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40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关中盆地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关中盆地225个潜水样点进行采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中的变异函数和克里格插值工具对盆地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的空间变异和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空间相关性属中等程度,随机性因素对于该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分布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在该区造成的硝酸盐污染已是区域性的;关中盆地地下水的硝酸盐含量普遍较高,总体分布特点为东部高于西部,由南至北有逐渐递增的趋势;盆地中东部的礼泉-兴平-武功一带和三原-富平-蒲城一带的阶地及黄土台塬区是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最为严重的区域。由于是关中重要的农灌区,施肥灌溉等农业活动是造成这两个区域地下水硝酸盐激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与土壤水分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王文科  刘立  赵贵章  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50-16052
[目的]分析毛乌素沙地沙柳根系分布特点及土壤水分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干旱地区沙柳根系吸水模型。[方法]采用挖掘法对沙柳样地的毛、细和侧根根系分布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土壤水分中子仪测量土壤含水率。[结果]沙柳样地毛根根量分布呈现逐渐递减规律,最大值出现在表层20 cm,毛根主要利用表层20 cm以上的土壤水分。细、侧根根量分布呈现先增大后减少规律,最大值出现在100~120 cm土壤深度,细、侧根主要利用100 cm深度上的土壤水分。[结论]沙柳根系生物量总体上逐渐减小,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符合沙柳吸水规律。  相似文献   
83.
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根系分布特征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不同地貌下沙柳(Salixpsammophila)根系分布特征,揭示干旱地区不同地貌下植物适应机理。[方法]利用中子水分仪观测沙丘上和丘间洼地沙柳样地的土壤水分动态,采用挖掘法分别对沙丘和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样地进行根系分布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水平方向上,沙丘上沙柳根量呈指数函数减少;丘间洼地的沙柳根量呈乘幂函数减少。在垂直方向上,沙丘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 ~30和80 ~12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72%;丘间洼地上的沙柳根系主要分布在0 ~40 cm的土层范围内,根量占总根量的54%。[结论]沙丘上沙柳根系不仅利用表层土壤水,而且还利用中层地下水。丘间洼地沙柳根系则以利用表层土壤水为主。  相似文献   
84.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玉米和向日葵两种植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考察了外源菌(DX-9)对植物修复的强化和协同效应,对"外源菌-植物"修复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在10000mg·kg-1污染浓度下,150 d玉米、向日葵试验区土壤中石油降解率分别为42.5%和46.4%,较对照区提高了100.5%和118.9%.外源节细菌的施加可使生物修复速度显著加快,150 d"DX-9-玉米"和"DX-9-向日葵"试验区石油烃降解率分别达到72.8%和76.4%,较同期单独植物修复的降解率提高了71.3%和64.7%.500 d各试验区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95.5%、96.1%、97.6%和98.9%,土壤中石油烃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限量(<500mg·kg-1);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生物群落分布、呼吸强度及植物不同部位中石油烃的残留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玉米、向日葵与节细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联合生物修复效果显著;经过两年修复,污染土壤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5.
程东会  王文科  李威  王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970-4971,5001
利用负水柱方法测定了风积砂脱湿和吸湿2个过程的水分特征曲线,用Van Genuchten公式求出拟合参数值,得到非饱和渗透系数、比水容量等表征风积砂非饱和性质的参数。结果表明,风积砂吸湿水分特征曲线比脱湿过程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比水容量最大值相差不大,但出现最大值时脱湿过程为30cmH2O,而吸湿过程为10cmH2O;脱湿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远远大于吸湿过程,当吸力为70cmH2O时,渗透系数最大相差近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6.
CO_2地质封存过程复杂,存在CO_2泄漏风险,进而会影响土壤生态系统,为研究地质封存CO_2泄漏应对措施,以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控制释放CO_2系统研究了玉米对地质封存CO_2泄漏的响应特征,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CO_2浓度为30×104μL·L~(-1)(30 cm埋深处CO_2浓度)时,玉米表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当CO_2泄漏量增加到40×104μL·L~(-1)以上时,玉米叶片等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为受胁迫特征;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试验共获得4个土壤样本的70 948个OTUs,但仅3.32%为4种泄漏条件下土壤所共有;遗传信息表明土壤细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变化与CO_2泄漏浓度密切相关;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酸杆菌门等为土壤优势菌群,而酸杆菌门在土壤CO_2浓度达40×104μL·L~(-1)下相对丰度大幅增加,暗示其可用作地质封存CO_2泄漏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指示菌。可见泄漏的CO_2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及土壤细菌群落特征,而变化的土壤细菌多样性会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等。  相似文献   
87.
放线菌Act12对Pb胁迫下黑麦草根系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剂接种及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平Pb胁迫条件下放线菌Act12对黑麦草根系生长和抗性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Pb胁迫水平不同,对黑麦草根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接入放线菌后,黑麦草根分蘖和根鲜重较对照增加了12.3%~44.2%和19.2%~94.6%,对根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接菌后根系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对照也有所增加,尤其在高浓度Pb胁迫下(500~1000 mg·kg~(-1))对3种酶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接菌显著降低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了根系活力。研究表明,Pb胁迫下,放线菌Act12的接入可增强根系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损伤,提高根系活力和根系对Pb胁迫的耐受性,进而显著促进黑麦草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88.
采用不同PH的模拟酸雨处理2年生远志幼苗,测定各处理组远志地上部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远志总皂苷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模拟酸雨对远志物质代谢的影响与PH值密切相关,随着PH值的降低,远志茎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总皂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它们达到最高含量时的PH值不同,酸雨胁迫对远志不同物质代谢特征指标,具有不同的影响阈值。研究发现,远志在酸雨胁迫下具有一定的抵抗力,高强度模拟酸雨对远志幼苗的物质代谢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9.
养鸡场设置技术控制点管理王文科(河北武安市解放军第二六七二养殖公司056308)养鸡场技术控制点是指在鸡群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的期间内,一定的条件下对需要重点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以及影响因素等采取特殊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实行强化管理,使鸡场生产处于...  相似文献   
90.
腐植酸钠在畜牧兽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