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4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研究郏县红牛产后子宫内细菌的分部情况,为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通过对产后不同时间的21份子宫内容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结果共分离出细菌14种(43株),其中以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产吲哚金黄杆菌、浅黄金色单胞菌、奥斯陆莫拉菌、葡萄球菌等为主。从革兰氏染色结果来看,革兰氏阳性菌有23株(占53.5%)、革兰氏阴性菌有20株(占46.5%)。结果与奶牛子宫内膜炎患病牛所分离的细菌菌株及革兰氏染色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腺炎一直困扰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是造成奶业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乳汁体细胞数(SCC)和加州乳腺炎测试法(CMT)被认为是反映奶牛乳腺健康状况的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但在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测奶牛乳汁中的急性期蛋白(APP)含量、酶活性和乳成分变化,也可用于诊断奶牛乳腺早期感染。论文综述了APP、酶活性、乳成分在奶牛隐性乳腺炎诊断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3.
复方穿心莲对AA+肉鸡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复方穿心莲对AA+肉鸡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将1日龄240只AA+肉仔鸡随机分为A、B、C、D 4组,试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复方穿心莲,饲喂至42日龄,取7、35和42日龄肉鸡肠道组织,制成切片测量其绒毛长度、隐窝深度、肠壁厚度。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A、B组肉鸡7、35和42日龄肠绒毛长度显著增加(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C组肉鸡35日龄肠壁厚度显著(P<0.05)高于其它组。复方穿心莲能明显增加AA+肉鸡绒毛长度,降低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  相似文献   
14.
以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理化性质及功能结构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鸭的PPARα基因cDNA全长1 430 bp,最长开放阅读框为1 407 bp,编码468个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鸭的PPARα基因与鸡、胸草雀、人、牛、家马等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2%、79%、77%和78%,鸭PPAR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上述其他动物的同源性高达98%、97%、89%、89%和88%;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鸡、胸草雀、人、牛、马等动物中,鸭的PPARα基因与鸡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亲缘关系最近;鸭的PPARα蛋白中α螺旋较多,该蛋白质含有1段短的核定位信号序列KKNRNKC,在引导该蛋白质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还有由2个锌指结构组成的DNA结合域及1段配体结合域.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镜检观察阿维菌素中毒犊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系膜淋巴结、空肠、瘤胃8个组织器官,结果表明:各脏器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和瘀血;心肌纤维断裂、变性坏死,间质内充满大量炎性细胞;肝脏实质细胞肿胀,脂肪变性,叶间静脉内出现均质红染浆液;肺泡内有浆液渗出;肾小管凝固性坏死,肾小球肿胀,间质内出现水肿液;淋巴结淋巴中心细胞坏死。这些器管组织的损伤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探索阿维菌素中毒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特征,从而为及时对发病动物进行确诊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的疾病,导致犊牛大量死亡和发育受阻,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分析了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提出了治疗对策,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进行了论述,以期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室温下,将292枚小鼠胚胎在含128.9g/L甘油PBSS(含20%犊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和含193.2g/L甘油+85.6g/L蔗糖PBSS内分别孵育片刻,装管后直接投入液氮冷冻保存。冻胚快速解冻后,用含342.3g/L蔗糖PBSS脱去甘油,用PBSS清洗后镜下观察评定,胚胎回收率为86.9%(254/292),胚胎形态正常率为77.1%(196/254)。其中部分桑椹胚经体外培养,囊胚发育率为71.4%(20/28)。将110枚冻胚移植给7只受体,3只妊娠,产仔12只(5,7),妊娠率为43%(3/7),产仔率为10.9%(12/110),其中囊胚移植1只受体妊娠产仔3只,产仔率为25%(3/12)。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索兔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体外分离培养的最佳条件,从而建立成熟稳定的兔PG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两种不同的体外分离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和3种不同的传代法(胰酶消化法、机械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探索第14~18天胎兔的PGCs体外分离传代的最佳方式,另将培养液分为A、B、C、D 4组,以D组为对照组,探究不同细胞因子浓度对兔PGCs形态变化及集落形成的影响。其次,利用碱性磷酸酶染色(alkaline phosphatase staining,AKP)法对兔PGCs进行鉴定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转录因子Oct-4的表达。结果表明,机械法分离得到的兔PGCs集落数量是酶消化法分离的2.2倍,而兔PGCs经不同的消化法传代发现,酶消化法、连同饲养层消化法、机械法在兔胚胎成纤维细胞(rabbit embryo fibroblast,REF)饲养层上分别成功传至P2、P2、P4代。B组PGCs培养液(基础液+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2 ng·mL-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4 ng·mL-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10 ng·mL-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所获得的集落数量最多,具有较好的集落形态,保持未分化的时间较长。AKP染色结果显示,PGCs集落呈红黑色; RT-PCR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兔PGCs表达转录因子Oct-4。结果显示,兔原代PGCs最适采用机械分离法和机械传代法进行体外分离传代,适宜浓度的细胞因子添加至兔PGCs培养液中有利于兔PGCs在体外保持较多的集落数量和较长时间的未分化状态。本研究通过筛选和优化兔PGCs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建立稳定成熟兔PGCs细胞系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荷斯坦奶牛瓜氨酸血症的PCR-SSCP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荷斯坦奶牛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基因(Ass)第5外显子核苷酸序列(登录号:M2619),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应用PCR-SSCP方法检测北京市周边牛场173头荷斯坦奶牛瓜氨酸血症的隐性基因,并利用PCR-RFLP和DNA序列测定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PCR-SSCP检测的173头奶牛中有1头是瓜氨酸血症携带者,与PCR-RFLP和DNA序列测定结果一致,携带率为0.58%。【结论】建立了荷斯坦奶牛瓜氨酸血症的PCR-SSCP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快捷、准确性高、成本低廉,适合荷斯坦奶牛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20.
以2~8细胞期鼠胚细胞为供体核,选用注射hCG后15h、17h的兔卵母细胞为受体胞质,施加1.6 kv/cm、160、两次脉冲的电场条件,间隔20min,融合液为含Ca、Mg的0.3mol/L甘露醇,适于鼠、兔种间EOBC的融合激活。小鼠2—细胞、4—细胞期胚细胞与兔去核卵母细胞融合率高于8—细胞期胚细胞,分别为83%、80%及62.5%,桑囊胚发育率差异不显著。体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和Taurine能显著提高鼠、兔核质杂交胚的体外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