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农学   31篇
  3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粳稻BT型不育系95122A的选育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122A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粳稻品系95122与泗稻8号A 杂交并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不育系.95122A花粉败育属圆败型, 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可恢复性好,配合力较强;对条纹叶枯病抗性较强.95122A于2008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所配组合95优161(95122A/晚161)于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82.
采取分层整群抽取的方法,以项目组为单位抽取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从事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研究的87名科研人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状况,主要涉及作物种质资源需求状况、发掘创新研究状况等,并对江苏省作物种质资源共享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3.
水稻57H谷蛋白突变体的谷蛋白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PAGE电泳对2份57H谷蛋白突变体的谷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份57H突变体的谷蛋白前体增加而相应的成熟酸碱亚基明显减少.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经过3年的测定,结果发现2个突变体谷蛋白含量与对照品种W3660无显著差异,但谷蛋白含量较低,这与SDS-PAGE测定的谷蛋白成熟的酸碱性亚基含量减少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84.
为培育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本研究以高产粳稻品种武香粳14作母本,以食味品质优良粳稻品种关东194(含有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和暗胚乳的突变基因Wx-mq)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比较Wx-mq与其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Wx-b,Wx-a,wx的DNA序列,发现Wx-mq基因的外显子4和外显子5上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外显子4上的G-A突变产生了NIaⅢ的酶切位点,并设计合成了能区分含或不含Wx-mq纯合基因型和杂合基因型的CAPS标记.利用该标记对武香粳14/关东194衍生的F_5、F_6株系进行辅助选择,筛选含Wx-mq纯合基因型的单株.成熟后对胚乳淀粉性质的调查结果与分子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效果达100%.这样我们就成功培育了食味品质优良、综合丰产性好的粳稻新品种南粳46.  相似文献   
85.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酚反应基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谷粒苯酚染色反应是鉴别籼粳稻亚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311和日本晴构建的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谷粒酚反应的3个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酚反应级别为4,其余的在0到1级。8个置换系均含有来源于日本晴的1个置换片段,其中3个置换系在第2染色体、2个置换系在第4染色体和3个置换系在第7染色体上分别有1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4.9cM、37.8cM、9.7cM、9.5cM、22.7cM、16.7cM、22.2cM和13.0cM,平均长度为19.6cM。3个控制水稻苯酚反应的基因qPH4-1、qPH2和qPH7被界定在第2染色体RM406和RM240、第4染色体RM280和RM5709及第7染色体RM11和RM65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9cM、9.5cM和16.0cM。qPH4-1、qPH2和qPH7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南粳46(原名宁5047)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日本优质粳稻关东194为父本,与江苏优质高产粳稻武香粳14杂交,经数代外观与食味品质筛选并结合条纹叶枯病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而成的优质粳稻。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11月1日农业部《  相似文献   
87.
一个水稻落粒性基因SH1的SSR标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籼稻品种93-11为轮回亲本,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回交的高世代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选用104个多态性的SSR标记对水稻的落粒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在BC4F2群体中,6个标记的基因型来自于日本晴;在BC4F3定位群体中,难落粒植株数与易落粒植株数的分离比例为3:1,落粒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命名为SH1;分子标记与落粒性共分离分析将SH1定位在SSR标记RM5389和RM1068、RM1387之间,与3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7cM、5.5cM和13.1cM,此结果为该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功能标记的开发与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培育具有乙酰乳酸合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的品种是防治水稻直播田杂草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助于提高其品种选择效率。【方法】在明确除草剂抗性突变体黄华占M-1 ALS基因编码区碱基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Tetra-primer ARMS-PCR)技术,设计引物对不同品种(品系)和淮稻5号/黄华占M-1的F2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结合除草剂的田间试验对标记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ALS基因编码区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尽管籼、粳稻之间具有多处差异碱基,但只有第1642和1643碱基TG到AT的变异能导致位于高度保守域的第548位编码氨基酸由色氨酸突变为甲硫氨酸,进而使水稻产生对ALS抑制剂类除草剂的抗性。依据PCR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可以准确区分出3种不同的基因型,其基因型与苗期除草剂抗性的表型完全一致。【结论】利用Tetra-primer ARMS-PCR技术,可以实现对两个连续变异碱基位点基因型的快速检测,从而加快ALS抑制剂类除草剂抗性水稻品种的选育进程。  相似文献   
89.
由国内外19位水稻专家对在全国范围内筛选的20个粳稻参评样品进行了品评。品评活动采取现场加密,现场评分,现场录入,现场统计,现场解密的方法。评选出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5个、优秀奖5个。同时分别分析了蛋白质含量、米饭食味计评分与感官食味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感官食味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0.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冷藏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管系统",用于受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出入库记录,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物理及逻辑架构以及系统数据模型等,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