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03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7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分别采用4种离析液(a.HNO3-KClO3、b.NaClO、c.H2O2-HAc、d.NaOH)对一年生慈竹进行离析,研究不同化学离析方法、离析时间及超声等条件下对纤维接触角和纤维中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离析方法的离析时间(t)差别较大,ta相似文献   
92.
竹材表面ZnO纳米薄膜的自组装及其抗光变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ZnO纳米棒对紫外线具有超强的吸收能力,有可能大幅度改善竹材抗光变色性能。在低温溶液体系下,通过ZnO晶种形成和晶体生长两道工序在竹材表面自组装形成ZnO纳米薄膜,探索大幅度改善竹材抗光变色性能的可行性,并重点研究了种子液浸渍时间对ZnO纳米薄膜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晶体生长条件一致的前提下,竹材表面所形成的薄膜形态与在种子液中的浸渍时间密切相关;0.5和1h浸渍使竹材表面形成了由直径小于20nm的ZnO纳米颗粒组成的薄层;2h浸渍形成微纳米网状和哑铃棒状结构;当浸渍时间增加至4h,表面薄膜则主要为无序的纳米棒和少量微纳米六面体结构;经过120h加速老化试验,发现空白试样总色差是表面生长出ZnO纳米棒试样的3倍,改性试样表观颜色的光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3.
94.
采用通过帚化技术去青后的慈竹竹束单板,制备了28 mm厚的竹束单板层积材,探讨了竹束去青程度对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尺寸稳定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竹束去青程度的提高,竹束表面的明度L倡呈上升趋势,红绿轴色度指数a倡和黄蓝轴色度指数b 倡增加,色差ΔE倡增大;竹束去青程度越高,竹束表面的静态接触角越小,对应制得的竹束单板层积材的尺寸稳定性越好,干态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变化不大或稍有减小,但经过28 h处理后的强度均表现出更小的削减;不去青对竹束单板层积材强度降低的影响是最大的;针对水平剪切强度, A、B、C、D组板材均符合GBT/20241—2006《单板层积材》标准要求,A、B、C组达到《重组竹》(报批稿)规定的9V-12H级别。  相似文献   
95.
可降解聚乳酸沙障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按不同坡向和不同坡位,对乌兰布和沙漠铺设3.5a的聚乳酸(PLA)方格沙障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单根纱线拉伸试验研究了沙障的力学性能变化,利用天平称重测定了失重率变化,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障体表面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未使用的PLA沙障相比,随坡位的上升,障体4个部位的单纱断裂强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各部位的单纱断裂强度由小到大排序依次为:迎风面、顶部、背风面、贴地面。从坡底到坡顶,障体的失重率整体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特点。沙障暴露部分的降解现象较贴地部分的明显。风沙流吹蚀磨蚀是影响PLA沙障材料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光照的影响其次,沙区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96.
分析我国竹材产品术语标准化的基本状况,结合竹材加工生产实际,对竹材加工单元及其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进行探讨,对未来竹材产品有关术语及其定义标准化工作提出建议,为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竹/木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中(飓风、雹暴等)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Instron 9250HV落锤冲击试验机对毛竹重组竹和竹木复合重组材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密度和组坯形式对冲击性能和损伤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了组坯结构与吸能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较好,纵横组坯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冲击性能优于同密度的重组竹。冲击损伤使重组竹沿纤维方向纵向开裂,导致材料整体失效;而竹木复合重组材的横纵结构抑制了裂纹的扩展,使缺陷仅发生在冲击点附近;落锤出射面表现为层状开裂,具有分层吸能的能量吸收机制。相同密度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可以更好地抵抗冲击破坏。  相似文献   
98.
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物质的富足和科技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超越了人的功能需求而进入了感性需求.本文简要介绍了感性工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并以集成式厨房为实例,介绍了感性工学在产品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温度变化对酚醛胶在竹材表面动态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度变化对酚醛胶在竹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该文采用测量动态接触角方法,用润湿模型分析了酚醛胶在20、60、80和100℃环境下,对层积材用竹片青、黄表面的润湿性和铺张渗透系数k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酚醛胶在竹青和竹黄表面的润湿性差异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角(起始和平衡接触角)增大,k值减小,竹材表面的润湿性、铺张和渗透性变差;但温度变化对竹青和竹黄表面k值影响的规律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竹材表面的酚醛胶会出现收缩、干瘪现象,温度越高,出现干瘪、收缩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00.
仇实  于强  杨林哲  马骏  王戈  岳德鹏 《水土保持通报》2022,42(5):114-122,150
[目的] 从宏观视角探究甘肃省沙化土地的生态修复策略,为区域的生态空间网络构建及优化提供基础。[方法] 将土地沙化敏感性指标与生态网络相结合,通过度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分析,筛选敏感性较高地区的节点并对其增边优化,最后通过增边前后鲁棒性的对比,验证优化结果。[结果] ①甘肃省土地沙化敏感性呈现由西北逐渐向东南依次降低的空间格局,西北地区土地沙化情况严重。②甘肃省东南地区生态源地与廊道密集而西北地区的源地和廊道稀少,表明西北地区生态网络连通性差,生态本底有待加强。③增边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节点鲁棒性和连接鲁棒性有明显的提升,网络边的鲁棒性略有提升但不明显。[结论] 通过增边优化策略可以提高甘肃省生态空间网络的稳定性,并提高生态自我恢复能力,但模拟出的生态修复路径可能由于地理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适宜的改造或建设廊道的实际成本很大,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