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68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44篇
  33篇
综合类   337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150篇
园艺   66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811.
为了更好服务市场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求,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品种“金秋×初日”并经二年四期繁育试验,表明该品种具有强健、好养、易繁的特点,通过不同年度、不同季节、中日系之间繁育情况调查,其健蛹率、kg茧颗数、全茧量、茧层率、g蚁收茧量、g蚁制种量、kg茧制种量等成绩都能达到或超过现行品种,且适应性广、均衡性好,是一对适合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天然彩色茧新品种。  相似文献   
812.
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是实施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大庆企业产业转型中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要建设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动创新环境;要向企业引入创新方法,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构建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为大庆区域企业整体创新协同发展提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13.
为探究不同根瘤菌菌株对‘蒙农三叶草1号’(Trifolium ambiguum Bieb.‘Mengnong No.1’)结瘤固氮、生长及营养成分的影响,选择5种分离自青海大学试验田内‘蒙农三叶草1号’的根瘤菌(No.1,No.2,No.3,No.5,No.9),分别与供试材料进行接种处理,以未接种为对照(CK)。接种60 d后,各处理随机选取10株,分别测定植株的生长表型指标、营养成分、固氮酶活性,并对优势菌株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不同菌株后,均会改善植株的生长表型等指标。各处理组植株的株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了53.28%,25.61%,5.02%,169.78%和71.00%(P<0.05);5号菌株综合表现最优,株高和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分别较对照增长了169.78%和37.99%,差异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re, NDF)分别比对照下降45.34%和54.11%,差异显著(P<0.05);根瘤菌在根...  相似文献   
814.
为探究有机质在酸性富硒土吸附Se(Ⅳ)过程中的作用,以广西典型富硒区的赤红壤为材料,研究了酸性富硒土去除有机质后,土壤硒的赋存形态、土壤对Se(Ⅳ)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前后土壤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1)去除有机质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硒大幅度减少,铁锰结合态硒成为土壤硒的主要赋存形态。(2)吸附试验表明,土壤对Se(Ⅳ)吸附过程以多分子层的不均质表面吸附为主,吸附过程受控于化学反应与化学吸附;去除有机质后,土壤对Se(Ⅳ)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均显著下降。(3)解吸试验表明,吸附以难解吸的专性吸附为主;去除有机质后,解吸量与解吸率下降,固液分配系数Kd值下降。(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土壤吸附Se(Ⅳ)与静电引力、络合反应和配位体交换有关;去除有机质减少了有机官能团的数量,导致吸附量减少。综上,有机质的存在,提升了酸性富硒土对Se(Ⅳ)的吸附容量和吸附强度,是造成酸性富硒土硒有效性较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15.
从广西钦州市钦北区的富硒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高效还原亚硒酸盐的细菌QZB-1。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研究发现菌株QZB-1可耐高达180 mmol/L的亚硒酸盐。进一步研究发现菌株QZB-1在36 h之内对1 mmol/L亚硒酸盐的还原率为95%,随着硒浓度升高还原率有所下降。正交实验表明,对菌株还原亚硒酸盐的影响程度依次是初始亚硒酸盐浓度>培养时间>接种量,最佳还原条件是初始亚硒酸盐浓度为1 mmol/L,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36 h,此时菌株QZB-1对亚硒酸盐的还原率大于98.55%。研究结果表明新型亚硒酸盐还原菌粘质沙雷氏菌QZB-1可高效还原亚硒酸盐为单质纳米硒,可高效应用于亚硒酸盐污染水体和土壤的治理。  相似文献   
816.
为了明确种苗处理对麦冬生长的影响及其控病效果,指导麦冬优质安全生产。以川麦冬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6种药剂3种种苗处理方式对麦冬种苗成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炭疽病、根腐病的控病效果。结果表明木霉T23制剂、多抗霉素和噁霉灵处理种苗,可显著提高麦冬种苗成活率,促进麦冬分蘖、增加块根数、使块根伸长增粗,提高麦冬产量10%以上。对麦冬炭疽病以叶面喷施多抗霉素、噁霉灵的效果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60.17%和58.25%;对麦冬根腐病以木霉T23、多抗霉素浸苗,或以噁霉灵、木霉T23灌根的效果均较好,其防治效果分别为70.06%、65.17%、72.87%和70.14%。综上,木霉23制剂、多抗霉素和噁霉灵处理种苗,可有效控制炭疽病、根腐病为害,促进麦冬生长,提高麦冬产量,在麦冬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17.
为探索水稻孕穗期高温对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降低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以‘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为材料,在孕穗期幼穗分化Ⅳ-Ⅵ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9、32、35、38℃处理7天,以同时期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30.6℃),研究孕穗期不同温度对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对照相比,38℃处理显著降低了‘泰优553’和‘隆晶优1212’的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可育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60.2%、54.7%。随温度的升高,2个品种的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38℃处理显著高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温处理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的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但对有效穗影响较少。水稻孕穗期高温能显著降低可育花粉数和可育率,同时影响幼穗生理指标的变化,致使结实率和产量下降,不同品种对高温危害的表现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18.
王明  张倩 《中国蔬菜》2023,(3):22-28
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快速、有效的病虫害识别手段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基于图像的农作物病虫害自动诊断技术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进步。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病虫害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病虫害识别模型的关键技术和实施步骤,介绍了当前主流图像识别深度学习模型算法和改进思路,并对存在的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图像识别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9.
为明确不同空气温度协同根区高温胁迫对葡萄叶片PSⅡ活性及其恢复的影响,以胁迫处理前生长环境30/25℃气温/根区温度为对照(CK),设置30/35℃(T1)、35/35℃(T2)、40/35℃(T3)气温/根区温度3个处理,处理完成后在30/35℃的环境中进行3 h的暗恢复。结果表明,相较于CK 3个处理叶片PSⅡ的活性均显著下降,气温越高PSⅡ受到的损伤越严重,其中以T3处理最为明显。经过3 h暗恢复后T1、T2处理PSⅡ活性恢复明显;暗恢复后T3处理F_(v)/F_(m)、RC/CS_(m)、W_(k)、ABS/CS_(m)、TR_(o)/CS_(m)均有明显的回升,另外Y(NO)值相较于恢复前显著下降,而Y(NPQ)值较恢复前上升,表明T3处理PSⅡ活性也有一定的恢复,但φ_(Eo)、V_(j)、ET_(o)/CS_(m)无明显的回升趋势。综上,T1、T2、T3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葡萄叶片PSⅡ的活性,在适宜气温下经过3 h的暗恢复后,T1、T2处理PSⅡ活性能较快恢复,而T3处理PSⅡ受体侧受到的损伤在短时间内不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   
820.
为优化核桃地方种质资源,丰富核桃优良品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选育出的核桃新品种陇核4号,该品种核桃坚果平均折合产量3 051.19 kg/hm2,比对照品种清香增产19.14%。坚果壳厚度0.79 mm,果仁饱满,出仁率63.4%,较抗晚霜冻。2021年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