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浙贝母作为浙产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由于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浙贝母市场行情的波动,浙贝母的种植效益波动较大。本文从施肥、大棚栽培、种植密度、轮套种、病害防治和繁殖方式等角度探究提高浙贝母产量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浙贝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灵芝是我国传统“九大仙草”之一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降血糖、抗氧化等药理活性。灵芝种类繁多,品质参差不齐,种质资源鉴定以及新品种培育是灵芝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技术可从DNA分子层面对灵芝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估,有效避免了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推动灵芝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灵芝全基因组信息,利用MISA软件扫描到4 038个SSR位点,共设计出1 442对引物,随机合成50对引物并用2个灵芝DNA进行验证,发现其中44对引物为真实SSR引物,占总数的88%。我们利用筛选出的44对SSR引物对11份灵芝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结果发现,11份灵芝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20~0.962,其中GL-2号和GL-11号、GL-3号和GL-11号灵芝材料间遗传距离最大(0.962),GL-7号和GL-8号灵芝材料间遗传距离最小(0.120)。通过聚类分析对11份灵芝材料进行区分,其中野生的菌种及其后代(第3类)可以很好地与栽培菌种及其后代(第1类和第2类)区分,但是相同原始菌种LZ32来源的不同世代家系可划分为2大类,这可能是原始菌种LZ32不纯造成的结果。通过本研究证明灵芝全基因组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63.
为筛选有效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常用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浙贝母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咯菌腈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和百可得,吡唑醚菌酯和嘧霉胺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4.
浙江广义景天属的种子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浙江产广义景天属(景天科)26个种的种子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根据种子大小、形状及表面纹饰,可以将这26个种子样品分成5个类型,分别是:瓦松型 Orostachys-type、八宝型 Hylotelephium-type,费菜型Phedimus-type、小山飘风型Filipes-type和景天型Sedum-type.在广义景天属内,这些种子类型可以作为属内次级划分甚至分属的依据.可以用作划分属的是瓦松属Orostachys、八宝属Hylotelephium和费菜属Phedimus,可以用作属内次级划分的有小山飘风组Sedum sect.Filipes和景天组Sedum sect.Sedum.在景天组内,种子表皮细胞表面具乳头状凸起,较为一致.但在一些种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也可以作为组内部分分种的依据.苞叶景天系ser.Bracteata 3个种的种子形态很不一致,不是狭义景天属内的一个自然类群.说明种子形态对广义景天属的分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乙酸是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可以通过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分解乙酸和互营乙酸氧化菌氧化乙酸这两种途径产甲烷。一些同型产乙酸菌通过逆向acetyl-CoA途径可以进行互营乙酸氧化,甲酰四氢叶酸合成酶(formyltetrahydrofolate synthetase,FTHFS)是该途径关键酶,其编码基因甲酰四氢叶酸合成酶基因(fhs)可以用来研究环境中互营乙酸氧化菌群分布,但目前相关研究比较有限。为了了解乙酸氧化菌群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研究采集了分别来自供给原料不同、运行温度不同的湿式和干式的厌氧反应器的消化污泥,按样品的来源特征构建3个fhs基因克隆文库并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3个文库的克隆分布差异大且没有共有克隆,大部分克隆与已知微生物或未培养克隆具有较低的相似性,表明厌氧消化系统中存在较高多样性的未知互营乙酸氧化菌群,运行温度对互营乙酸氧化菌群多样性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6.
毛酸浆是集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身的药食两用植物,从毛酸浆的栽前准备、育苗、移栽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适时采收等多个方面介绍毛酸浆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以期为规范化种植毛酸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7.
转基因与常规杂交相结合改良水稻耐盐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将CMO、BADH、mtlD、gutD和SAMDC基因以单价或双价的形式导入水稻常规品种中,再结合常规杂交育种,选育5价强耐盐性的转基因水稻植株。1~5价9类组合的水稻品系,经PCR分子检测,在转基因后代中多价目的基因聚合,遗传稳定,且分子检测与田间耐盐性的表现一致。转基因植株在盐碱地中能正常生长,拓展了水稻常规品种耐盐性。并已获得耐0.5%~1.0%NaCl的T秀水11——品3、品6和品7等9份优良株系或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68.
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无载体主干序列(细菌DNA)的表达框基因直接转化栽培小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bar表达框基因的基因枪转化.通过试材培养、外植体分离、bar表达框基因分离提取和纯化、基因枪轰击、诱导分化与再生培养、再生苗核酸抽提、转基因检测及除草剂涂抹试验等方法,筛选到23株全部来自幼胚愈伤的独立再生苗,其中18株显示bar表达框基因的整合,且均表现抗除草剂效应.基因型鄂麦12号的转化频率(1.55%)高于鄂恩1号(0.87%),两基因型在1100 psi轰击压下的转化频率均高于900 psi,其中鄂麦12号达到3.51%,明显优于鄂恩1号,且高于常规小麦基因枪的平均转化频率0.50%~1.00%.鄂麦12号幼胚在1100 psi轰击压下转化bar表达框基因可获高转化效应.表明受体基因型、外植体类型、轰击压等因素在优化表达框基因转化体系中具重要作用.推断表达框基因转化方法具有片段小、环境安全、转化效率高、整合模式简单、表达高效等优势,在作物遗传转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Ti质粒在大豆中的表达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70.
药用菊花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药用菊花种质资源和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利用L25(56)正交设计对影响药用菊花SSR-PCR反应的模板DNA、Mg2+、d NTPs、Taq酶、引物等5个因素进行优化,并对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建立了药用菊花SSR-PCR最佳反应体系(20μL):模板DNA 60 ng,正、反向引物0.25μmol/L,d NTPs 0.3 mmol/L,Mg2+3.0 mmol/L,Taq酶1.5 U。运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从136对引物中成功筛选出了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57对,大多数条带大小集中在100~500 bp,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数为5~15条。优化的SSR-PCR反应体系在多个药用菊花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获得了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和多态性丰富的扩增图谱。该体系的建立可为今后利用SSR标记对药用菊花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系统发育研究、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