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19篇
  27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赤星病是烟草上的重要叶部病害,每年给烟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培育抗赤星病品种是防治烟草赤星病为害的根本措施,而对赤星病抗性关联遗传位点的发掘、鉴定和利用是培育抗赤星病烟草品种的关键基础。本研究利用抗赤星病的烟草材料‘Beinhart 1000-1’和加工品质好但不抗赤星病的烟草品种‘K326’,通过种间杂交和F1代自交分离,创建了‘Beinhart 1000-1’和‘K326’的F2代杂交分离群体。随后,通过赤星病抗病性鉴定,本研究在F2代分离群体中选择了19株抗赤星病材料和19株感赤星病材料,分别进行了基因组DNA提取,并通过BSA法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在重测序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表型鉴定结果,本研究鉴定出差异SNP位点约170万个,进行烟草赤星病抗性关联SNP位点分析,找到赤星病抗性相关基因10个,促进了烟草抗赤星病分子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2.
【目的】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碱性几丁质酶基因PR3b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nic2)中存在转录后mRNA可变剪切现象,但其可变剪切的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将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nicotine- synthesis related splicing element 1)与GUS融合表达,分析NRSE1元件的独立可变剪切特性,以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CR扩增方法获得PR3b cDNA序列中的NRSE1元件片段,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了烟草PR3b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的融合表达载体。将融合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LBA4404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培育了表达NRSE1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nic1nic2及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阳性植株后,利用RT-PCR分析NRSE1与GUS融合表达后在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中的可变剪切特性;对转基因植株的幼苗进行乙烯(ET)和茉莉酸(JA)处理,通过GUS染色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GU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RT-PCR方法分析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的可变剪切特性影响,以及对转基因植株中NRSE1与GUS融合子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RT-PCR检测及GUS染色鉴定出表达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低烟碱突变体和野生型烟草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证明,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剪切修饰区段的序列变化与烟草中PR3b的mRNA可变剪切修饰一致;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GUS染色表明,ET和JA处理对转基因植株的GUS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利用ET和JA处理转基因植株进行的RT-PCR分析表明,ET和JA处理不改变NRSE1元件原有的诱导剪切特性,也不影响转基因植株中NRSE1元件与GUS融合子的表达水平。【结论】PR3b的可变剪切元件NRSE1与GUS在烟草中融合表达后,仍能在低烟碱突变体nic1nic2中发生高水平的可变剪切;NRSE1在烟草中的可变剪切不依赖PR3b的其他mRNA区段,是烟草PR3b发生可变剪切的独立元件;ET和JA处理对NRSE1元件与GUS融合表达植株的GUS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翻译水平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3.
为缓解甘薯连作障碍、提高土地产能,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甘薯玉米间作对土壤与作物的影响,以探讨该栽培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和产量优势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甘薯玉米间作促进了根系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其中,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作甘薯、单作玉米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5.76%、12.37%;与单作甘薯处理相比,甘薯玉米间作处理提高了磷酸酶活性、土壤呼吸强度,降低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甘薯玉米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为1.12,具有产量优势,种间相对竞争力为-0.26,甘薯种间竞争力弱于玉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产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正相关。可见,甘薯玉米间作对甘薯生长发育和土壤状况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4.
基于样地调查与室内分析,运用清查平均生物量法和林木相对生长模型,研究了山西太岳山林区两种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4.24~6.07 g· kg-1,土壤层含碳率变化范围为5.31~50.00 g· kg-1;两种植被类型平均森林碳储量:油松林为263.03 mg· hm-2,辽东栎林为292.31 mg· hm-2,辽东栎林约为油松林的1.12倍;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层碳储量(173.35 mg· hm-2)>乔木层(92.70 mg· hm-2)>枯落物层(6.50 mg· hm-2)>灌草层(5.23 mg· hm-2),其中土壤层碳储量约占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62.4%;植被层各分层碳储量大小差异显著,土壤层碳储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相似文献   
75.
苜蓿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苜蓿 (Medicagosativa)在世界上广为种植 ,北起北纬 69°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南至南纬 55°阿根廷和智利。全球栽培面积约为 3 3 0 2万hm2 ,主要分布于美国、阿根廷、前苏联、加拿大和中国。尽管苜蓿优点甚多 ,但也存在种子细小、产量低、种子硬实率较高、花叶病危害大及反刍动物大量采食易得臌胀病等不足之处 ,给苜蓿产业化生产带来许多不便。 1972年 ,美国学者Saunders等人从未成熟的苜蓿花药、子房、子叶愈伤组织分化再生苜蓿植株成功 ,标志着苜蓿组织培养研究的开始 ,自此大量有关苜蓿组织培养的研究工作得以开…  相似文献   
76.
随着对植物病毒基因组结构的深入认识和病毒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阐明,对植物病毒的遗传操作成为可能。通过基因替代、插入融合、基因互补、抗原展示等方法构建的植物病毒载体系统在基础生物学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对植物病毒系统载体构建策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以期对研究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7.
鸵鸟肉、蛋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鸵鸟生长在干旱、气候恶劣的沙漠地带,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成本低等特点.自1992年广东省江门市畜牧局鸵鸟场弓}种和试养鸵鸟成功以来,我国鸵鸟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初具规模.鸵鸟养殖对改善现有肉类和皮革传统原料的局限性,给人民提供绿色食品和高质量的蛋白质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有关专家认为,发展鸵鸟产业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工程、人类健康的绿色工程、全球生态的环保工程.本文仅就鸵鸟肉和蛋的营养品质作简单综述,为开发新型的鸵鸟肉、蛋食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自1992年广东省江门市畜牧局鸵鸟场引种和试养鸵鸟成功以来,我国鸵鸟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短短几年已初具规模.鸵鸟养殖作为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新分支,对改善现有肉类和皮革传统原料的局限性,给人民提供绿色食品和高质量的蛋白具有特殊意义.鸵鸟生长在干旱、气候恶劣、食物缺乏的沙漠地带,是利用牧草的最佳经济动物,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饲养成本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9.
鸡是恒温动物 ,其正常的体温是靠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调节来维持的。产热是体内营养物质 (如糖、脂肪、蛋白质 )分解的结果 ,散热则是体内产生的热量中的一部分向周围环境扩散 ,散热包括四种形式 :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正常情况下鸡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在不断地进行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鸡体产热和散热的量以及哪种散热形式为主则有所差别。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为了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鸡体的产热量减少 ,散热量增加。在采用散养方式的情况下鸡可以自主地选择较为适宜的环境以利于体热的调节 ,而笼养蛋鸡则由于其生活空间受限制…  相似文献   
80.
从某种程度上讲,物联网是信息技术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革新,其在种子行业的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物联网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满足了现代农业低耗高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资源节约,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对物联网技术作出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就物联网技术在种子行业的运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