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6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我区是河北种棉主产区,尤其抗虫棉新品种的推广,地膜覆盖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近年来笔者对本地棉花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现整理综述如下。1播前准备1.1精细整地、施足底肥棉田耕地时间可分为冬耕和春耕,冬耕可在收获后至封冻前进  相似文献   
22.
1 供试材料 1.1 SSN-1型种子苗木消毒机。  相似文献   
23.
玉米圆斑病于1996年在乌兰浩特市玉米制种田中突然暴发。一般地块发病株率70%左右,严重地块达100%,造成平均减产率60%以上,最高减产率达80%以上。将田间采到的“兰单LB”玉米患病的茎、苞叶、果穗经吉林农业大学华致圃教授鉴定,病原菌为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  相似文献   
2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SDS- PAGE) ,检测了甘肃省 110份近期育成小麦品种(系 )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HMW- GS)。结果表明 ,Glu- 1位点有 16种 HMW- GS变异 ,Glu- A1位点 2种 ,Glu- B1位点 8种 ,Glu- D1位点 6种。春小麦品种 (系 ) HMW- GS的变异、组合类型较冬小麦丰富 ,且优质亚基的变异种类和频率也高于冬小麦 ,面包评分 8分以上的强筋或中强筋品种数比冬小麦高 2 3.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5.
根据几年枣树的生产经验总结,介绍了枣树关于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的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为广大果农生产优质枣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6.
为了筛选出防治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杀菌剂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对芝麻茎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值分别为0.0622 mg/L、0.1079 mg/L;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药剂混配和防治芝麻茎点枯病提供药剂筛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生产水貂阿留申病(Aleutian disease,AD)诊断抗原的新方法。试验提取水貂阿留申病毒(Aleutian disease virus,ADV)的基因组,PCR扩增ADV核衣壳蛋白VP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Bacmid-VP2,脂质体介导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MVPV-VP2。电镜下观察表达的VP2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反应原性。以传统接毒方法生产的AD诊断抗原作对照,通过对流免疫电泳试验检测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表达的重组VP2蛋白在电镜下组装成病毒样颗粒且能与ADV阳性血清发生反应。与商业诊断抗原相比,重组抗原诊断AD的阴阳性的符合率为100%。该方法可成为生产AD诊断抗原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28.
2007—2009年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林草间作模式为对象,以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农田为对照,对林草间作地土壤养分及含水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林草间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不利于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从间作年限看,9年生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大于7年生林草间作。从空间结构看,林草间作对20、40、60 cm土层土壤养分及水分含量的影响较80、100 cm土层明显。  相似文献   
29.
小麦赤霉病已经成为河南夏小麦主要病害之一,是制约小麦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文章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病原菌、发生情况、成因分析和防治,分析了流行成因,提出了防治措施。为小麦赤霉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姬菇栽培在我区已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农民利用冬闲季节进行姬菇栽培,其生产的姬菇产量高、品质好,产品的质量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信誉,外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每棚纯收入在5 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好行业.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我区姬菇栽培一般在九月中下旬开始拌种播种,栽培管理可持续到次年4、5月份,品种宜选用耐寒性强、产量高、菌盖褐色、圆整、菌丝粗壮、抗杂菌强的品种为宜,目前主要栽培种有西德88,冀农11、33,冀新1、2号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