异性及晶体结构等。本文综述了植酸酶的研究进展及在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正>(上接第16期)1.3生长育肥猪营养1.3.1营养水平关于生长育肥猪的营养水平方面,本文共收录了10篇研究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营养水平对生长育肥猪,包括外来引进品种,当地优良品种和杂交品种猪的生产性能、肉质特性、养分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上。育肥猪适宜营养水平(仅消化能和粗蛋白)最新研究进展见表5。  相似文献   
100.
机械破碎法分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机械破碎法分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并对分离细胞 (试验组 )和未分离的乳腺组织块 (对照组 )进行体外培养 ,研究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培养液由DMEM /F1 2 加 2 0 %小牛血清组成 ,培养条件为 5 %CO2 、 37℃。机械破碎法分离的细胞在培养 2d开始生长增殖 ,7d基本长满培养板底部 ;而培养的乳腺组织块细胞到 5d后才呈现旺盛生长 ,长满培养板底部需 1 4~ 1 5d。结果表明 ,机械破碎法是分离乳腺上皮细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