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索白蜡光合作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方法]以白蜡优良无性系鲁蜡5号及原生绒毛白蜡为试材,对其自然生长条件下主要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鲁蜡5号与对照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10: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温度在32.85℃时净光合速率最大,两者无明显差异;在强光条件下,鲁蜡5号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均高于对照;经相关性分析,鲁蜡5号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气孔导度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胞间CO2浓度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为白蜡栽培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山东省野生豆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以及育种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山东省分布的6个群体61个野生豆梨单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8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清晰条带1344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6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340条,多...  相似文献   
13.
绒毛白蜡不同无性系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4a生苗木为试材,进行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2个绒毛白蜡无性系间光合特性差异较大,其中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光合指标间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正相关性较强,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遗传和环境具备正相关性;水分利用效率与净光合速率存在一定正相关性,与蒸腾速率呈一定负相关性;细胞间隙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存在正相关性,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一定负相关。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呈负相关。光合指标作为绒毛白蜡无性系良种早期选育指标是否适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白蜡优良无性系的抗逆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白蜡品种在盐渍生境中的生长响应,以6个优良白蜡无性系新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其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抗逆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提取出的2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0.85%,表明5个观测指标的全部信息可由这2个公因子反映90%以上。通过权重值计算得出,6个白蜡优良无性系品种的综合得分均大于‘绒1号’,表现出较好的抗逆能力。其中,以‘鲁蜡2号’的分值最高,其次为‘鲁蜡3号’。总之,6个白蜡新品种的抗逆能力均高于对照‘绒1号’白蜡,其中以‘鲁蜡2号’表现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卡那霉素叶片涂抹法田间筛选转基因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田间生长的苜蓿为材料进行Kan涂抹叶片筛选转基因植株最佳浓度和适宜观察时间的研究,并对筛选的抗性植株进行了PCR检测验证。结果表明,Kan叶片涂抹田间筛选的最佳浓度为1000mg/L,观察时间以12d为宜;经PCR检测验证,Kan筛选抗性苗的阳性检测率达到93.8%。研究建立了一种在田间对转基因苜蓿进行大量筛选的简便方法,对于转基因苜蓿材料的选育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渤海柳1号"的品种特性及繁育方法。"渤海柳1号"主干通直,顶端优势极强,嫩尖暗红色,枝条在立秋后逐步变色,颜色随着天气变冷加深,由褐红色到落叶时变成紫色,具有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地3年生白蜡进行了连续2年的氮、磷、钾田间肥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白蜡的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所有施肥处理白蜡苗木的胸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当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0.064kg株-1 a-1、0.036kg株-1 a-1和0.048kg株-1 a-1时,白蜡的胸径的当年、累积增产率以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其它施肥组合。通过拟合所得的一元二次施肥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蜡的N、P2O5和K2O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分别为0.070kg株-1 a-1,0.047kg株-1 a-1和0.068kg株-1 a-1。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盐碱地造林试验站的12年生白蜡人工林内(山东黄河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定位观测样地),设有25 m综合梯度观测塔(包含森林小气候观测系统),在高度1.5、3.5、11.0、13.0 m处分别设置4层气象传感器(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在高度3.5、11.0 m处设有两层四分量辐射传感器。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每个月份选择3个晴天代表日,按照数据采集频率为10 min的间隔24 h不间断采集数据,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白蜡人工林小气候特征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一年中,冠层内太阳辐射始终低于冠层上,冠层内年均太阳辐射可降低84.91%;林冠层在4月份表现出一定的保温作用,7月份表现出一定的负作用;一年中,观测塔高度3.5 m处的湿度基本高于观测塔高度11.0、13.0 m处的湿度,且4个月(4、7、10月份和次年1月份)的日变化特征显示林冠层夜间增湿作用明显;不同高度的风速,从大到小依次为13.0 m高处、11.0 m高处、1.5 m高处、3.5 m高处,林冠层年均可降低风速73.54%。  相似文献   
19.
滨海盐碱区不同林龄柽柳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柽柳人工林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对3种林龄(3、6、8 a)柽柳林地的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持水贮水能力以及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其中土壤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孔隙度、持水量、贮水量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各指标在3 a与8 a林地间及表层土(0≤土层深度(H)20 cm)与深层土(40 cm≤H60 cm)间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现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在不同林龄林地间由大到小的顺序均表现为8、6、3 a,且8、6 a林地与3 a林地差异显著(P0.05)。综合来看,随着林龄的增长,柽柳林中凋落物分解与细根生长的作用逐步增强,0 cm≤H60 cm土壤剖面内的土壤密度、孔隙度、持水性及渗透性得到很大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区营造柽柳人工林有利于改善土壤水分物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以盐渍生境下1~3年生红棒为材料,对不同树龄红榉的各营养器官中盐离子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Na^+、K^+和Cl^-在红棒各营养器官中分布不同,且差异显著。Na^+和K^+在根中含量最多,平均分别达0.75%和12.34%。Cl^-在叶中含量最多,平均达1.08%。Na^+和Cl^-含量均随树龄的增大而减少,K^+含量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表明在盐渍生境中种植的红榉能够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逐步适应盐渍生境,从而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