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9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皂荚化学成分及杀鼠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管和圆形滤纸预试法研究表明:皂荚乙醇提取液中含有酚类物质、皂甙、黄酮、甾体(或萜类)、糖、 多糖(或甙类)和强心甙等成分。对小鼠(Mus musculus)活性测定表明。乙醇提取液在饵料中的含量为15%时, 小鼠的平均食毒量为20.80g/kg,对小鼠的毒杀率为80%;饵料中皂荚样品的含量为15%和10%时,小鼠的平 均食毒量分别为17.15g/kg和19.80g/kg,对小鼠的毒杀率分别为90%和100%;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基本 包括了皂荚杀鼠的活性成分,且适口性较原粉为好;以家鸡(Gallus domestiaus)为供试动物进行二次中毒试 验,试验过程中无鸡的死亡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防治中华鼢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无公害灭鼠剂克鼠星对中华鼢鼠的杀灭率、适口性及大田防治成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试验中,克鼠星对中华鼢鼠的杀灭率为100%,大田试验中,防治率在83.7%~92.3%,其中春季和秋季防治率可达91.4%;克鼠星对中华鼢鼠的适口性极好,摄食系数为0.88~1.03。采用切封洞法防治用药量少,防治费用最低,投药有效率为70.0%~92.0%,比插洞法高40%以上;春季投药有效率最高,春季采用切封洞法投药较夏季投药有效率提高22.0%。  相似文献   
13.
刺槐与紫花苜蓿间作预防兔害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草兔对林木的危害,以刺槐与紫花苜蓿间作与不间作幼林刺槐为对象,设冬季行间保留0、10、20、30cm和40cm宽紫花苜蓿种植带5个处理,3次重复,研究草兔危害与保留模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引起草兔对林木危害的主要原因是林内草本食源的季节性匮乏,冬春季草兔对刺槐的危害量、剪株数和致死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88.0%、90.4%和86.3%。草兔以食草为主,但草本食源不能完全代替木本食源,不能仅依赖调整林内食物构成和食物量完全抑制危害。林木被害程度与冬季行间保留紫花苜蓿宽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冬季在刺槐幼林行间保留20cm宽紫花苜蓿可有效地预防草兔危害。  相似文献   
14.
后备母猪的培育越来越受到畜牧业界和养猪工作者的重视,在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猪场经营过程中,培育优秀的后备母猪已成为猪场生存与盈利的突破点。本文介绍了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涉及到的6个关键参数,探讨了优秀后备母猪培育过程中各参数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并总结了6个关键参数的综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侧柏蘸浆造林的抗旱与控制鼠(兔)害作用,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NPA和RPA比较了不同地区侧柏蘸浆造林的整体效果。结果表明,干旱和鼠(兔)害是林木致死的关键因素。其中,定植当年干旱、鼢鼠和草兔致死率占总致死比例分别为55.6%~71.1%、10.1%~17.6%和15.0%~24.2%;定植3 a分别占47.6%~73.5%、9.7%~17.5%和15.0%~33.6%。草兔和鼢鼠成为麟游点侧柏致死的首要因素。定植当年NPA蘸浆造林对干旱致死预防效果为65.2%~73.0%,比RPA增加了41.7%~53.9%;定植3 a的为75.6%~83.5%,比RPA高12.5%~20.6%;两者差异极显著。定植当年NPA、RPA对鼢鼠预防效果为92.5%~100.0%和84.7%~100.0%,差异不显著;定植3 a对鼢鼠预防效果为88.8%~97.0%和75.9%~86.3%,米脂和宝塔点差异显著。定植当年NPA对草兔预防效果为91.8%~100.0%,比RPA提高0.0%~7.6%;定植3 a NPA草兔预防效果为88.9%~97.3%,比RPA高9.0%~11.3%。其他致死因素对米脂和宝塔点鼢鼠和草兔致死预防效果影响较大,其均值变异率远超5%的统计允许要求,数据分析时必须剔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植3 a林木的被害率和被害存活率指标,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分为高抗、中抗、低抗和易害树种.油松、侧柏、山杏、刺槐和沙棘个体死亡时根系的被害程度依次为13.58%、19.81%、33.50%、39.62%、42.16%,被害林木死亡率为100%时的根系被害程度依次为72.52%、78.03%、81.25%、89.12%、90.14%.林木抗鼠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的生长特性和鼢鼠对其喜食的程度与取食量.林木根系生长愈快、萌生能力愈强,被害程度愈低,耐鼠性愈强.  相似文献   
17.
正确评估药剂蘸浆造林成本是科学使用植物抗逆剂的前提。通过对异地试验跟踪调查,采用成本核算法,分析了药剂蘸浆造林各项成本变化。结果显示:对照区、纳米型植物抗逆剂和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处理区油松蘸浆造林总成本依次为(7 077.45±404.84)元·hm-2、(7 238.11±406.48)元·hm-2和(7 242.20±386.21)元·hm-2,侧柏为(5 435.10±394.83)元·hm-2、(596.69±411.88)元·hm-2和(5 635.57±422.21)元·hm-2。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而地区间、树种间和药剂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油松和侧柏用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为58.37%±0.64%和80.00%±1.64%,种苗成本比重为39.60%±0.69%和17.97%±1.53%,树种间差异极显著; 用工和种苗成本是控制药剂蘸浆造林总成本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提高机械造林和工厂化育苗程度降低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18.
幼树群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草兔啃食对幼树的生长和保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围栏是常用的预防兔害的方法,但建造围栏费工、费时,且成本高.另一种选择是利用围栏原理,将幼树与草兔隔开,而不限制其进入林内.本研究采用延安市桥北林区和咸阳市旬邑林区试验材料,验证了用灌木枝条(沙棘、黄刺玫和其他灌木)围罩幼树的效果.试验在当年油松定植时布设,设罩盖与不罩盖处理,5次重复,苗龄3 a,各处理300株.2006年5月定植时统计用工量,并对处理区的油松进行测量、标记.处理后2007-2011年5月各调查1次.结果表明,灌木枝条篱笆预防效果优于围墙,2种处理前5 a的综合预防效果桥北为57.3%±1.81%和47.1%±2.93%,旬邑为47.6%±2.08%和37.33%±2.34%.灌木篱笆预防有效期在5 a以上,围墙有效期为3 a.  相似文献   
19.
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处理方法与效果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裸根苗进行蘸根处理,或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800倍水溶液,在容器苗出圃前进行浇灌,可有效地预防甘肃鼢鼠、草兔和牛羊的危害,同时,能显著地提高苗木定植后的抗旱能力.2 a生油松和侧柏定植3 a后,苗木保存率比对照分别提高80.8和73.2,综合预防效果分别为83.7和90.7.苗木保存率及综合预防效果与造林方式、林型和试验地所处的立地有直接的关系,苗木保存率林缘、路旁低于林中,但其综合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施用多效抗旱驱鼠剂的苗木,促长增益指数为0  相似文献   
20.
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林区鼢鼠种群生态学为基础,提出了林区鼢鼠的综合管理策略和方案.鼢鼠管理是多战术的策略,管理必须以生态平衡为中心,充分强调自然生态控制因素的调节作用.生态调控措施在林区鼢鼠综合管理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措施都无法比拟和取代的;林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控制措施是对自然生态措施的有利补充,可以相互协调;化学药剂防治和人工机械防治,只是在鼠口密度高于经济阈值,而其它措施又不能完全控制鼢鼠时,才允许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